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近水远山皆有情——追忆李政道先生

0
分享至

今天(11月24日)上午,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骨灰归葬苏州吴中东山,与他一生的挚爱——夫人秦惠䇹永远地相伴在这片美丽的桑梓之地。

今年8月,98岁的李政道在美国与世长辞,全球关注,也在家乡苏州引发人们的无尽哀思。从江南水乡到大洋彼岸,再回到太湖之畔,这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一生没有停止关于物理、关于科学、关于教育的思考,也从未放下对于中国、对于故土、对于亲友的眷恋。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们选择在这一天带他回家,让他这一生得以圆满。”李政道长子李中清说。

梦里姑苏是故园

初冬的苏州古城,被各色树木披上五彩的外衣。沿十梓街一路向东,阳光穿过高大的法桐树洒在街面上,透出融融暖意。

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西门外,圣约翰堂对面,一处青砖建造的别墅,隐藏在周遭的民国建筑群中。

“这里曾是李政道先生的祖父李仲覃的旧居。李政道小的时候,每到周末和寒暑假,他都要到这里生活。”苏州大学校史办主任王欣介绍。1926年,李政道在上海出生,祖籍苏州。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的创建人之一,后来,书院扩建为东吴大学,成为苏州大学的前身。

“爸爸幼年时代就嗜读书,一看见书便什么都抛在脑后,经常忘事,家人因此给他取了个‘小糊涂’的绰号。”李中清回忆,父亲曾告诉他,那时读的书和物理没多大关系,大部分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青少年时期的李政道先后就读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初中部,原校如今已不复存在,在多轮变迁合并之后,成了现在的苏州十中、苏州中学等。

1994年,68岁的李政道回到苏州十中。他深情回忆,自己曾就读的东吴附中小学部并入振华女校,也就是十中的前身。游览校园时,行至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瑞云峰处,李政道还饶有兴趣地说,他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耍。

苏州十中档案室内,墙上张贴着的史料文字已微微泛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学校不仅重视国学及传统文化教育,还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课程设置方式,加强基础学科和科学、艺术教育。更为难得的是,学校开设了英语课程,并用英语教授理科课程。

“当时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非常超前,即使今天来看也丝毫不逊色。”学校办公室主任戚迎庆感慨,青少年时期的这段学习经历,对李政道的一生影响至深。

1938年至1941年,李政道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度过了三年,这成了他国内求学生涯中时间最长、最稳定的一段时光。

1942年起,抗日烽火蔓延,李政道的求学之路愈加坎坷。他先后在浙江嘉兴和江西读高中,考上浙江大学后又辗转至西南联大。大学期间,李政道逐渐展露出在物理领域的天赋,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的赏识。在吴大猷的推荐下,1946年9月,时年不足20岁、正在读大二的李政道只身赴美留学。十年后,他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使两人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成了享有国际盛誉的科学家,李政道始终牵挂着祖国和苏州,在他的意识里,故乡“近水远山皆有情”。

“爸爸一直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苏州是我们的家。”李中清说,家族的经历和幼年时期的磨难,让父亲对民族、对国家、对家乡的认同和眷恋愈深。祖父母的墓地位于苏州吴中木渎灵岩山麓,母亲秦惠䇹1996年过世后,次年被安葬在东山。一湾太湖水,一家人相邻相伴。

愿得此身长报国

苏州中学校园深处,有一栋二层小楼,这里是苏州中学与北京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了向李政道这位杰出校友致敬,被命名为“政道楼”,又寓意“文正之道”。

步入楼内,抬头便见李政道2000年来到苏州中学时,亲笔为学校题写的藏头诗:苏州灵气出自然,中学英才成硕果。题词一侧,是苏州中学历年来国际物理大赛金牌得主的照片。

苏州中学教师沈荦也是苏中校友,李政道回母校的那一年,他念高一。沈荦清晰地记得那个晴朗的午后,这位首登诺奖的华人科学家与他近在咫尺。“李政道先生的匆匆一行,在苏中学子心中埋下了一粒科学的种子,后来,又在他持续的关心和期待中,生根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

“从1972年首次回国,到2010年最后一次回来,李政道先生38年间回国49次,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年轻人才的培养不辞辛劳。”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院士是李政道的“忘年至交”,李先生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深深感染着他。

