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位艺术家的跨地域迁徙|艺术栗子

0
分享至

沈少民给了《艺术栗子》一份700余页的作品集,除了已经实现的作品,还有很多方案以及诗歌。在他的身份介绍中,经常出现“当代艺术家、纪录片导演、诗人”,而在他的心里最核心的身份就是艺术家。年近70岁,跨越中澳的人生迁徙,成为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双年展“常客”最大的创作养分。

回溯记忆

在沈少民看来,11月3日在上海嘉源海美术馆开展的“米:吃进胃里的诗歌”,带入了与此前截然不同的视角。相较于此前“沈少民的科学简史”“一号工程”“磕头机”“歼-X”中体量巨大的宏大叙事,上海个展更专注于微观的个人成长史。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变化。今天的环境让许多表达受到限制,我们必须找到智慧的方式去传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这很难平衡,但并不意味着放弃。”2024年,68岁的沈少民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活跃的思考。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在艺术家的个人讲述中,2024年上海“粮仓”嘉定的水稻与遥远的1950年代中国“粮仓”黑龙江——沈少民的故乡阿城,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物理性的关联,而是几乎每天都要相伴的大米与生命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中,纵然生活在“大粮仓”,饥饿却时刻伴随着这个七口之家。父亲离世时,沈少民将大片水稻田描绘于父亲的棺木之上,这是年幼的他心中天堂的模样。

2023年秋天,沈少民在上海嘉源海美术馆落成仪式上,被占据美术馆一半面积的稻田吸引。金色的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种温暖的质感勾起家乡的记忆。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食用稻米,当这种记忆镌刻上全球化通感后,“米”这一主题开始脱离个体叙事,进入更为宏大且微观的语境之中。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为了凸显这种质感,围绕“米”这一主题,沈少民做了很多研究与探索。将一个字、一件实物拓展成一个课题、一种现象,这是他尤为擅长的小中见大,微观中见宏观。

沈少民多年好友、艺术史学者、本次展览策展人巫鸿提及:“展览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建筑和稻田各自具有极大的张力,沈少民的作品再次加深了这二者的张力。”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首先激发视觉张力的是环绕美术馆的直径近55厘米、长度150米、重达10吨的草绳。这种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草制品,主要起到捆扎、牵引和拉扯的作用,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这条巨大的草绳从稻田延伸至美术馆内部,看似强力的草绳,松散地连接着室内外空间。这种仿佛蜗牛的腔体,更像是一种个体处境的隐喻。

在沈少民的人生经历中,迁徙是一种常态。出生在黑龙江,20多岁到北京做艺术家,亲历文学和艺术激情澎湃的1980年代。那段难以复刻的岁月至今仍残留在他的气息中。在沈少民给《艺术栗子》的700余页的作品集中,三分之一被诗歌占据。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诗歌与艺术数次同时出现在沈少民的创作中。艺术家将展览视为一整件作品,一反以往一件作品一个名字的形式,偶尔用诗歌指代无名的作品,诸如“还有很多稻草,互相牵挂”“还有很多稻草,成为永远”……1320块由稻草灰压制的墨砖,每块砖上都刻有艺术家的诗歌,最终以“始终我是我自己的结果”几个大字终结,在美术馆入口处成为一座《水稻纪念碑》,悲壮而肃穆。

诗歌建立了一个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通道:“如何拉近观众和作品之间关系,尽量让他们看懂,又不能太直接地告诉他们一个结果?我选择了用诗歌。因为诗歌提出了一种感觉,并非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

东北智慧

作品集中还有三分之一是方案,这是1980年代末沈少民到澳大利亚后形成的工作方法。这是一段重要的迁徙经历。没有出国,或许他要晚很多年才能成为悉尼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釜山双年展等双年展“常客”,也或许他会困于一个固定的世界观很多年。

在澳洲期间,沈少民发现只有调整看事物的角度,才能在寻常中发现全新的艺术创作语汇。亲历语言和文化冲击带来的疑惑,他选择将这份“不适”和“尴尬”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也由此带入华人特有的边界、移民和身份认同等问题。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澳洲为沈少民补上了创作中的重要一课。有自由却没有钱,这种境况影响了作品的实现,却打开了创作的心智:“艺术家有的用脑子,有的用心,有感触就会刨根问底,要做就要做得彻底。”

澳洲做的很多大作品的方案,最终在2002年回到黑龙江大庆完成;在澳洲用印有中英文的报纸、地毯,燃烧后编织在一起做作品,这种手法也延续到嘉源海美术馆展厅之内。

1985年,沈少民在《美术报》上发表一篇题为《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文章,直到现在,他的每件作品、每个展览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无形中,语言、手法、关注点都带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形态、题材、问题的作品中,总能找到独特的沈少民气息。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20多岁才离开东北,沈少民坦诚自己带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东北智慧。看似大大咧咧,实际上经过了周密的策划,智慧里透着幽默。看似简单直接的作品背后,透着强大的语言逻辑以及周密的工作秩序。

