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专家称试管婴儿都活不过40岁,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现在怎么样了?

0
分享至

1988年,这是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出生的时间,事实上,当时中国的技术并不太好,这位试管婴儿成功可谓异常艰难,但试管婴儿的诞生也让许多人存在质疑。

甚至更有专家表示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那么,作为我国首例的试管婴儿,如今怎么样了?

试管技术

1987年,郑桂珍和她的丈夫左长林一起来到北京的北医三院去检查身体,事实上夫妻两人来医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救治怀孕这件事。

当时的郑桂珍已经38岁了,但夫妻两人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孩子,这让他们很苦恼,尽管两人都是农民,再加上郑桂珍有一个老师的工作。

这使得两人在经济上不用担心,不过却在孩子上面犯了难,对于想要孩子的那份渴望,郑桂珍一天比一天强烈。

直到一个广播,让郑桂珍看到希望,她听说北京一家医院在做试管婴儿,据说是专门针对像她这种病状研发的。

一时间,郑桂珍原本消灭的希望再次迎来新生,很快,郑桂珍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丈夫。

左长林还是拿捏不准,毕竟郑桂珍已经38岁了,起初左长林还不想答应,但耐不住郑桂珍的劝说,只能带着她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医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写作不易,文中会有5s免费广告,为了维持生活,敬请谅解,观看后可阅读全文。

其实对于试管婴儿来讲,早在1986年,国家就开始研究这方面的技术,这是因为在其他国家,试管婴儿是有成功的例子的。

最早的试管婴儿是在英国诞生的,试管婴儿技术本身就是为了治疗那些不能生育的妇女,而在英国的开创成功的先例后。

其他国家也纷纷投入到这项研究当中,在郑桂珍到达第三医院后,负责研究的是张丽珠团队,对于试管婴儿技术,中国只是首次接触到,技术并不完善。

这也使得张丽珠团队,开展工作当中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就比如张丽珠团队曾进行十几次胚胎转移,可结果呢,一到关键时期就失败了。

可以说,郑桂珍想要通过试管技术怀孕是非常困难的,而在郑桂珍到达医院后,张丽珠也曾向郑桂珍解释试管技术并不完善,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成功几率很小,相对于郑桂珍而言,她的丈夫不想让她冒险,毕竟年龄和成功率在那放着,与此同时,当时的医生都在极力劝说郑桂珍。

可郑桂珍心意已决,她相信中国的技术,再加上她非常想要孩子,于是就决定尝试一下。

手术过程

张丽珠团队看到郑桂珍的态度后,随后就让夫妻两人在手术合同上签字,之后便进入试管手术。

因为郑桂珍的身体是输卵管堵塞,属于不孕不育的那种,用常规的方法,张丽珠团队显然觉得不行,毕竟他们已经进行多次实验,最终还是无果。

再加上郑桂珍是输卵管堵塞,就在众人没有办法时,张丽珠当机立断,做出一个大胆决定,那就是“手术取卵”。

对于张丽珠这个决定,团队人员还有些不认可,因为当时的医院条件有限,做手术的器材只有取卵针等比较稀少。

新华社,31年后,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当妈妈了!2019年4月16日

就连培养液也没有来得及准备,可张丽珠很明白,如果让其受精成功,就必须这么做,当然,这也是有风险的。

团队人员不得不高度警惕,就这样,艰难复杂的试管手术就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张丽珠等人,尽可能将身边的东西都利用起来。

比如没有专业的存放卵泡液试管的物品,就用保温杯来解决,培养液也是临时配制,虽然这个过程中,张丽珠团队在做手术很困难,但最终还是成功。

张丽珠团队找到卵子,使得郑桂珍的子宫上成功妊娠,做完这些后众人才算松一口气。

等到郑桂珍成功怀孕后,医院就让她住了院,每天都会按时检查,充分了解胎儿的情况,确认无恙后,才让郑桂珍出院回家养胎。

最终历经十月,1988年,郑桂珍在北京医院里成功诞下一名女婴,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欢呼,因为这标志着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的成功,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郑桂珍看着孩子的到来非常高兴,决定为孩子起个名字,叫做“郑萌珠”,人如其名,郑萌珠是在技术萌芽中出生,这不仅仅是迎接孩子的到来,更是对张丽珠的感谢。

