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是我国首次获全球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的超算专家,是首位中国存储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将什么是芯片、计算机专业如何高效就业倾囊相授给青年人,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
郑纬民(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专攻一域,不断精进
1946年,郑纬民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在读初中时,他每天上学都要走1小时的路,经常赤脚小跑在石子路上,不管刮风下雨,从未迟到。当时物资匮乏,郑纬民经常和同学一起下地劳动,插过秧、割过稻,这段经历令他受益终生。
“大学教我知识,中学教我做人,培养了我永争第一、吃苦耐劳、集体主义的精神。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做好事情。”郑纬民说。
1965年,郑纬民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那年,整个宁波市考入清华大学的仅有4人,郑纬民便是其中之一。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郑纬民开始在计算机存储系统领域深耕,带领团队攻破了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等一道道难关。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中国的存储系统从零到世界领先,用了不到半个世纪,在这一近乎奇迹的背后,离不开郑纬民的贡献。如今,年过古稀的郑纬民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说:“计算机专业发展很快,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世界立足。”
用计算机智慧
引领未来
2017年,郑纬民及团队借助“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成功设计实现了高可扩展性的非线性地震模拟工具,实现了对唐山大地震发生过程的高分辨率精确模拟,斩获了全球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
近两年来,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火热发展,郑纬民提出了算力就是生产力的“时代定律”。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他直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面临着软件、硬件两方面的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不仅要加快相关核心技术攻关,还要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生态,构建多样性算力格局、加强软件开发,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要密切跟踪国际前沿革新技术,制定更为积极的全球人才战略,大幅扩充人才“蓄水池”。
撰文 | 王菲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段阳阳
运营编辑 | 段阳阳
质量审核 | 业蕾
❖ 文章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计算机领域的先行者—郑纬民》 ❖
现订购2025年
定价360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