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也会“虚高”吗?
“我的甘油三酯检测结果‘不准’。”前不久,张先生(化名)来到省干疗养院体检中心反映,他的甘油三酯检测结果只有0.63mmol/L,与省属知名医院的检测结果比较“低了很多”。
张先生的甘油三酯已经“高了”十多年了,长期吃降血脂药物力平之,但是治疗效果不佳,每年都在省级三甲医院监测至少2次,检测结果均在4—5mmol/L之间,最近一次监测也仅隔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难道真如张先生所说,“省干疗养院的检测结果不准”?还是另有蹊跷呢?
为了探寻事情真相,省干疗养院检验科第一时间找到张先生的血清标本。经核对信息、肉眼观察,该血清标本非常清亮,并不像一般意义上的高血脂标本那样混浊。
当天,检验科将该血清标本分成6份,分别由专人送至无锡、苏州多家知名公立医院以及张先生长期监测血脂的省级三甲医院,同步进行检测。而随着检测结果的“陆续出炉”,事情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从结果来看,有4家医院的检测结果与张先生长期监测的结果一致(甘油三酯的值在5mmol/L左右),仅有2家苏州市三甲医院的检测结果与省干疗养院本次检测结果非常接近(甘油三酯的值为0.67mmol/L)。那么,究竟谁的结果正确呢?
经了解,造成检测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检测方法的不同,省干疗养院和2家苏州市三甲医院使用的是去游离甘油的“二步”酶法,而另外4家医院使用的则是不去游离甘油的“一步”酶法。
甘油三酯的检测原理
由于甘油三酯是一组化合物,无法直接检测,为此,需要先将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检测其中的甘油,从而间接得到甘油三酯的含量。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血清标本中本身就含有甘油的话,叠加上甘油三酯分解后产生的甘油,甘油总量是不是就比血清标本中本来的甘油三酯分解出来的甘油要高呢?其甘油三酯测定值是不是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好像踩高跷表演者一样,肉眼看着是巨人,而实际上是正常身高的普通人。鉴于此道理,省干疗养院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了较为先进、科学的去游离甘油的“二步”酶法,第一步先将血清标本中可能存在的游离甘油去除掉,第二步再将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检测分解得来的甘油,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的甘油三酯数值。
为进一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省干疗养院运用Friedwald公式,通过张先生提供的省级三甲医院检测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计算得到甘油三酯数值,其结果与“二步”酶法检测值一致。具体公式如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2.2,则: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注:该公式当甘油三酯测定值<6.0mmol/L时有效)。
综上所述,张先生在其他医院检测的甘油三酯结果是假性升高。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何他长期吃降血脂药物力平之,甘油三酯却始终保持在4—5mmol/L之间。
校对:小阮
责 编:吴雨琪
编审:吴军
来 源 : 省干疗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