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大国发院院长黄益平:对当前几个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

0
分享至

【导读】

黄益平教授是中国金融领域的顶尖学者之一,他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的成员,同时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黄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涵盖金融改革、经济转型与增长等关键议题,不仅在国内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力,还参与了多项中外联合研究项目,例如与布鲁金斯学会共同完成的《中国2049》研究计划。

黄益平教授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挑战,善于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提出具体路径。特别是在全球化面临挑战、技术竞争加剧的当下,他对创新驱动增长模式、国际开放性的重要性、民营企业活力的论述,为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这篇文章中,黄益平教授深刻剖析了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务实的政策建议:

•创新驱动是关键:低成本的粗放增长模式已无法持续,未来必须通过技术突破、数字经济与开放协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开放度不仅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更是避免科技孤岛化的重要条件。

•民营经济需要信心:作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民营企业的活力和信心至关重要。他强调,政策要聚焦解决技术瓶颈,而非一味支持产能的简单复制。

•消费崛起的重要性:黄益平指出,消费与投资的争论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找到合理比例。真正激发内需需要政府用“真金白银”支持消费,从提高社保水平到发放直接补贴,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黄益平教授还对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过去通过出口转移过剩产能的模式如今已不可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国经济的转型为政策设计带来了更高要求。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从全球市场动态与国内结构性问题双管齐下,重新定义支持政策的优先级。

原文刊载于《领导文萃》2024年11月下

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如何认识新阶段的

重要变化

根据中美两国智库专家的共同研究,中国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三方面的变化非常值得重视。

第一,成本优势变化。中国的成本水平提高,低成本优势不再,想要继续依靠低成本优势发展的产业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二,国际市场环境变化。过去4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环境。出口和直接对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现在这两方面的拉动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第三,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挑战。

除了这三方面,数字技术、绿色发展等也是正在经历的重要变化

这些重要变化意味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要作出怎样的改变,才能保持持续的增长?

这也是北大国发院和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联合所做的研究成果形成的 《中国2049》 这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结论,那就是:未来增长模式要发生转变。过去40多年支持中国增长的一套习以为常的做法,将来已经很难持续。

北大国发院与布鲁金斯学会联合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中国2049》,中文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由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出版,杜大伟、黄益平、姚洋主编

要转变增长模式,必须更多地靠创新、靠国内市场、靠数字技术、靠改变现有政策。增长模式转变的核心是,

要从过去低成本水平优势基础上粗放式的增长,走向创新驱动式增长。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第一个因素是国家开放度。

当前我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市场和国际环境与过去已有很大不同。在诸如美国“小院高墙”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开放度对创新而言格外重要,故步自封则难以保持高水平的创新。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不管出口多少产品,没人觉得有太大的问题,现在刚刚开始出口一些“新三样”,某些国家就很敏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深刻认识到继续保持开放的重要性。毕竟美西方国家仍然掌握着世界上大部分的先进知识和科技,如果因为对方出台一些限制措施就从此拒绝再打交道,这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影响甚至阻碍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当然可以集中国内的力量攻关重大科研问题,但客观地说,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攻克所有的科学难题,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宣称掌握所有的前沿技术。所以,开放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变量,在地缘政治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

ASML售价高达2亿美元的极紫外光刻机非常复杂,最终完成的EUV有火车头大小,零部件到达百万级别,这样复杂的机器不可能完全由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制造

第二个因素是民营部门的活力。

对于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大家都非常清楚。目前该如何提升并保持企业家的信心,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确实是一项重要挑战。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创新能力的赶超,特别是逐渐逼近前沿的态势非常明显。现在关键问题是能否保持住这样的势头。这方面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小。

如何理解新的

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问题在国内是长期存在的,不是今天才有。现在谈论的过剩产能,和过去有什么差别?主要在于,过去我国把过剩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没有引起太大反应。所以,就算每年我们都存在过剩产能的问题,可以通过出口消化。很多企业家确实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能卖得出去、只要有市场,那就不算过剩。

而今天的产能过剩为什么具有复杂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地缘政治矛盾日益突出。

西方一些政客只要认为存在潜在影响,就会拿中国的产能做文章,那么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就不会像过去那么友好。