在沈少民的记忆中,有些事情似乎早有预兆。小时候在阿城,他的外号是“军师”,专门负责出谋划策。现在成为艺术家,他也会经常冒出很多方案,很多因为客观原因没有办法实现,就放入了作品集中。

跨地域迁徙丰满且跨越了沈少民的东北底色。拥有国际化视野和微妙的洞察力,关心社会与人类发展进程,以现实为锚点,看似简单粗暴却逻辑缜密。他可以以小见大,以“鲤鱼”代表移民问题;也可以打破一切艺术形式,在媒介中游刃有余,装置、影像、纪录片、观念绘画、诗歌、公共艺术来者不拒。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嘉源海美术馆的个展,让艺术家充分感受到方案实现的快感。仅以“米”为核心,他就可以创作出数十种方案。以田中收割后剩余的稻草为原料,一部分做成手工纸“稻纸”,在稻草原本的躯体上进行自我表达,绘制出一幅幅希望图景;另一部分稻草焚烧成灰,采用古徽州制墨法做成“稻墨”。在火焰之下,万物实现等值交换。

刨根问底,这是沈少民工作方法的核心。一旦触动了,就会把研究进行到底,直至彻底了解。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过往,沈少民的很多作品是基于特定事件而创作,这类作品被他称为“事件作品”;此次,他成为事件的发起人,以“米”为主题,除了展开艺术与科学的研究,同时基于“记忆”本身,发起了“米信计划”——收集与米有关的记忆。

几十封来自五湖四海的关于米的记忆,与艺术家的记忆交织在一起。为了展览,沈少民深入调研了关于米的历史、文化、社会,同时借由“米信计划”揭开了一段段隐秘却无比真实的历史。这恰与艺术家对人类学研究的兴趣相契合。

做明天的艺术

近些年,沈少民愈发关注跨学科研究。2012年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成立“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通过一个个项目与展览,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接力”方案。没有学过艺术,这个曾经的短板在持续不断的创作中,反而成为他的法门。以作品说话,打破美术史的固有系统和边界,这是他最感兴趣的。

沈少民在展厅导览

进入21世纪,沈少民愈发在国际艺术界受到瞩目后,他的工作室轨迹开始随着创作迁徙——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深圳。因为通常需要大型的制作现场和团队协作,加上在深圳大学研究中心任职,他留在深圳的时间更多,也因此有了更多跨学科研究与实践。

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中,从与上海农科院、科学馆和自然博物馆共同进行的水稻物种研究,到以水稻为原材料和母题进行的艺术创作,沈少民以一个中国汉字展开对于水稻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观察,以及这些小小的稻谷编织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经验。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嘉源海美术馆公共区域的巨型书架上摆满了水稻标本,艺术家携手上海市生物基因中心带来全球上千种稻种与大米样品,这些标本同样蔓延在展厅内。这部水稻编年史仿佛一部生命简史,编织出一部关于人类与自然、历史与文化交织的宏大叙事。

对于地域迁徙,艺术家也自觉对于创作的演进至关重要。“这就好比如果我没有来到深圳,就不会有使用33吨海盐创作的《海的纪念碑》;在澳大利亚,我会想失踪的鱼,将法庭转变为展厅,法官和听众都成为我的材料。”沈少民说。

地域带来的只是一种激发、一种体验,创作的核心依然是艺术家眼中看到、心中想到的世界以及问题。与其说他更关注的是社会以及时代的变迁,不如说他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影响文明进程的瞬间。

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

2024.11.3-2025.3.2 上海嘉源海美术馆

展览期间,嘉源海美术馆室外稻田与室内天井中,分别用稻草拴着羊。沈少民为羊设定了一个条件,如果羊可以吃掉缠在身上的草绳,便可以获得自由。最终,因为现实原因,他们每天都在喂养羊,羊自然没有吃掉草绳的理由和动力。

这是大多数人面临的困境。临近从心之年,从事艺术近50年,至今依然很难将沈少民在艺术史中归类。这也正是他常说的“首先能走出艺术史,才能进入艺术史”。形成自己独有的世界观、艺术观后,他已经从蜗牛的壳中走了出来,一度绑在身上的绳索和羁绊早已挣脱,获得了创作上的自由。

“我们要站在今天,做明天的艺术。”这是沈少民作品集中的最后一句话。

文字|顾博、张火火

图片|嘉源海美术馆、沈少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生两件事最重要,一是自己有钱,二是自己健康

人生两件事最重要,一是自己有钱,二是自己健康

清风拂心
2025-10-30 10:15:03
建文帝下落之谜被解开?后世争议600余年,其实朱棣早就找到答案

建文帝下落之谜被解开?后世争议600余年,其实朱棣早就找到答案

生活新鲜市
2025-10-19 08:48:37
湖南一女子因长得太漂亮,直到55岁没上过一天班,三婚三离,颜值曝光后网友唏嘘.....

