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202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在济南开幕。外国政党政要、和平友好组织、安全智库代表和国内相关部门代表约180人参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剪影、鲁绣、临沭柳编、郯城木旋玩具、聂家庄泥塑、蜡线编织、盘扣、盘纸等8个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参与活动,进行展览展示,呈现山东非遗独特魅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活动现场,山东非遗格外引人注目。巧妙把握神态的人像剪影、发丝根根分明的鲁绣作品、做工精巧的旗袍、惟妙惟肖的聂家庄泥塑……非遗展品为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构筑起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
剪影起源于中国皮影戏和汉画像砖,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的雏形。现场,传承人周克胜手握剪刀在纸上快速游走,时不时抬起头观察,很快一幅体现人物面部轮廓特点的剪影作品便诞生了,引来嘉宾赞叹,“几剪刀下去,便极为神似!”
鲁绣是我国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绣种。鲁绣是山东省代表性刺绣,也是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发丝绣是鲁绣中极具代表性的绣种,用发丝和生丝入绣,在表现发须等具有质感和真实细节部位时格外有优势。其绣制工艺复杂,绣制时间长,对绣工要求高。鲁绣代表性传承人徐秀玲将作品《孔子绣像》带到现场,根根发丝细腻飘逸,赢得了嘉宾的赞叹。
临沭是中国著名的“杞柳之乡”“柳编之都”,临沭柳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筐、篓、簸箕、斗、柳箱等柳编制品,外表美观大方、结实耐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现场展示编制技艺,嘉宾积极动手尝试,共同完成柳编作品。杨进邦柳编制成的葫芦得到了许多嘉宾的喜爱。一些嘉宾在购买临沭柳编作品后,还多次介绍同行人员前来欣赏购买,并表示杨进邦已经是自己的“老朋友”了。
郯城木旋玩具因其大多数部件在旋床上旋制而得名,已有500余年历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樊继美带来众多色彩丰富、纹饰夸张的传统玩具,吸引了许多嘉宾的注意力,引来阵阵欢笑。樊继美向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嘉宾赠送了两个木旋玩具。嘉宾表示,自己有两个孩子,他们收到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定特别高兴。
聂家庄泥塑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 400 余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与其他泥塑不同,聂家庄泥塑具有“形、色、声、动”四大独特效果,制成的泥娃娃、叫虎、叫鸡、摇猴特色鲜明,颜色靓丽,好看又好玩。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聂鹏在活动现场为嘉宾展示中国传统泥塑玩具,吸引嘉宾驻足欣赏。他还为老挝嘉宾赠送泥塑作品留作纪念,展现山东热情好客之情。
中国绳编艺术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装饰艺术。如今,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线材和技法被融入蜡线编织技艺创作之中。蜡线编织传承人法文静带来许多编织、钩针作品,作品精巧细腻,兼具观赏价值与实用性。
盘扣是传统中国服装起到纽扣作用的附件,能够固定衣襟,是服装的点睛之笔。盘扣传承人王彬将盘扣制作技艺运用在旗袍制作中,让盘扣成为旗袍的点睛之笔,盘扣作品也因旗袍的衬托更为夺目,二者相得益彰。一位来自南非的嘉宾对中国旗袍格外感兴趣,对旗袍的刺绣、盘扣、款式、面料等表示喜爱,考虑定制一件带回家。
盘纸是一门古老的指尖艺术,传承人将纸张裁剪成各种形状,运用小棒等工具通过卷、粘、捏、压、折、搓、盘、剪、拼等手法,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在盘纸代表性传承人泰然手下,彩色的纸张化身为花儿朵朵,变身成为精巧美观的工艺美术品,作品受到嘉宾的好评。
声明
本文来 源于文旅山东。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