1979年起,李政道着手启动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至1989年,该项目共培养了915名研究生,有76所美国大学参与其中,开创了国内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CUSPEA改变了我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我们这一代物理科研人员的命运。”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垂林是参与CUSPEA项目的学生之一。他说,李政道竭尽所能地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每一位留学生帮助,可谓“有求必应”。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李政道的积极奔走下,我国正式创立了博士后制度,推动国家急需高级科研人才培养。2014年,他又建议参照对世界科学发展有巨大影响的玻尔研究所,吸引和培养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两年后,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落成。

国与家,根与情,只要提到“中国”,李政道总会使用“祖国”来称呼。在推动祖国基础研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李政道还会反复讲:“如果有机会,给苏州留一份。”

1985年,他在苏州设立“李政道奖学金”,奖励高考成绩排在前三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一奖项共颁发30届,有29所中学的202名学生有幸获此殊荣。

1998年1月,为了纪念已故夫人秦惠䇹,李政道和家人用积蓄设立了“䇹政基金”,惠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用以支持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如今,已有5232名学生成为“䇹政学者”。

李政道还担任着母校苏州大学的名誉教授,面对紧凑的回国行程,他七次到苏州大学访问讲学。他的足迹还遍布了苏州的多所中学。

从苏州到中国再到世界,是李政道的人生轨迹,从世界回到中国再到苏州,李政道的人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爸爸始终认为,只要是对国家对民族有价值,只要对苏州有好处,就一定要做。”李中清说,在父亲心中,始终为家乡留有一席之地。

信有人间桑梓情

作为苏州人,李政道对苏绣有着特殊的情感。

在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苏州刺绣研究所原所长、苏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美芳讲述了《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那是2000年10月,李政道特地邀请她到上海,提出了如何将“金核子在真空管对撞的科学图像”做成苏绣的想法。“聊了两个多小时,几乎是一点也没听懂。”回想起这次大胆地“碰撞”,如今已年近八旬的张美芳仍觉得不可思议。

在李政道的耐心讲解和近乎“一意孤行”的坚持下,最终,张美芳被打动。从材料、设计、绣法全面创新,历时5个多月,完美呈现出金核子对撞瞬间产生的等离子体溅射现象,色彩斑斓,气势壮观,被科学界和艺术界认为是苏绣创新的里程碑之作。

另一幅名为《叶之恋》的作品,以李政道的画作为蓝本创作。画面上,红蓝两片树叶紧紧依偎,灵动飘逸,仿佛在随风轻舞。“蓝色的叶子代表李政道先生自己,红色的叶子代表夫人秦惠䇹。”张美芳儿子、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张帆介绍。

苏绣的千针万线,不仅绣出李政道先生对科学探索的执着,也连接了他对家人的至深情感。

在李中清的印象中,父母虽然长期居住在国外,但他们表达彼此间的爱意,更多的是含情脉脉、相互扶持。1972年以后,父母开始频繁回国,行程的安排和国内关系的对接,几乎都是母亲一手操办。“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爸爸经常会对我们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李中清深情地讲述。

李政道穷其一生追求“以天之语,解物之道”,但其对于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尤其热爱。

他说,艺术与科学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之外,李政道还是一位喜欢“自娱自乐”的画家,那些或明或暗、或浓或淡的诗情画意背后,是他可爱而迷人的精神世界。对于家中的第三代,李政道更是从小就教他们练习国画,诵读传统诗词,并亲笔写下汉字给孙辈临摹。

2023年2月,苏州市第六中学师生给李政道写信,向他汇报以数字化手段开展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成果,并提出希望建立“李政道科学与艺术教育基地”的请求。李政道得知后非常开心,欣然接受请求并为基地题名,这也成了他生前最后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术项目。

“本来先生是要在今年11月24日回苏州的,他要到学校来看看孩子们,不想,现在成了永久的遗憾。”苏州市第六中学校长沈海泯感慨。

李政道近百年的人生旅途中,尽管“老之将至”,但对中国、对苏州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洞察力,始终未变。

他告诉自己的后辈,苏州在古代产生过众多状元,靠“人才”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文化高地。未来,中国要成为全球的文明中心,还要靠科技、靠人才。人生最后,他也讲出自己的担忧,学界和业界的脱节,需要用更大力度去破解,“希望你们持续为苏州、为中国做贡献。”

李政道的愿望正在延续。狮子山下,苏州科技馆已经竣工,它像一柄玉如意,又似一个巨型的无限大数学符号——“∞”。这座由李政道倡议建设,并题写馆名的科技殿堂,将在明年正式开放。多年以后,当人们走到这里,一定会记得一位游子浓浓的桑梓故园情。