之后,记者就前往郑桂珍夫妇那里进行采访,从他们口中得知郑萌珠刚出生的时候体重只有3.9公斤。

其身体情况和正常孩子没有区别,就这样,在郑桂珍夫妇的养育下,郑萌珠逐渐长大,早在郑萌珠四岁之前,郑桂珍就暂停工作在家抚养孩子。

而在郑萌珠上学开始,两老依旧很忙碌,每天放学都会按时去接郑萌珠,到了高中依旧如此,从这里可以看出郑桂珍夫妇对郑萌珠的疼爱。

反观郑萌珠学习非常努力,在校成绩一直都排名很靠前,2007年,高考过后,成绩公布出来,郑萌珠考上了西京学院,选择英语专业。

不过,虽然郑萌珠学习的是英语,但她十分热爱医学,只因为从父母那里得知自己的事情,再加上医学方面中国还在发展,这让她非常感谢北京第三医院。

正因为如此,郑萌珠在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北医三院,做病案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试管婴儿,许多人存在质疑,甚至还有一些专家觉得试管婴儿寿命不会超过40岁。

可郑萌珠的经历打破了这个舆论,郑萌珠在工作多年后有了自己的家庭,2019年,在北医三院郑萌珠顺利生下一个男婴。

新华网,从试管婴儿到当妈妈 见证我国辅助生殖技术“茁壮成长”,2019年4月16日

如今郑萌珠有了自己家庭和孩子,工作上很顺利,生活很好。

作者观点

首例试管婴儿的成功创造中国试管技术先河。

试管婴儿从刚开始技术不完善到历经30多年发展,如今的试管技术显然很好,当然试管技术还要面临一系列困难,可谓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界面新闻
2025-09-19 15:53:50
严惩不贷!30年老店,老板竟放毒!四川某知名“毒凉糕”,已逮捕

严惩不贷!30年老店,老板竟放毒!四川某知名“毒凉糕”,已逮捕

毛起吃
2025-09-19 08:29:47
完了!《731》首波口碑出炉,五星好评屈指可数,一星满屏皆是

完了!《731》首波口碑出炉,五星好评屈指可数,一星满屏皆是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09-18 14:06:06
高飞任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总经理

高飞任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总经理

澎湃新闻
2025-09-19 14:10:29
南航最年轻班子成员高飞“空降”东航担任“二把手”

南航最年轻班子成员高飞“空降”东航担任“二把手”

界面新闻
2025-09-19 15:35:58
特朗普计划重新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并硬扯中国,外交部回应

特朗普计划重新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并硬扯中国,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15:30:07
收到中方好处,波兰突然翻脸,继续卡住中欧班列,除非满足一条件

收到中方好处,波兰突然翻脸,继续卡住中欧班列,除非满足一条件

文雅笔墨
2025-09-19 13:25:24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立案调查

界面新闻
2025-09-19 20:01:39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以茶带书
2025-09-19 13:02:43
台湾省被日本殖民有多深?民进党高官卓荣泰仍佩戴“日据时期”徽章

台湾省被日本殖民有多深?民进党高官卓荣泰仍佩戴“日据时期”徽章

不掉线电波
2025-09-19 19:40:49
媒体报道了就业数据后,网友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

媒体报道了就业数据后,网友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

清晖有墨
2025-09-19 09:38:19
非必要不做C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每10个儿童血癌就有1个与CT有关;每多做一次CT,都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非必要不做C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每10个儿童血癌就有1个与CT有关;每多做一次CT,都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医诺维
2025-09-19 11:55:55
一上市公司董事长被拘留

一上市公司董事长被拘留

鲁中晨报
2025-09-19 16:45:03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科技堡垒
2025-09-19 11:12:47
真正的社会底层是啥样?网友:本就是打工的,只是恰巧读了几年书

真正的社会底层是啥样?网友:本就是打工的,只是恰巧读了几年书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7 00:10:10
主观恶性极深,黄某、陈某,核准死刑!

主观恶性极深,黄某、陈某,核准死刑!

鲁中晨报
2025-09-19 15:17:32
一部 iPhone 17 Pro 撕开全球贫富遮羞布!卢森堡3天工资 vs 印度160天血汗

一部 iPhone 17 Pro 撕开全球贫富遮羞布!卢森堡3天工资 vs 印度160天血汗

EETOP半导体社区
2025-09-19 09:39:07
中方连开三枪,抛257亿美债,封杀美芯片,马斯克:美基本没救了

中方连开三枪,抛257亿美债,封杀美芯片,马斯克:美基本没救了

回京历史梦
2025-09-19 17:00:57
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

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

抽象派大师
2025-09-17 14:41:51
中俄免签是好事,但有个问题不解决绝对不行

中俄免签是好事,但有个问题不解决绝对不行

喀秋莎大世界
2025-09-18 22:18:00
2025-09-19 21:19:00
南南说娱 incentive-icons
南南说娱
塑造正确历史观,这根弦不能松!
3294文章数 9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抽动总转换动作是正常的吗

头条要闻

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将试航北方海路新路线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将试航北方海路新路线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手机
健康
游戏
家居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卢伟冰首发对比小米 17 Pro 和苹果 iPhone 17 Pro 真机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IGN《仁王3》制作组访谈:通关流派任君挑选!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