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国对俄罗斯公民实行30天免签政策正式生效。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斯维特兰娜·朱洛娃对此发出惊人预测:如果俄罗斯对华实行互免签证制度,预计会有大批中国未婚男性前往俄罗斯寻找新娘。
这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适婚年龄段男性比女性多出惊人的1500万。
而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则显示,其国内适婚女性反而比男性多出104万。这种结构性差异成为了跨国婚恋市场的潜在动力。
01 免签首日,口岸热闹非凡
9月15日是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首日,多个口岸迎来首批持俄罗斯普通护照免签入境的旅客。
上海移民管理警察帮助俄罗斯籍旅客填写入境卡,黑龙江省黑河水运旅检口岸也看到俄罗斯免签旅客走向联检大厅的身影。
这些场景只是开始。据携程预测,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俄罗斯有望成为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长线出境游目的地之一。本月第一周,莫斯科的搜索量环比增长3.3倍,同比增长近4倍。
02 婚恋市场的经济账
中国婚恋成本高昂已成为许多男性的沉重负担。在中国,平均彩礼金额高达14万元人民币,而在俄罗斯,一场体面的婚礼可能只需花费3000元购买戒指和鲜花。
绥芬河丝路缘婚介所老板王建国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去年一位河北籍客户仅支付8000元中介费,就成功迎娶了来自新西伯利亚的姑娘,相比老家动辄15万的彩礼节省了大笔开支。
这经济账算下来,难怪中国男性会心动。甚至还有更“划算”的选择——俄罗斯那边对于入赘的男性有政策扶持,只要愿意入赘,就可以拥有15亩土地。
03 跨国婚姻的现实挑战
爱情很美好,现实却很复杂。在黑河市中俄婚姻调解中心,满墙的俄汉双语流程图格外醒目。中心主任李红梅指出:65%的夫妻日常交流完全依赖翻译软件。
调查显示78%的俄罗斯新娘难以适应中国北方气候,日常需要大量使用除湿剂和空气清新剂。这直接促使边境超市纷纷设立俄罗斯食品专区。
更现实的是生活成本问题:俄罗斯女性日均蛋白质摄入量是中国女性的两倍,仅牛排一项月均支出就多出300元。
04 边境城市的婚恋新机遇
漫步在绥芬河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身着华丽貂皮大衣的俄罗斯姑娘挽着中国男士的手臂,两人时而低头查看手机翻译软件,时而相视而笑。
据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近四年来这类跨国情侣的数量较2019年激增了十倍有余。2022年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中俄跨国婚姻登记量已达3.2万对,相当于每小时就有一对新人跨越国界线喜结连理。
这些看似各取所需的跨国姻缘,或许真能为全球性的人口结构难题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05 跨国婚恋的商业化运作
免签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俄跨国婚恋的商业化运作。在绥芬河、黑河等口岸城市,婚介机构的老板们早已喜上眉梢。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政策将为1500万中国单身男性与上千万俄罗斯适婚女性搭建起前所未有的婚恋桥梁。
中俄免签政策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希望那些对跨国婚姻有兴趣的人,能够擦亮眼睛,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信了一些骗子的手段。
06 Beyond罗曼蒂克
跨国婚姻的意义远超个人幸福。随着中俄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吉林珲春、黑龙江绥芬河等口岸城市迎来了“跨境热”。
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如今,许多俄罗斯人坐船来黑河逛早市、吃早点,当地的中医疗养也深受俄罗斯人欢迎。
2022年,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开通,加强了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联系。在大桥开通前,由于冬季黑龙江结冰,运货船只一年中有两个月无法通行,而现在“运货车365天不停”。
绥芬河口岸,一对中俄跨国夫妇手挽手走过界碑。妻子安娜微笑着说:“五年前我们花了三个月才办好所有结婚手续,现在免签政策来了,真是太好了。”
他们的混血女儿正在一旁用流利的中文和俄语交替背诵唐诗和普希金的诗篇。
随着免签政策的实施,这样的场景将越来越常见。中俄跨国婚姻登记量已达3.2万对,相当于每小时就有一对新人跨越国界线喜结连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