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山沟、爬荒坡、进玉米地,好不容易找到干扰少、基岩露出、便于看护、通讯畅通、光照良好、可租用的地方,别提那时我们多高兴了。这份喜悦成为了艰难踏勘工作的证明。”回想起两年前在石棉开展踏勘的这段经历,石棉县地震监测中心主任范柱子记忆犹新。
范柱子今年53岁,毕业于防灾科技学院,1991年参加工作,目前负责协助四川省地震局开展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石棉地震观测网野外站点勘选、测试、建设和试运行等工作。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自项目启动以来,石棉县结合县域重要地理位置、特殊的地震地质环境、现有监测场所承接能力等有利条件,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到108个野外站点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宽频带地震观测台站、短周期地震观测台站、GNSS观测台站等,是雅安市目前野外站点建设最多的一个县。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项目雅安市拟建台站分布图
奉献与坚守
自接到开展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项目野外站点测试任务以来,石棉县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协调配合测试工作。测试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发扬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他们翻山越岭只为寻找一块基岩,以保障仪器能够稳定架设,数据能够精确记录。他们日夜兼程,驱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盘旋,每天还要徒步数十公里,只为尽快寻找到最合适的站点。期间正值“七上八下”关键主汛期,石棉县多个乡镇因“9·5”泸定地震后,常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给测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作为测试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冒着生命危险,齐心协力,不畏酷暑,以超常规工作强度,按进度高质量推进站点测试工作,每一页测试报告上都承载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其中,从事地震事业20多年的范柱子、何韬等老一辈同志们,始终饱含着工作热情,冲锋在前,在35℃的高温天气下,一边架设备、调参数,一边耐心向新手们讲解操作原理,在他们测试过的岩石上都留下了奉献与坚守的无声印记。
为测试仪器寻找平整的测试环境
向新手们讲解测试操作原理
学习与成长
邱燕、苏茂作为参与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项目建设的新人,通过这段时间跟随老一辈同志们开展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项目野外站点测试工作,明白了开展野外工作的不易和获取数据的珍贵,立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地震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地震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邱燕说:“跟随老师们开展此次工作意义非凡,通过亲身体验,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而且了解到看待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的不同思路,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新人,参与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野外站点测试是工作的压力,也是成长的动力。”苏茂表示。
聆听老师们讲解测试操作原理
目前,测试工作队已完成50个站点的测试,测试通过率达75%以上。下一步,测试工作队将高标准完成测试任务,全力推进中国地震科学试验场建设。
创作人员:邱燕、苏茂、范柱子
创作单位:石棉县应急管理局
推送单位: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