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棚里育苗忙 奏响“春”乐章
1月26日一早,博爱县磨头镇际西村郝强育苗农场内一派忙碌景象,取苗、装箱、搬运、装车……棚外7万株新苗正在装车,“这些要发往洛阳市关林市场的种植大户手里,运输中要注意些。”记者见到郝强育苗农场负责人郝继强时,他正和货车司机沟通着运输中的注意事项。
春节临近,这些天,郝继强每天都从7时一直忙到晚上。“春节假期内,孝敬镇、磨头镇、刘村等还有一些自种户的2000株至9000株新苗要发。”郝继强笑着说,“这种红红火火的感觉,让人干劲十足。”谈话间,他的手机来电不断。
棚内的各类蔬菜苗整齐排列,绿意盎然。春节前,农场已满负荷生产,订单超过80万株。
这边新苗发货,那边工人播种不停。
“农场育苗忙时最多用四十人,找的都是周边村民,农民在家门口能就近挣钱,长期工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郝继强说。
农场内已有育苗大棚13个,10月起到次年4月,西葫芦、黄瓜、白菜、茄子、甘蓝等基本形成了成熟的育苗模式,大棚每年只有5月份会留出一个月的空档期。
广阔的市场、成熟的技术、本地蔬菜种植的优势……该农场全力保障为合同商及周边自种户提供优质种苗,市场销路稳定。
“砰、砰、砰……”采访期间,大棚顶端的整修声不断传来,“这是要更换一下通风口,天气预报显示春节期间温度降低,更换后,不仅保障棚内通风换气,还可保障棚内新苗健康生长。”看出记者的疑问,郝继强指着棚顶解释道。
为了更好保障育苗种植,郝继强也在不断学习新技术,2024年,他参加2024年壳牌中国·中和农信创志道小微企业扶持项目学习,并在项目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后,农场将着力推进设施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助力乡村产业拔节生长。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美如/文 林晓/图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李相宜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聂 楠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苗佼菲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