而且,我国已经从小国经济转变为大国经济。小国经济和大国经济有什么差别?主要看增加或减少进出口的量时会否影响国际市场的均衡。过去我国的进出口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不太大,是因为当时的经济规模还比较小。现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大国经济阶段,如果这时候还像过去那样大量地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确实会影响国际市场的均衡。一些国家对此深感忧虑,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第二个原因是在政策层面。

国家为支持大家多做新能源产品,给予了一些产业政策层面的支持。政策对创新大力支持肯定没问题,但是从理论上来说,支持的重点应该放在克服技术瓶颈方面。只要能克服技术瓶颈,相信市场和企业家有能力自己解决其他的问题。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地方政府都想为支持新能源产品出力,有些工厂即便做得不算好,在中国大地上总能找到愿意接受并支持它的地方政府。这是有问题的。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克服技术瓶颈上,而不是简单地支持大家用已有的技术做产能复制。产业政策很重要,但关键是要支持技术创新,而不是同类产业的简单复制。

消费和投资孰轻孰重

宏观经济失衡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产能过剩会一直存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比如服装、玩具等,后来发展到一些家电行业,再后来是钢铁、氧化铝、水泥等很多行业。总体看,这些出现过剩的行业是投资多、消费少。这个问题需要改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靠投资驱动,后来有学者提出要从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增长。对于这个观点,经济学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转向消费驱动的增长,有的则坚持认为,真正能驱动增长的还是投资。

究竟增长是由投资驱动还是由消费驱动,可能并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投资和消费之间要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因为,如果大家只消费不投资,增长很难持续,美国过去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同样,如果只投资不消费,也会引发很大问题。投资最终要转化为产能,一旦形成了产能但产品卖不出去,投资就无法收回,那么既可能造成过剩产能,也会影响持续增长。

因此,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争论消费和投资到底孰轻孰重,最关键的是部门之间要达成相对合理的比例。过去比例失衡,靠国际市场来实现平衡,现在变得很困难,因为我国的经济已经变成大国经济。

消费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毕竟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才能消费掉那些生产环节产生的产品。如果老百姓没钱,只是一味地消费,这恐怕谁也做不到。

因此,在投资和消费之间追求一个合理的比例,是从今天开始就必须努力做到的。

目前看,我国的政策似乎更擅长支持投资和供给,在支持消费方面不那么擅长。今年出台了一些新政策,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些都是好政策,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只有消费崛起了,经济增长才可持续。倘若消费一直低迷,老百姓生活水平改善不明显,经济发展何来澎湃动能?消费者、生产者、投资者反而容易落入一个预期的恶性循环。

可以考虑改变政策思路,大张旗鼓地支持消费的提升。

当然,“刺激”消费不能只是给老百姓开空头支票,作为宏观政策的一个部分,政府应该实实在在地把真金白银开支出去,不管是提高社保水平,还是做实城市常住居民的福利待遇,或者就直接给老百姓发钱,这样宏观经济势头才有可能真正止跌回升。

转载自公众号“ TOP创新区研究院”

免责声明:凡本公号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为商业用途,亦不代表本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本号原创转载请加微信:18310467065(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周永亮博士:知名管理咨询专家,国家智库专家,北京国富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曾在大型央企中远海运集团从事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任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强国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大会秘书长,兼任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导师、北师大经管院MBA校外导师、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创新中心导师以及数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出版《江山永续:一本书读懂5000年领导力》《我是职业人》《工作就是责任》《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报告》《儒道方太》《方太文化》《中国企业的执行问题》《成为绩优:走向一流的中国式现代企业成长方法论》等多部著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刘宏伟律师:大范围失业的律师行业令人心痛

刘宏伟律师:大范围失业的律师行业令人心痛

网际风行
2025-10-30 07:18:43
美军最恐惧的噩梦!中国“袖箭”导弹,不足4公斤,能打穿坦克

美军最恐惧的噩梦!中国“袖箭”导弹,不足4公斤,能打穿坦克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05 18:32:18
印度药在中国集采大获全胜

