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快乐,没必要用有色眼镜审视一切......
昨天(2月17日)是桂林市各大中学校开学第一天,每日桂林编辑部在走访各中、小学周边小卖部发现,很多学生在放学后都喜欢在周边小卖部进行“吃谷”。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有许多学生家长担心孩子沉迷在这些动漫、卡通及周边玩具之中,耽误学业,并表示自己无法理解“一个卡片买几十块,一个玩偶买上百是什么操作”,在部分家长看来,“这和抢钱没有区别。”
“谷子”店在桂林随处可见
这里的“谷子”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熟知的农作物,而是一个在二次元文化圈中常用的术语指的是各类动漫、游戏、影视等相关的周边产品包括徽章、立牌、手办等等这些小物件,因色彩斑斓设计独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吃谷”指的就是购买“谷子”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因为这些“谷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导致一些孩子沉迷其中。在线上线下花光零花钱购买“谷子”。甚至还有人会为一些稀有、具有收藏价值的“谷子”举办线上拍卖会最终价格可以达到数万元。
而部分家长则是从新闻及各类社交平台了解到“谷子”的这些特性后,便对孩子接触“谷子”心生抵触,认为这些东西只会让孩子“玩物丧志”,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事实上,家长对于“谷子”的担忧早已有之。早在去年12月,就有多位网友向每日桂林互动编辑部反映称,自家孩子在放学后不是第一时间回家,而是奔赴学校周边的小卖部买“谷子”。
这些来自乐群、民主小学、中山、逸仙中学的学生家长称,“那豆子鬼一下课就往小卖部跑,早点不吃,省钱买这些鬼东西,浪子讲也不听...看到这种上瘾的东西我是有点冒冷汗的,有关部门该管管了”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而每日桂林互动编辑部通过近期探访后发现,部分学校的小卖部确实存在放学后学生扎堆买“谷子”的现象,且学生年龄段从小学二年纪到高二不等。
通过探访发现,“谷子”店在桂林非常普遍,桂林市滨江路的图书市场负一层、正阳步行街内的“谷乐町”、中山中学附近的“笔库”、东西巷内的“窝窝俱乐部”、客世界商场内的“喜知书店”“喜漫谷”“谷子大叔”、雁山大学城谷店等商铺都是“吃谷圣地”,前来上述地区买谷子的客流每天都极大。
家长和孩子的矛盾点
针对“谷子”对孩子的意义,每日桂林编辑部也在2月14-17日对来到乐群、中山中学、东西巷等地和一些购买者进行了交流。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有部分消费者认为,“吃谷”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情感的投入。通过购买和收藏这些周边商品,自己仿佛与喜爱的角色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情感的共鸣让其感到温暖和满足。
对有的消费者来说,“吃谷”更是一种社交的方式。把爱好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与其他爱好者交流心得,甚至参与到一些线下的活动中,这让他们得到更多认同。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对大部分家长而言,“吃谷”意味着玩物丧志和浪费。很多家长向每日桂林互动编辑部吐槽称,他们不理解“这些小铁片为什么买的这么贵”,还“耽误学习”。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而有的家长则表示,自己在网上看到越来越多的骗子打起了算盘诱导恐吓、拼团卷款跑路、假意高价收购谷子等诈骗方式千奇百怪,使得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初中生落入圈套。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而许多家长正是带着这份担心规劝自家孩子远离“谷子”,但大部分得到的都是孩子的反驳与对抗。也正是在这种两代人的视角差异下,矛盾产生。
面对“谷子”,我应要如何对待
事实上,“谷子”的话题不光在桂林,近期在全国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去年7月份,中国新闻周刊就以《年轻人为什么爱逛谷子店》一文讨论过“谷子”现阶段的社会对其的看法。
文章称“每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娱乐和消费习惯,这些习惯往往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连,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热衷于收集四驱车、悠悠球等玩具”
而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演变,有的孩子倾心于‘谷子’、盲盒等新兴物品。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适度给予孩子消费自主权,但同时也要警惕孩子陷入不理性消费和攀比心理的陷阱。
因此,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买谷子’等消费行为。”对此,中国消费者保护协会2024年12月13日发文,提醒未成年人理性“吃谷”,谨防消费陷阱。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但实际上关于“买谷”,不仅仅是高中生、大学生的话题,它也的确开始成为一种代际交流的方式。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暑假期间,不光是桂林,就连北京王府井、西单或者崇文门的任何一家“谷子店”,都能看到全家人共同在“谷子店”打卡逛街的场景,也有很多人在网上晒过带着爸妈一起逛“谷子店”的照片。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很多还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买谷”的钱来自零花钱、压岁钱,或勤工俭学的收入。能够为这些“小玩意”投入真金白银的,还是收入稳定的成年人。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而且,正如那些说着“我爸妈也买谷”的网友所言,这些“70后”“80后”父母本来就是中国第一代二次元消费的群体,从小看着动画、动漫长大,自然不会反对孩子也加入其中。
桂林某小学旁一小卖部出售的“谷子”/每日桂林互动摄
因此,平等、理性、理解、包容,才是我们对待“谷子”应有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或“精神寄托”,只要不影响学习和生活,适当“玩谷”也未尝不可。
2025头条留言活动继续进行
1、活动不定期选取头条文章
2、我们将在当天头条内容下方的评论区,随机选取10位用户发放奖励
3、中奖用户可获得10万桂林字牌金币
4、参与活动的头条文章会在发文当天,通过每日桂林小官在每日桂林微信粉丝群和朋友圈进行公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快乐!事实上,现在的孩子信息接收面和认知是比上一代要强很多的。家长也应该适当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虑,毕竟大家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但这不意味着孩子不需要约束,毕竟除了“学习”,大部分事物对孩子都很有吸引力。理性、平和、适度的卖‘谷子’真的是可以的!对“谷子”你怎么看?你觉得这东西是“智商税”还是“精神寄托”,你家孩子有这情况吗?你怎么处理的?请大家转发这条新闻后评论区聊聊
▍内容来源:每日桂林互动、桂林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
▍图片来源:见标注(其余源于网络)
▍图文编辑:必被LQ的人字拖
顾晃任律师
广西瀛桂律师事务所律师
(微信同号)
该律师专注于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劳动法等领域,任桂林多家企业法律顾问,有需可联系咨询。
支持我们
就请给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