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开国将帅,出入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俱是历尽劫难,百战余生。
1955年授衔的中将梁从学,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在战争年代曾经负过9次伤,留下了13处伤疤。
最为严重的一次,他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前胸,奄奄一息。
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便将他就地掩埋,随后撤离。
幸运的是,他最终被一位老大娘用丝瓜络起死回生。
那么,梁从学究竟有着怎样的惊人战绩?他是怎样受伤的?他的伤情如何?
丝瓜络怎么会成了他的救命药呢?
历经坎坷:
梁从学,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的贫苦农民家庭。
他自小便参加劳动,不仅是一个种田的好手,而且还学会了酿酒和做挂面的手艺。
尽管如此,因为饱受剥削压迫,他也未能摆脱贫寒的境地。
自小就富有反抗精神的他,于是参加农会和赤卫队,与恶霸地主斗争。
26岁时,梁从学入党参军,成为六安独立团的一名红军战士,并接连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
在战斗中,梁从学因为冷静沉着,英勇顽强得以脱颖而出,当独立团被编入红25军之后,他被任命为连指导员。
不久之后,红25军归属红四方面军建制。
由于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踏上了长征之路。
在穿越平汉铁路上,梁从学率部与尾追而来的敌人激战并首次在战斗中负伤,只得离开大部队就地养伤。
伤愈之后,他回到留守根据地的红28军任职连长,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并于安徽金寨桃树岭战斗中再次负伤。
负伤流血,给梁从学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经历战火千锤百炼之后的迅速成长。
当他再次伤愈复出后,便被党组织提拔为营长。
1934年,在军长徐海东的统一指挥下,梁从学率部在安徽金寨县葛藤山虎扑岭对国民党军发起伏击。
此战仅以不到两个营的兵力,击溃敌54师161旅,生擒敌旅长。
梁从学由此一战成名,破格升任红82师师长,后又担任红25军第74师师长,成为徐海东、吴焕先麾下的猛将。
在六安胡工寨战斗中,眼见红军部队遭遇敌人的猛烈火力压制时,梁从学奋不顾身,率领后勤队的同志杀入了敌阵。
当时后勤队并未配备枪枝,梁从学他们每人只携带了两枚手榴弹。
狭路相逢勇者胜,敌人被他们这一阵抵近投掷的弹雨给炸懵了,我军趁势发起反击,终将敌人击溃。
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梁从学第三次身负重伤,被送进了战地医院。
一个多月后,红25军政委吴焕先来到医院,向梁从学宣布红25军也准备开始长征了。
而他因为负伤,只能留守根据地继续斗争。
两次负伤,导致两次都无法跟随大部队踏上新的征程,历经坎坷的梁从学心里真的感觉很难过。
出院之后,鄂豫皖党组织重建红28军,梁从学被任命为红82师244团团长。
九死一生:
1935年5月,红28军在时任政委高敬亭的领导下,决定离开根据地向西行进,与已经到达陕南的红25军会师。
由于敌人的围追堵截,行至半途的红28军只得返回鄂豫皖根据地,从此开启了艰苦卓绝的三年南方游击战争。
此时红28军仅有千余兵力,尤其缺乏能征善战的军事干部,为了摆脱敌人的穷追不舍,高敬亭再次启用了梁从学。
而指挥有方的梁从学也很快便抓住了战机,在湖北随县淮河镇桃花山利用险峻的地形设下埋伏圈,猝不及防的敌人被打得一片涂地。
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勇冲杀,仅以极小的代价便歼敌400余人,斩获颇丰。
此后一路上,没有念过书的梁从学不断加强学习,率领部队取得了节节胜利。
在河南光山县王园,他率领244团作为主力之一,歼灭敌109师627团大部,缴获了2门迫击炮,500多支步枪以及上万发子弹。
在湖北麻城县段水山,他率部再次阻击国军第25路军独立第五旅,歼敌数百人,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接连3场胜利,梁从学的赤胆忠心和骁勇善战都令高敬亭刮目相看。
高政委心里很清楚:在主力红军已经转移,红28军人员不多,装备不齐,又处于游动作战的情况下,取得这些胜利殊为不易。
为了争取更大的胜利,高敬亭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总结经验教训。
梁从学在会上积极建言,结合其他同志的发言,红28军自此制定了“敌情明了、地形有利、伤亡不大,一击必中”的稳健战术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红28军又在安徽霍山县花凉亭和桐城县城取得了两场胜利,梁从学也被调到新组建的245团任团长。
所有这一连串的胜利,引来了国民党军疯狂的反扑。
在众寡悬殊之下,红28军的主要领导们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兵分三路,化整为零,依托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梁从学率领第245团200余人,先后转战鄂豫皖多地。
至1936年8月,他率部来到湖北团风县马曹庙镇,突然遭遇到国军一个警备团的攻击。
久经战阵的梁从学见敌人的兵力数倍于己,便沉着冷静地指挥部队边打边撤向高山密林之中。
而他自己则带领几名战士借助有利地形断后,掩护其他同志迅速转移。
阻击一阵之后,眼见战友们已经远去,而敌人又大举围攻而来,梁从学便与身边的战士一起撤出阵地。
穷凶极恶的敌人在后猛追,梁从学时不时回身举枪射击,迟滞敌人。
激战之中,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前胸,随即,他猛然一头栽倒在地。
战士们连忙背起梁从学,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终于摆脱了敌人来到一处隐蔽的山坳。
此时梁从学已经昏迷了过去,他的脸色煞白,鲜血染红了衣襟,却还在不断涌出。
战士们用纱布为他包扎好了伤口,可他依旧人事不省。
大家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于是便含着眼泪将他抬到一块大石头的裂缝里,用树枝落叶草草掩盖,然后万分不舍地突围而去。
可谁也没想到,梁从学居然还活着!