印度药在中国集采大获全胜

凯利经济观察
2025-11-05 09:32:14
普京签新法:15个州紧急招募“防无人机民兵”,守炼油厂被炸

普京签新法:15个州紧急招募“防无人机民兵”,守炼油厂被炸

桂系007
2025-11-05 23:35:35
喇叭牛仔裤的魅力让人喜爱,小姐姐这一身穿搭,只是背影就很撩人

喇叭牛仔裤的魅力让人喜爱,小姐姐这一身穿搭,只是背影就很撩人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04 16:09:27
擦边经济,饭店用到了极致。

擦边经济,饭店用到了极致。

微微热评
2025-10-25 16:37:05
你谈过最拉胯的男朋友是啥样?网友:对女人来说,钱才是最重要的

你谈过最拉胯的男朋友是啥样?网友:对女人来说,钱才是最重要的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4 00:05:11
特别灵验的十条天道法则,我读了九遍,顿悟后人生彻底改变!

特别灵验的十条天道法则,我读了九遍,顿悟后人生彻底改变!

阿天爱旅行
2025-11-04 11:17:59
即日起,严禁穿越!浙江一地最新通告

即日起,严禁穿越!浙江一地最新通告

极目新闻
2025-11-04 17:29:24
张柏芝小儿子太帅了,大部分像妈妈,但估计父亲也是一位帅哥

张柏芝小儿子太帅了,大部分像妈妈,但估计父亲也是一位帅哥

小椰的奶奶
2025-11-04 08:38:39
“小宝探花”回顾:疯狂约会上百名女性,一人拍摄,一人贩卖

“小宝探花”回顾:疯狂约会上百名女性,一人拍摄,一人贩卖

就一点
2025-11-03 10:09:10
玥儿新动向!张兰小玥儿成都公园亲密散步,玥儿行为举止略显拘束

玥儿新动向!张兰小玥儿成都公园亲密散步,玥儿行为举止略显拘束

小娱乐悠悠
2025-11-05 15:43:25
特别策划丨胡海峰:“十五五”时期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特别策划丨胡海峰:“十五五”时期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
2025-11-05 14:35:14
两场6-1!国锦赛首场8强对阵出炉:赵心童VS塞尔比,具体时间如下

两场6-1!国锦赛首场8强对阵出炉:赵心童VS塞尔比,具体时间如下

球场没跑道
2025-11-05 16:51:50
694年一天夜晚,武则天以肚子疼为由,将御医沈南璆叫到宫中诊脉

694年一天夜晚,武则天以肚子疼为由,将御医沈南璆叫到宫中诊脉

百态人间
2025-11-04 05:05:03
深圳“新香蜜湖”即将落地!

深圳“新香蜜湖”即将落地!

深圳晚报
2025-11-05 21:29:17
俄军步兵遭受巨大伤亡画面曝光!不计代价冲锋,尸体铺满道路

俄军步兵遭受巨大伤亡画面曝光!不计代价冲锋,尸体铺满道路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03 22:40:40
被许家印坑得最惨的大佬,资产清零了

被许家印坑得最惨的大佬,资产清零了

大猫财经Pro
2025-11-05 19:42:20
海关罚没物品去哪了——今日辟谣(2025年11月5日)

海关罚没物品去哪了——今日辟谣(2025年11月5日)

今日辟谣
2025-11-05 17:21:34
男子突患尿毒症住进ICU急需用钱,妻子把自己的“五金”卖了6万多元救丈夫的命

男子突患尿毒症住进ICU急需用钱,妻子把自己的“五金”卖了6万多元救丈夫的命

观威海
2025-11-05 16:50:13
2025-11-06 05:03:00
乐创商学
乐创商学
创业者搭建商业模式的好帮手
249文章数 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头条要闻

俄士兵连遭乌军7架无人机袭击奇迹生还 视频披露

头条要闻

俄士兵连遭乌军7架无人机袭击奇迹生还 视频披露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房产
游戏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最新!海南楼市10月热销榜单出炉!

一份游戏双平台玩!PS5/PC跨平台购买标志新发现

亲子要闻

孩子夹腿触摸自己不一定都是坏事,但这种情况除外!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国“福特”号航母驶往加勒比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