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5年,叶挺儿子去看望周总理夫妇,这才得知父亲当年去世真相

0
分享至

1955年7月的一天清晨,北京城刚被蝉鸣叫醒,叶正大走进中南海西门,心里比莫斯科寒风还紧绷。 周恩来已等候在书房,手边放着几份发黄的飞行记录。短暂寒暄后,总理压低声音:“飞机失事并非简单意外。”短短一句,像螺旋桨骤停,把叶正大拽回九年前那团混沌的乌云。

离开莫斯科航空学院前,他以为父母的罹难只是天气恶劣。可眼前这位久经风浪的长者显然掌握更多线索——机务检查、航向指示翻改、气象电报被篡改,任何一项漏洞单独出现都不足致命,同时叠加却足以让一架C-47迷失在兴县黑茶山。



真相刺痛记忆,时间无声倒流。1903年,叶挺出生在广东惠州,一家八口靠母亲典当饰物糊口。十三岁那年,两位年幼的妹妹被卖作童养媳,他发誓要撕碎命运铁锁。考进保定军校,他开始与枪炮为伍。

1922年冬,他在澳门邂逅李秀文。岳父开出严苛条件:当上团长才能迎娶。三年过去,叶挺以北伐先锋身份兑现承诺,新娘十八岁,嫁妆沉甸甸,后来那批首饰被她换成三千六百支步枪——新四军最早的班底火力。



北伐胜利让叶挺名声大噪,广州起义受挫又令他辗转欧洲。柏林街头,他卖过油条,摆过菜摊,外套沾满面粉,却从不肯丢掉肩章。1931年“九一八”震动世界,他怒斥“攘外必先安内”荒谬论,毅然回到澳门。

国民党数次拉拢,皆被婉拒。1937年秋,延安窑洞灯火通明,毛泽东主持欢迎会,“叶挺是打从北伐走来的钢刀。” 这把钢刀随后南下皖南,开创抗日游击战体系。三年间,新四军作战四千余次,伤亡敌军四万。

1941年皖南事变突发。谈判途中,叶挺被秘密押送南京、马鞍山、上饶,一路铁窗。妻子李秀文凭一封潦草家信才知丈夫下落。恩施软禁时期,叶挺用锄头换来蔬菜,用鸡雏换来课本,带着三个年幼孩子自给自足,暗中筹划逃生。



1944年深秋,他判断战争形势将急转,决定让孩子突围。深夜木门轻响,叶正大兄妹翻墙外逃,怀揣父亲写给周恩来的信,奔波千里抵达延安。

抗战胜利后,中共以“马法五换叶挺”。1946年3月4日傍晚,他终于走出牢笼,重庆码头礼炮齐鸣,可他面颊消瘦、满头白发。谁也没料到自由只有三十六天。



4月8日早晨8时45分,美国C-47运输机从重庆起飞,机上除叶挺夫妇外,还有王若飞等十二名干部和机组。下午四点,延安机场扩音器宣布“各单位返回”,人群散去,空气压得很低。事实上,飞机已在山西兴县黑茶山撞毁,机体解体,连一块完整标牌都没找回。

失去双亲后,叶正大将悲痛倾注进空气动力学。1948年,他成为新中国首批留苏学员;1955年学成归国,参与组建中国第一支喷气式飞机设计队伍。可是,噪音再大的发动机,也掩不住心底疑问:父亲究竟为何遇难?

周恩来给出推断——有人在仪表或气象情报上做过手脚,目标并非机组,而是机舱内那几位重量级乘客。蒋介石无法忍受叶挺出狱第二天就申请入党,更不愿王若飞、秦邦宪等人安全抵达延安。山地飞行原本要紧随航线灯标,若罗盘被人为调整几度,迎面云壁立刻化作绝境。



叶正大专业判断与周恩来分析不谋而合:若仅是大雾,紧贴鞍部下降仍有生机;而仪表欺骗会让机长误以为“已过峰顶”,直接撞向山体。他低声回应:“我会继续查。” 周恩来拍拍他的臂膀,没有再说话。

令人唏嘘的是,距离坠机事故已经九年,西北山林早被雨雪掩埋残骸,可操纵阴谋的指令链条从未曝光,线人名字也无从查证。档案存于台湾,对岸始终沉默。



时间翻到1961年,中国第一架喷气教练机起飞成功,叶正大站在跑道尽头,双拳攥得泛白。据同事回忆,发动机轰鸣时他轻声说了一句:“父亲,您看见了吗?”

今晚再读飞行日志,仍能看到那串被涂抹又重写的坐标。对于叶正大来说,真相与空气一样,缺一秒都令人窒息。可他没有停下设计笔,因为在崭新的机翼上,他把叶挺的名字留进了铆钉纹路:那是永不折断的北伐钢刀,也是天空最清晰的回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茶坊
历史茶坊
一杯香茗谈过往,半壶佳酿论古今
237文章数 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