这既是因为那颗子弹从他的前胸打入,却从后背穿出,并没有留在体内爆炸,相应地减小了对身体的伤害性,
更是因为那颗子弹恰好从他的心脏和肺动脉之间穿过,倘若稍有偏差,也必定回天乏术,这可真算得上是九死一生!
天佑英雄:
等到梁从学从剧烈的疼痛中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处于一间简陋的茅屋之中,睡在草铺之上。
他不禁暗自想道:这是哪儿?我怎么会躺在这里?
不多一会儿,一位老大娘走进门来,这才解开了他的疑问。
离梁从学昏迷处不远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老大娘就是这住户之一。
上山采药时,老大娘发现了躺在石头缝里一动不动的梁从学。
略懂医术的老大娘探了探他的鼻息,惊喜地发现他还活着。
因为看见他的红军军装,老大娘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便叫来邻居们帮忙,将他抬回自己家中。
当老大娘解开梁从学胸前的纱布时,被子弹贯通所造成的伤口惊呆了。
她请不起医生,就连消炎用的盐水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她决定尝试着用自己所知道的偏方来为梁从学疗伤。
她首先用草药煮水,将伤口上的血迹擦拭干净,再用锅底灰敷在伤口上止血。
血虽然止住了,但因为没有消炎,梁从学的伤口很快便感染化脓,生出了腐肉和蛆虫,而他也一直高烧不退。
随后的几天里,老大娘用湿手巾搭在梁从学的头上,为他降温,又给他喂水喂粥,以及一点自己平时没舍得吃的红糖化成的糖水。
在老大娘的精心照顾下,梁从学终于苏醒过来。
老大娘告诉他:接下来要先剪掉腐肉,再把丝瓜络塞进伤口里,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治好他的外伤。
只不过,这样会很疼。
这丝瓜络,南方又叫做丝瓜瓤,是丝瓜果实内的网状纤维。
晒干之后便成了一味通络、活血、祛痛的中药材,既可内服也可外敷,在广大农村随处可见。
梁从学虽然不懂得药理,但他却相信老大娘的一片好意,于是坚定地说道:
您只管动手,拿两根竹筷子给我咬在嘴里就行了。
老大娘将丝瓜络撕成小块,塞进梁从学的伤口里,等到丝瓜络吸满脓血、钻进蛆虫之后再将它拔出来。
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这一塞一拔之间,伤口处正在愈合的肌肉又被生生地撕裂,其疼痛感令人难以想象!
梁从学疼得满头大汗,他紧咬竹筷几近昏厥,而这种治疗过程则反复了好几次。
凭借着钢铁意志,梁从学始终一声不吭,战胜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
稍感好转之后,梁从学怕被敌人发现连累老大娘,于是执意要走。
乡亲们告诉他,在几十里外的黄岗贾庙有一支红军便衣队。
就这样,梁从学带着乡亲们为他准备的干粮,拄着一根棍子,扮作乞丐的模样上路了。
由于体力不支,他整整走了4天后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便衣队,随后休养直至痊愈。
虽然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可梁从学却并不气馁,而是在便衣队的基础上积极发动群众,很快又拉起了一支200人的红军游击队。
敌人闻讯而来,梁从学率领游击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与之巧妙周旋,并不时歼灭小股敌军,逐渐壮大了队伍的规模。
在此期间,他又数次负伤,但最终都化险为夷。
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双方达成了成立新四军的决议。
经历了三年游击战争的鄂豫皖地区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齐聚湖北红安七里坪,被整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
梁从学被任命为该支队游击纵队队长,自此踏上了抗日的新征程。
3年后,他升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旅长,成为罗炳辉手下得力战将,转战皖中、淮南,在历次战斗中沉重打击了日寇。
他所缴获收藏的日军军官佩刀和佩剑,就有9把之多。
解放战争期间,他率领江淮部队有力地配合第三野战军,为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再立新功。
在大将王树生的领导下,他率部在大别山皖北地区指挥剿匪战斗。
在彻底平定匪患之后,梁从学于1950年被任命为皖北军区司令员。
结语:
梁从学将军的戎马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幸运的色彩。
这也充分说明了,勇于创造传奇的英雄,才能获得命运的垂青。
基于他当时的职务,在大授衔时应该评定为少将。
但是曾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以及老战友们都开诚布公地对他给予了高度而又客观的评价。
梁从学也由此被评定为开国中将,为他的征战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官网:
《梁从学:两次“肃反”未被杀,拟授少将陈毅为其鸣不平改授中将》
湖北党史官网:
《开国中将“梁老虎”,子弹穿后背,瓜瓤穿胸治》
抗日战争纪念网:
《梁从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铁军传媒网:
《梁从学:从放牛娃成长为开国中将》
《湖北日报》:
《大娘“土方”救红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