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成立之初有哪几个团?团级领导都有谁,后来怎么样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也开始了全民族的反抗。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召开了陕西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党的任务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从此也开启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门,新四军也由此应运而生。
经过国共双方的多次谈判,在1937年10月达成了将南方八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河南)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经国共双方商定,新四军军以下不设师、旅,而是在军部下设四个游击支队,每个支队原则上设两个团。今天龙叔就和大家说说新四军有哪几个团,团级干部都有谁?后怎么样了?
一、第一支队,辖第1团、第2团。司令员为陈毅、副司令员为傅秋涛。
第1团,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
团长:傅秋涛(1907年8月3日-1981年8月25日),湖南平江人,1929年入党,曾任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副书记等职务。红军主力长征后,领导湘鄂赣边区军民坚持游击斗争并重建了红16师。皖南事变后,出任新四军第7师副师长。开国上将。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等职。
副团长:江渭清(1910年11月16日—2000年6月16日),湖南平江人,1929年入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平江起义。曾任红16军7师团政委、独立二师4团政委、西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在湘鄂赣边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18旅旅长。建国后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代理第一政委。
第2团,由赣粤边、湘赣边、皖浙赣边和湘粤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
团长:张正坤(1898年-1941年),湖南浏阳人。1926年入党,曾任任浏阳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湘鄂赣独立第2师第3营营长、红18军156团团长、红六军团52团和53团团长,参加了长征。全面抗战后,被派回中央湘鄂赣省委工作,任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队副司令员。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在国民党监狱中发动越狱暴动,中弹牺牲。
副团长:刘培善(1912年9月4日-1968年5月8日),湖南茶陵人。1929年加入红军并入党。曾任湘赣边游击司令部第四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湘赣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任任新四军第1师第2旅政治委员。开国中将,建国后任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
二、第二支队,辖第3团、第4师。司令员为张鼎丞,副司令员为粟裕。
第3团,由闽西、闽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
团长:黄火星(1909年7月11日-1971年4月27 日),江西抚州人。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10军第8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红11军第31师第95团政治委员、闽西南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兼第五支队政治委员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南坚持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第五十五团政治委员。开国中将,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务。
副团长:邱金声(1912年-1939年),福建龙岩人。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军独立第8团(简称红8团)团长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南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1939年,在长期戎马生涯中,积劳成疾,病逝于安徽太平县新四军军部医院。
第4团,主要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
团长:卢胜(1911年11月5日-1997年9月23日),广东乐会(今属琼海县)人,1932年入党,次年加入红军,曾任闽南红军第3团4连指导员、红军福建闽南独立三团团长兼政委等职。红军长征北上后,在闽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后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皖支队政委等职。开国中将,建国后任任福建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等职。
副团长:叶道志(1910年-1938年8月30日),湖北黄安人,1928年参加红军,曾任任红四方面军73师团政治委员,红31军93师师长、92师师长等职,参加了长征。全面抗战后,奉命到新四军工作。1938年8月30日被错杀,1983年10月21日平反,恢复名誉。
三、第三支队,辖第5团、第6团,司令员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副司令员为谭震林,共2100余人。
第5团,主要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
团长:饶守坤(1915年9月30日-2006年9月14日),江西上饶人,1932年参加红军。任红七军团第10军56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闽北独立师第二团团长,闽东北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开国中将,建国后任北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副团长:曾昭铭(1906年—1940年3月22日),1928年,参加吉安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赣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闽中特委书记。1940年3月22日护送张云逸家属等人前往江北指挥部途中,遭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扣押杀害。
第6团,主要由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
团长:叶飞(1914年5月7日-1999年4月18日),菲律宾奎松省人。1932年入党,曾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和代理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委员等。开国上将,建国后任交通部部长、海军司令员等职。
副团长:阮英平(1913年-1948年),福建省福安市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宁德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治委员、闽东军分区(独立师)司令员等职,组织和领导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政委。1948年2月3日在前往福州的途中,因歹徒范起洪等三人谋财害命而遭受偷袭,在宁德大寓村壮烈牺牲。
副团长(后):吴昆(1913年—1947年),河南省新县箭厂河(原属湖北省黄安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红4军第11师第32团连长,参加了长征。抗大毕业后,奉命返回鄂豫皖根据地。1947年,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5旅105团团长,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新县浒湾乡龙盘岗战斗中英勇牺牲。
四、第四支队,辖第7团、第8团、第9团和手枪团,司令员为高敬亭,共有3100余人。
第7团,主要由红28军第82师第224团第1营及部分便衣和新兵改编而成。
团长:杨克志,在1939年5月潜逃,投奔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生平资料不详。
政委:曹玉福,在1939年5月潜逃,投奔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生平资料不详。
第8团,主要由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
团长:周骏鸣(1902年-2003年11月9日),河南确山人,早年加入西北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曾在红五军团任团长,中共确山县委书记、鄂豫边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建国后任国务院水利部副部长、黑龙江省畜牧厅副厅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政委:林恺(1908年5月—1974年4月4日),河南省郾城县人,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步兵学校、无线电学校毕业,1926年入党,曾任中央组织部巡视员等,参加了长征。建国后任任国家体委办公厅主任等职。
第9团,主要由红28军第82师特务营、鄂东北独立团和部分便衣及新兵改编组成。
团长:顾士多(1915年-1940年),河南罗山(今湖北大悟)人,1931年参加红军,任鄂东北独立团团长,坚持鄂豫边游击战争。1940年8月,所部在安徽无为县与进行“扫荡”的日伪军遭遇,当即指挥部队应战,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政委:高志荣(1914年-1984年),湖北麻城人,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30军第88师264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63团营政治委员,红31军特务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长征。开国少将。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
手枪团,主要由红28军手枪团、部分便衣和新兵改编组成。
团长:詹化雨(1911年-1984年12月3日),安徽金寨人,1930年入党,1931年加入红军,曾任红28军手枪团团长。后任教导大队队长,第9团团长等职。开国少将,建国后任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
政委:汪少川(1915年-2002年6月27日),安徽金寨人,1931年入党,次年加入红军,曾任黄冈中心县委书记、黄冈便衣队队长。开国少将。建国后任交通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四军在成立之初,拥有四个支队10个团。第一、二、三支队,隶属第三战区,而第四支队则隶属第五战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