李政道曾多次感叹:“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如果天堂有苏州十分之一的美丽,那就很好了。”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现在,这位阔别已久的赤子终于回来了,于他而言,乡心梦已成,故园有此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包闻军 盛峥 孟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大瓜!网友爆料副院长和女医生私情,视频画面流出,女方十分主动

大瓜!网友爆料副院长和女医生私情,视频画面流出,女方十分主动

派大星纪录片
2025-11-06 11:07:07
“询问其他交易记录,还报警处置”?律师称在银行取钱被追问“资金用途”;银行、反诈中心都说是对方要求

“询问其他交易记录,还报警处置”?律师称在银行取钱被追问“资金用途”;银行、反诈中心都说是对方要求

大风新闻
2025-11-06 15:16:03
美开启太子集团退款页面 全球受害者都可以在线提交信息 申请退款

美开启太子集团退款页面 全球受害者都可以在线提交信息 申请退款

跟着老李看世界
2025-11-06 07:13:28
专家最新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专家最新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扬子晚报
2025-11-06 12:13:35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博览历史
2025-11-06 20:35:03
女子引产被拒诞下女婴遭当班医生违规抱养,香格里拉民生医院被罚

女子引产被拒诞下女婴遭当班医生违规抱养,香格里拉民生医院被罚

澎湃新闻
2025-11-06 20:18:31
开撕了!白百何发文自曝被《春树》集体孤立,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

开撕了!白百何发文自曝被《春树》集体孤立,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

萌神木木
2025-11-06 19:09:40
沈伯洋被吓傻了,啥事都没心情做,只关心自己今后怎么办,崩溃了

沈伯洋被吓傻了,啥事都没心情做,只关心自己今后怎么办,崩溃了

趣文说娱
2025-11-06 18:20:13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官方回应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官方回应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6 11:49:02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 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 中国多久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 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 中国多久

梁讯
2025-11-06 10:09:04
四十万劳力士快递途中不翼而飞 警方已介入调查|封面头条

四十万劳力士快递途中不翼而飞 警方已介入调查|封面头条

封面新闻
2025-11-06 16:49:11
商务部:中国加入CPTPP将为各成员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带来经济红利

商务部:中国加入CPTPP将为各成员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带来经济红利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6 16:32:10
“大鱼”游走了,泽连斯基在巴甫洛夫格勒的地堡里,见证了红军城的陷落!

“大鱼”游走了,泽连斯基在巴甫洛夫格勒的地堡里,见证了红军城的陷落!

胜研集
2025-11-06 10:42:31
美荷两国同时发声,对中国独立研发的光刻机技术给予了强烈批评

美荷两国同时发声,对中国独立研发的光刻机技术给予了强烈批评

来科点谱
2025-11-06 13:33:42
广东人注意:接到这个电话,别挂!

广东人注意:接到这个电话,别挂!

南粤女声
2025-11-05 12:00:26
湖南省卫健委通报“省人民医院祖某某、曾某生活作风问题”:情况属实

湖南省卫健委通报“省人民医院祖某某、曾某生活作风问题”:情况属实

新京报
2025-11-06 16:16:07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书雁飞史oh
2025-11-06 19:05:31
吴京深夜发文生无可恋,遭网友抵制并嘲讽,咋回事?

吴京深夜发文生无可恋,遭网友抵制并嘲讽,咋回事?

眼光很亮
2025-11-06 10:15:22
痛心!失联多日的17岁女生已去世,遗体在桥下找到

痛心!失联多日的17岁女生已去世,遗体在桥下找到

南国今报
2025-11-06 13:35:37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后续!大尺度视频曝光,两人已停职,医院回应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后续!大尺度视频曝光,两人已停职,医院回应

180视角
2025-11-06 15:57:32
2025-11-07 02:47:00
新华日报交汇点 incentive-icons
新华日报交汇点
你我在这里交汇
34554文章数 165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教育
家居
数码
时尚
艺术

教育要闻

英国就业寒冬来了!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数码要闻

苹果Apple TV全新开场动画幕后:相机结合玻璃Logo实拍

大衣别这么穿,显黑又显胖!

艺术要闻

惊人!一幅画拍出3.45亿,竟然他早已去世62年!真相令人震惊!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