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张亭栋教授 为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贡献“中国方案”

0
分享至

□本报记者 彭溢

9日,全省科技大会、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哈尔滨隆重举行。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张亭栋获颁2023年度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张亭栋教授已92岁高龄,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学代为领奖和发言。

“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全省科技界的至高荣誉,张亭栋教授获此殊荣,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临床研究团队创新贡献的最高褒奖,更是对全省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造福人民、矢志创新的最大鼓励和最强鞭策。”张学说。

“白血病是人们常说的‘血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白血病类型。”张学介绍,张亭栋教授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带领哈医大附属一院中医科,在医院药剂科和检验科等科室的积极配合支持下,以赤诚为民的情怀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持续向这一世界性绝症发起挑战,首创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贡献了“中国方案”,挽救了世界各国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为治疗白血病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张亭栋教授常说,“这一辈子能治好一种病就不算虚度”。正是秉承这样一颗关爱患者的心,他始终充满着忘我的工作激情。“哈医大多学科团队协同攻关,克服重重困难,大胆探索、不畏牺牲,为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学介绍,“此项研究源于民间验方,通过对民间疗法的大胆探索和科学验证,将传统治疗方法转化为现代医学中的有效手段,是人民群众创新实践的提炼与升华,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精神。”

“在哈医大98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造福百姓、报效国家的专家学者。”张学介绍,上个世纪初,首任校长伍连德博士指挥扑灭了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拯救了当时东北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第一位被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科学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老校长于维汉院士扎根克山病病区30余载,以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公仆情怀、不断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拯救了1.24亿病区人口,使病区彻底摆脱了克山病病魔的侵扰。正是这些杰出的大医、大师和大先生,奠定了哈医大的“红色基因、科学基因、开放基因”。一代代哈医人坚定不移地赓续“三大基因”,扎根龙江这片蕴含勃勃生机的黑土地,用科学创新精神书写着守护人民健康福祉的辉煌篇章。

张学表示,面向未来,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哈医大一院视频连线慰问医护人员和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学科优势,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在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黑龙江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黑龙江新闻网
黑龙江新闻网官方账号
36396文章数 16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