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起着带头的作用,身为家长,肯定都是在为孩子着想,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孩子也有思维,有自己的想法。
注重教育思想是件好事,但有时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反而会把他拖入深渊,成为悲剧。
酿成悲剧的开始,失败的教育方式
东北辽宁的一个小村子里,就是因为教育方式出现了错误,从而给一个家庭带来了悲剧的发生。
这个女孩子叫曹茜,1997年出生在一家小农户里,也是因为夫妻二人的身体原因,后来没有再要孩子,所以曹茜是他们唯一的一个女儿。
曹茜的到来,让夫妻二人高兴不已,而他们后来也没有再要孩子,所以也一直把曹茜当做掌上明珠一样对待,每个父母都盼着孩子出人头地,曹茜的父母也如此。
曹茜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因此曹茜的父母从小便对她严加管教,给曹茜灌输好好学习的思想,希望她将来能成才,给家里的生活环境带来改变,但可能因此忽略了曹茜心理状态的变化。
不过曹茜还是非常努力的,从小到大,曹茜的学业基本没有让父母操过心,一直是榜上有名,奖状也是贴的家里到处都是,但是在这优异的成绩背后,曹茜好像并不像表面那样开心。
初中时期的曹茜进入了青春期,有很多叛逆的情绪,而父母并没有重视到这种情况,所以难免会出现与曹茜有一些争吵,不过好在这并没有影响到曹茜的学习。
从小学到高中以来,曹茜都是以优异的成绩被理想的初中和高中所录取,学校的三好学生等名额也是始终有她一份。
当然,到了高考也不例外,辛辛苦苦十几年,终于盼来了孩子取得优秀的高考成绩,原本以为随着闺女优秀的高考成绩出炉,将来能给家里的生活带来改善。
可谁能想到,悲剧的导火索已经在慢慢燃烧。
高考成绩出来了后,曹茜便向父母透露自己渴望到南方去上大学的意愿,表示想要感受一下不同地区的风土情怀以及生活节奏。
曹茜父母的意思是最好还是不要走得太远,能离他们近一些,最终曹茜与父母不欢而散。
父母的态度让曹茜感到难过,本以为终于结束了高考,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可却还是遭受到父母的约束。
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曹茜就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父母,远走高飞,去过自己想要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或许这也是曹茜从小就压抑在内心的想法,而现在她终于决定要释放出来了。
十几天后的志愿填报,曹茜也如自己所愿填的是自己的理想的大学,可是即便如此,也没能如曹茜所愿。
在接到录取通知的快递时,曹茜满怀欣喜,可打开之后,看到的却是“辽宁师范大学”六个大字,让曹茜不仅对未来的大学生活破灭了,还让自己对父母的怨恨多了一分。
原来,为了让女儿留在身边,又担心女儿自作主张,就在提交的最后一刻,修改了填报志愿,曹茜父母不希望曹茜离开他们太远,怕孩子选不好的专业,找不到对口工作。
他们选择辽宁师范,希望孩子将来当老师,这样一来不仅有前景,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让人担心。
得知这一真相的曹茜,或许已经开始产生了对父母的不满。
可是录取的结果已经是板上钉钉,曹茜不可能再改变什么,也就只能到辽宁师范就读。
走上不归路,出国留学
于是在1998年,曹茜无奈之下,还是来到父母帮他填报的学校读书。
曹茜从小就是个乖孩子,可是到了大学里,曹茜就好像成为另外一个人一样,旷课、迟到、挂科,让自己的大学生涯很失败。
又或许曹茜这样子的放纵,就好像是有意做给父母看的,是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不满,对父母宣泄,父母所作所为的后果是如何。
虽说如此,可到了大学里的曹茜所了解到的外面的世界也越来越丰富,曹茜得知优异的学习成绩有机会去德国留学。
本就想去南方读书,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想逃离父母的约束,可最终没能去成,而这次出国留学仿佛让曹茜再次看到了希望一样。
