在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木耳产业振兴实践团”积极投身于“菌韵晨明,创享未来——黑龙江晨明镇木耳产业创新升级与乡村振兴”项目,以创新实践展现青年担当,凭借卓越成果赢得广泛赞誉。
晨明镇
自项目启动以来,团队成员深入14省22市的村县及公司基地,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活动。他们与农户深入交流,了解农产品生产现状与销售困境;走进企业,探寻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团队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84份。调研数据显示,品牌建设、绿色生态与科技成果展示、产品推广、机械化应用、电商渠道利用以及资讯获取渠道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例如,仅38.89%的受访者购买时看重品牌,产业在绿色生态与科技成果展示方面不足,只有12.43%的人“经常尝试”木耳深加工产品等。收集了大量数据,并运用AI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分析,明确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消费者需求,为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由来自金融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学生组成,涵盖计算机、经济、会计财务、食品等领域。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共同研发出创新的农产品溯源交易生态体系。团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建行杯”以及中国国际“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屡获佳绩,荣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
项目团队成功开发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监管系统、云端农作远程控制系统等成果,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与专利。同时,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展现出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
该项目在多个维度产生积极影响。教育层面,让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实际情况,提升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效益显著,推动绿色生态生产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创造至少100个就业岗位,预计项目成熟运营后当地木耳产业年产值提升50%以上,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 - 10000元,助力乡村振兴与社会公平改善。
商业模式上,项目采用ILSS一体规划,整合各方资源,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产品,盈利模式清晰。营销策略融合创新理念,运用5P营销战略,全方位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目前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设计了特色包装,与多家机构和平台达成合作,获得当地3家主流媒体报道,网络曝光量达50万次,还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和专利。财务规划合理,初始股本500万元,投资可行性良好,盈利能力强。团队管理高效,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通过创新机制、小组负责制、专业培训和奖励制度保障项目推进。
目前,项目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获得9万元资金支持。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项目,提升平台功能与服务质量,助力更多地区乡村振兴。正如团队负责人刘毅所说:“我们将秉持创新精神,运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相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晨明木耳”项目将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