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简介:
《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它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皆有参考价值。
创作背景:
《平复帖》诞生于西晋,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型时期,无论是哲学、宗教,还是文艺,社会的大变革也影响着书法的“自觉”。所以《平复帖》诞生正是社会变革中文艺自觉意识的产物。而且《平复帖》的另外一层历史背景就是帖中所说的“寇乱之际”。陆机由吴入洛后,从晋惠帝元康元年起,开始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平复帖》所处的历史背景不仅是在文化领域的变革时期,也是朝代更迭、政治混乱、兵祸连年的战争时代。
艺术鉴赏:
结体
章草源于解散隶体,赴速急就,所以具有隶书的特征,即有明显的波磔。到了汉末,这种字形被一些书家创造性地发挥。如卫瓘的草稿之作,大多字势都取纵势,陆机《平复帖》受其影响,在字态上明显取法了这种倾向。
《平复帖》其结体瘦长,书写简便、率性,逸笔草草,没有循规蹈矩。撇捺无波挑,平添了几分险崛之意。许多字的末笔的收束也是向下牵引,把章草横展的笔势变为纵引,字态也因势而变。如:“子杨”两字,“子”字“竖钩”笔画,省略“钩”后“竖”似“撇”画一样向左下撇出;“杨”字“竖”画向下拉长,字内两撇变短,变化为直接向下的线条。这些都是为强化纵向发展的字势而进行的处理。
《平复帖》字字翩翩自恣,活泼可爱,在字法上主要表现在字势的多变与字构件的错落组合。整帖字势以正为主,间以左右舞动的欹势,颇有奇趣。如:“失前”两字,“失”向左倾斜,“前”字向右倾斜,一左一右,动态十足。字的构件位置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左右结构两部分位置的移动和势的调整。如:“仪”字,左部“单立人”上移并倾斜,和右部构件的倾斜形成上合下开之势。“观”字本身为左右结构,左部构件上移至右部件左上部,进而呈现向左的斜势,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像上下结构。
《平复帖》书写率性、简捷,致使其字的笔画更加简省,但也增添了字的辨识难度。“平”字中左右两点,省写为一横画。“前”字更加简约,似草书“甚”字。《平复帖》也注意字内的虚实关系,表现在字内的留白处理上。
点画
《平复帖》点画形态硬朗,突出了作者书写时的率性。其笔意有别于草简。草简用笔清利,入笔收笔时有露锋,捺画用笔停顿后挑锋。字势开阔疏朗。而《平复帖》因是麻纸、硬毫秃笔,麻纸不细腻平滑且有斑驳意。
《平复帖》点画入笔动作极简,入笔多用中锋圆头搭笔,形态似藏锋,由于是秃笔书写,入笔处多不见锋芒。“子”字仔细看不难发现起笔、收笔处都有个小细尖,充分说明了这两个笔画的中锋运笔。也完全证明了入笔时的搭笔方法。
《平复帖》也有一些笔锋顺势侧切的入笔方式,如“属”“迈”两字首笔画的入笔,这种入笔方式只有这两字。转折处提按不多,常用绞转,笔锋轻轻向外一拓转过来,动作不大,转折更重视遒劲、厚重、浑朴的艺术效果。收笔处有隶意,但不出雁尾波挑,而是简单出锋没有过多的提按动作,收笔处戛然而止,如“来”字。
章法
《平复帖》章法上行距、字距都没有明显的疏密变化,寓小矛盾于平静之中。全文共九行,每行三字到十二字不等,上端齐整,下端参差。行距、字距较小,行距略大于字距,字体大小变化也不是太大。这样紧密式的章法处理,给人一种森森茂密之感,也强化了浑厚之风格。此帖第四行自“来”字以下,“主吾不能尽”五字缩小字形并极力压缩横势,使左右行距产生了稍大的空白。整体看来错落有致,自然天成。
墨法
《平复帖》之前的章草,大都是碑刻,难以见到墨法变化。而《平复帖》则是书法史上传世作品中最早的墨迹本,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全文共蘸墨四次,墨色自然、虚实交替、变化丰富、风格质朴,墨色基本是由润到枯的自然过渡。
后世影响: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由于古代书家如李斯、钟繇、张芝等,虽是流传有绪的人物,但无可靠的墨迹流传。而石刻作品,因是翻版,加之刻手的原因、风化剥蚀等,与墨迹多半相去较远;再者,此前墨迹虽有不少,但书家皆不署名,无法考证。因此愈显《平复帖》在书法史上的意义重大。
《平复帖》对研究文字和书法演变等方面都有极高参考价值。从当年的“章草”到“今草”过渡过程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字与字之间的连带,而连带的关键就是要把章草书的横展笔势变为“纵引”,“纵引”的笔势符合右手握笔写字的习惯,适合流便简率的书写,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是草书发展的方向。《平复帖》上承汉简,下启今草,属于“章草”向“今草”过渡时期的产物,填补了于“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历史空白,起到了改变章草的取势而向今草迈进的历史价值。
2022年,入选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角色原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