有了这种想法后,曹茜便开始有所行动,回到了曾经那个勤奋学习的样子。
那个时候她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在校外做兼职打工,为自己出国留学赚取存款,等到时机成熟时,曹茜跟父母说起自己想去德国留学的意向。
父母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他们觉得女儿能出国增长见识,对将来的发展有好处,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八万,在当时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可不是一个小的数目,父母还是认为孩子的学业比较重要,决定凑钱。
可钱从哪来呢,自己省吃俭用也省不出八万,便找亲戚朋友借钱,凑齐了这出国学费。而曹茜为了宽慰不让父母担心,便也说,自己到德国以后可以根据在这边做兼职的经验来一边学习一边来做兼职。
于是就这样,曹茜的父母恋恋不舍地与自己的女儿说了再见。
2000年,曹茜终于坐上了前往德国的航班,去追寻她所翘首以盼的自由。
但终究是人生地不熟的,刚到德国的曹茜难以立刻适应,于是就多了很多开销,无奈之下只好向家里要钱。
前前后后,曹茜的父母再次为她筹到几万块钱,最终也算是基本在德国稳定下来。
可是在2000年后的三年时间里,曹茜与父母的通话也仅仅只有三次,就连寄给家里的信,也只有两封,便再无音信。
在2003年曹茜与家人左后一次通话后,过了很久都没有在联系过,开始可能以为是曹茜独自在国外的生存压力大,无暇顾及,可谁曾想到竟真的成为了最后一次通话。
可能是曹茜早些年对父母的失望,在获得自由的这一刻全部得到了释放。
女儿的失踪太突然了,但曹茜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女儿,他们想知道女儿不与他们相见究竟是为何。
对女儿的思念,重病的到来
在曹茜父母寻找女儿的道路上,也或多或少了解到了女儿的一些消息。
据说曹茜已经在德国结婚生子,并且生活得比较稳定,可是却从未寻到过女儿的联系方式。
还有消息说曹茜早已经入驻德国国籍,而曹茜的父母也申请过女儿去世,希望能得到国家的补助,但都没有得到证实,只好苦苦过日子。
曹茜刚离开的时候,父母还比较年轻,具有劳动力,也可以谋生,但由于家中所欠下的大额债务,日子过得勉强能糊口。
可是时间来到2015年,曹茜的父母早已不再是那是年轻的小两口,他们已经来到了末年,本就年老无依的二人,却又被检查出来癌症。
本就还有债务要还的二人,却又要靠借钱来看病,转眼间,曹茜的父母已是满头白发。
因为得知二人重病在身,并且苦苦寻找了十几年的女儿仍然是杳无音信,二人维持基本的生活已经是难上加难。
生活已是如此,两位白发老人或许已经不再渴望什么了,也许他们最想的,便是能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再见上女儿一面。
后来,他们找到了媒体,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再见上女儿最后一面。
当媒体得知后,迅速与警方展开合作,同样在报道之后,在德国定居的国人们也都开始协助一起寻找曹茜的下落。
大家也都提供了各样的帮助,其中从有一位同为辽宁的在德老乡口中得知,曹茜可能已经结婚生子,并且还改了姓名。
后来在2020年6月份,历经万险终于找到了曹茜的住处。
于是记者赶忙来的家中,向曹茜说明她父母现在的情况,可是换来的,却是曹茜的一句“我不想见他们”,简短的一句话却是字字扎心。
后来还听说,曾在2005年,曹茜有回到过中国,可是并没有回到家里过。
原来不是不能见到父母,而是不想见。
可是曹茜父母的癌症已经越来越严重,基本上已经可以说是奄奄一息,面对女儿不想与他们相见也是万般的无奈。
最终,在两位老人临终前,都依然没能见到曹茜最后一面。
又有谁能想到,20年前的一别,竟会是一辈子。
这中间是有多大的隔阂,曹茜对父母的恨究竟又有多深,就连临终前最后一面都不愿相见。
这样的悲剧是曹茜的不孝顺,还是这种教育方式的问题所酿成的,值得我们去深思,也引以为戒。
最后,也希望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能够减少,让孩子们在一个健康幸福的环境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