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时,每次提出设计方案,除了讨论如何施作、如何收边,「如何清洁」也常常是设计会议中的重要议题。
常常被朋友问到:为什么日本的街道和房子总是那么干净?
这个问题在我刚来日本时也感到困惑,但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的经验,才渐渐理解日本人对于「维护」的重视性,完全超越我的既定印象。
定期进行外墙检查,是法律规定的「义务」项目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经常会看到搭着鹰架的建筑物。这景象在台湾,人们可能会以为是新建工程,但在日本,除了新建案外,更多时候是在进行「定期建筑物维护与保养」。
1989年时,北九州的一栋10层楼建筑,由于外墙大面磁砖剥落,从31公尺高处坠下并造成了人员死伤。在那之后,特定建筑物的外墙检查,成为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的义务项目,每三年要进行一次小检查,每十年要做建筑物外墙的全面检查,另外还要提交详细的报告书。
于是他们搭起鹰架,细心地检查外墙状况,进行「外壁打诊调查」的检查工作,用打诊棒轻敲外墙,从不同的声响来判断外墙的健康程度,或是检测磁砖黏着的情况,再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更换。
至于涂装的建筑外墙,则会用强力水柱清洗,让建筑物持续保持整洁。我所住过的公寓和工作的事务所建筑,都经历过这样的维护工程。
除了设计造型,「如何清洁」也是会议中重要的议题
在日本购屋,除了固定的税金、管理费外,还有一项特别的支出叫「修缮积立金」。名称中的「积立」就是定期定额存款的意思,每栋建筑都会准备这样一笔专门用于维护的基金。他们会用这些费用来做建筑围护,除了外观,内部的设备和管线也都有定期的清洁计画。
而大城市中,那些玻璃帷幕的商业大楼,也常常可以瞧见悬挂在高空中的清洁作业人员。在日本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时,每次提出设计方案,除了讨论如何施作、如何收边,「如何清洁」也常常是设计会议中的重要议题。
设计大楼建筑时,清洁维护的计画也常常是重要考量,规划阶段就会将维修通道、清洁时所需要的电管线或给排水管等等,都会一并考虑进去。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里的建筑总是保持地如此洁净的原因吧。
不是什么特别的魔法,只是一点一滴的坚持
偶尔在安排旅行的时候,会遇上想要去的景点或美术馆因为整修而休馆,也经常一休就长达三到五年。有时是因为耐震补强,有时是更大规模的整理与修缮,最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放。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他们对于建筑,不是只追求设计的美感,维护计画同样相当重要。
在日本生活和工作这些日子,看着这些历久弥新的建筑,总让我反思:建筑最光彩的时刻,不该只是盖好的那一刻。从设计阶段就开始思考后续的维护,让使用者能轻松地保持整洁,再加上定期的检查和修缮,建筑物自然能保持它最好的样貌。
这或许就是日本街道和建筑总是那么干净的秘诀——不是什么特别的魔法,只是一点一滴的日常维护与坚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