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国内网友们发现自己的小红书上几乎“三步一个美国人”,满屏全是英文帖子。
1月13日晚,美国的网友将小红书送上了美国区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首位。从数据来看,1月12日,小红书在美国地区应用榜单排名还在209位,泼天流量一夜袭来。
不仅是美国地区的下载量攀升,1月14日小红书也同时登顶了在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的AppStore免费应用下载榜,德国排名第三。
截至1月15日下午16:00,标签“#tiktokrefugee”下,已有22.7万篇笔记,总浏览量超过3.7亿,总讨论量超过797.5万。
无疑,“洋抖难民”涌入的确给小红书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红利,进一步丰富了用户画像,丰富了内容生产者的创作土壤,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红书可以就此躺平,挑战正随之而来。
分析认为,美国的网友为抗议政府打压的做法,以及抵制其他美版类似软件,都在寻找可以替代的中国社交平台,于是投入了小红书的怀抱。
与“洋抖难民”陡然带来的巨大流量红利相比,小红书后续能留住这巨大的流量吗?让我们不妨从平台内容差异、产品定位差异以及商业模式差异三点来看看。
首先,小红书的内容形式与TikTok存在较大差别,这也使得两者的目标群体的定位存在差异。
小红书强调的是社交互动与内容分享,形式以图文内容为主,作为著名的 “种草平台”,小红书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引导用户的消费决策,用户之间的互动多以评论和私信的方式进行,更注重真实的分享和深度的讨论。
2024年上半年《小红书十大搜索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有超过70%的小红书月活用户使用搜索,用户每天平均搜索量高达6次。有三分之一的用户打开小红书后进行搜索,9成用户表示他们的消费决策会受到小红书上搜索结果的影响。显然,小红书正在完成构建“年轻人的生活百科”的目标。
这也使得小红书在美妆和时尚领域的流量份额占比更大,且用户群体以女性为主,占比高达七成。
而Tiktok则是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从已经涌入的国外网友发布的内容形态来看,90% 以上都是短视频。一直以来,Tiktok凭借娱乐性与视觉感染力的优势不断增加用户粘性,吸引了一帮追求创意和视觉冲击的年轻用户。
但按照小红书的算法分发策略,其倾向于在图文内容信息流中穿插一些视频,图文仍占主体。
与此同时,在内容监管方面,海外用户的涌入带来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内容。小红书的审核机制如何完善也成了其后续能否承接楼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完善且适应多元文化的审核机制,在保障内容丰富性的同时,确保内容的合规性和符合平台价值观。
自2024年以来,小红书开始加速其商业化进程,试图把电商作为增长主引擎,对视频界面的大刀阔斧改版,逐渐短视频化。
而视频化战略能否真正落地是影响小红书商业化价值的关键,而此次“洋抖难民”的涌入或许成为小红书视频化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说来也巧,在经历两年反复改版,小红书近期才将很多用户的底部TAB第二栏,从购物改成了和短视频平台类似的单列短视频,只不过名称为“热门”。
2013年,毛文超、瞿芳创立小红书,当年就获得了真格基金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随后小红书又进行了多轮融资。
尽管数次成为上市传闻中的主角,但直到现在小红书仍未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小红书对于社区和商业的摇摆不定,以及过于商业化会影响到社区氛围的顾虑,让公司错失了发展电商业务的大好时机。而相对单一的商业模式难免会限制一家公司的想象空间,也很难让其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
迎来十一岁生日的小红书,目前仍处于探索内容社区与商业化平衡的阶段。
瞿芳曾坦言:“小红书对商业的态度,是让它缓慢地生长,而不是急切地收割流量。”
2023年低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COO柯南还公开表态,五年前自己还非常坚定地认为小红书不要做电商。
但随着小红书的上半场用户争夺战似乎已接近尾声,小红书正暗地里加快调整的步伐。
2022年,小红书月活突破2.6亿, 2023年月活用户突破3亿,但到了2024年,小红书月活增长出现明显放缓趋势,仅维持在3亿附近。
去年,小红书将直播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将其设立为独立部门,试图借此加强直播内容与电商板块的协同效应。同年8月,小红书更是进一步整合电商与直播资源,创立了全新的交易部,以期实现更高效的业务协同与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