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清军为例,十万大军需要多大的战场?
中国,是一个战争频繁发生的国家,从古到今,在中国发生的战争难以计数。中国人口众多,众多战争中,动辄数万大军、数十万大军的进行对战,淝水之战中苻坚更是动用马步军83万南征东晋.
然而,众多大军如何展开,十万大军需要多的的战场?
本文以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为例,为大家略微介绍。
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是一支以火器为主、配属部分滕盾兵、刀兵和弓箭兵的部队。各部分比例,大约火枪占6-7成,弓箭兵2成,其余为滕盾兵和刀兵。之所以保存这么多冷兵器,主要是中国军队没有像西方那样,在火枪上装备刺刀,因此中国军队火枪兵出战,需要冷兵器的配合,滕盾兵和刀兵必不可少。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英军作战,大体按照四列布阵。第一列为火枪兵,第二列为滕盾兵,第三列为火枪兵,第四列为滕盾兵或刀兵,两翼为骑兵部队。作战时,又按照满洲军、蒙古军、汉军分成三个小块,分别与对面英军作战。
整个队列第二梯队最宽,约为654丈,合2093米,首队到最后一列每列长约128米。前后四个行列约有军队16079人,分布密度每名士兵约16-17平方米。
这样一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个时期的清军16079人布置在长达2093米、纵深约128米的阵地上,1平方公里合计可以容纳约6万军队。当然,真实作战时不可能这么密集,兵越多,物资兵器越多,占地面积也不可小视。
这样看来,在保持128米宽的阵地上,想要布置十万大军大约需要12.6公里,合25.2里,如果说再算上军队中的物资、指挥系统,军队的长度还要加大。
同时期英国军队如何布阵呢?英国军队采用的是西班牙方阵,这种方阵由若干个小方阵组成,每个小方阵约1000-1200人,密度大约为每名士兵12-15平方米。
这样看来,在古代作战,十万大军想要展开,需要选择好一个极为开阔的战场,如果受到地形的限制,军队无法展开,双方每次投入的作战兵力要远远少于双方的军队数量,这样就给了兵力不足的一方机会,会出现以少胜多的战例,例如官渡之战的曹操军队,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都是兵力少于对方却取得了战争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