湖南一女子因长得太漂亮,直到55岁没上过一天班,三婚三离,颜值曝光后网友唏嘘.....

脆皮先生
2025-10-29 20:37:04
王博豪:那次射门机会我应该打上角;欧洲联赛对我锻炼大

王博豪:那次射门机会我应该打上角;欧洲联赛对我锻炼大

懂球帝
2025-11-12 23:20:17
小特解释低迷原因:换球杆和迁移非关键,最后一点出人意料

小特解释低迷原因:换球杆和迁移非关键,最后一点出人意料

大昆说台球
2025-11-13 00:41:40
事情越闹越大,日本驻澳大使向中国撂狠话:“侮辱日本等于宣战”

事情越闹越大,日本驻澳大使向中国撂狠话:“侮辱日本等于宣战”

吃货的分享
2025-11-12 12:44:27
银行集体停售金条,背后信号不简单!普通人这样做才能守住钱袋子

银行集体停售金条,背后信号不简单!普通人这样做才能守住钱袋子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5-11-12 19:41:08
65岁倪萍医美后美炸天!优雅时髦,没有皱纹,年轻的像20岁!

65岁倪萍医美后美炸天!优雅时髦,没有皱纹,年轻的像20岁!

大龄女一晓彤
2025-09-23 19:35:20
你们闻过最臭的东西是什么?网友:妇科病的味道吧

你们闻过最臭的东西是什么?网友:妇科病的味道吧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28 00:15:07
“一觉醒来,大学变高中了”,当本升高成为现实,大学生天都塌了

“一觉醒来,大学变高中了”,当本升高成为现实,大学生天都塌了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12 20:05:44
马筱梅直播回应孕肚传闻,一句话怼得网友直乐,实在劲儿圈粉无数

马筱梅直播回应孕肚传闻,一句话怼得网友直乐,实在劲儿圈粉无数

小娱乐悠悠
2025-11-12 09:32:46
更让美国人破防,福建舰工程师透露,中国未来新航母有4大特点

更让美国人破防,福建舰工程师透露,中国未来新航母有4大特点

坐景观天
2025-11-13 00:22:27
一位北京金融女博士直言:如果手里有二十万,不妨死磕"七大口诀"

一位北京金融女博士直言:如果手里有二十万,不妨死磕"七大口诀"

股经纵横谈
2025-10-22 16:39:51
日本前首相再次发文驳斥高市早苗: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对高市上台他表示“越小的狗越会叫”

日本前首相再次发文驳斥高市早苗: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对高市上台他表示“越小的狗越会叫”

极目新闻
2025-11-12 11:10:45
记者:皇马续约楚阿梅尼取得进展,双方都100%希望续约

记者:皇马续约楚阿梅尼取得进展,双方都100%希望续约

懂球帝
2025-11-12 19:37:11
李泽楷做梦也想不到!为他连生3个儿子的梁洛施,会跟马浴柯恋爱

李泽楷做梦也想不到!为他连生3个儿子的梁洛施,会跟马浴柯恋爱

张发林
2025-11-12 22:55:13
曾琦前夫真容流出!两鬓斑白显沧桑,网友:突然理解曾主任了

曾琦前夫真容流出!两鬓斑白显沧桑,网友:突然理解曾主任了

热点菌本君
2025-11-09 15:36:21
科兴生物冲刺港股:上半年营收7亿,同比降7.9% 利润7896万

科兴生物冲刺港股:上半年营收7亿,同比降7.9% 利润7896万

雷递
2025-11-12 17:59:03
“交不起服务费,就能把4个娃撵回家?”家长哭穷无果后选择举报

“交不起服务费,就能把4个娃撵回家?”家长哭穷无果后选择举报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12 19:44:34
巴媒:因涉嫌发布恐同内容,罗克面临最多10场禁赛

巴媒:因涉嫌发布恐同内容,罗克面临最多10场禁赛

懂球帝
2025-11-12 11:20:07
2025-11-13 01:36:49
艺术栗子 incentive-icons
艺术栗子
艺术可以很简单
600文章数 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春色满园,惊艳美女写真让你目不转睛!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时尚
手机
军事航空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教育要闻

人民网专访!陈经纶中学校长独家揭秘

女人年纪大了也不必慌,掌握这3个穿衣技巧,优雅体面极了

手机要闻

TOP5厂商齐推双2亿像素: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

军事要闻

美媒爆出猛料 "北溪"破坏行动由扎卢日内指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