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争论是很有趣的。物理学家总是把自己的实验数据奉为金科玉律;而数学家则坚持说,实验不可能绝对精确,所得的数据只能是某种理论数值的偏差而已!
物理学家从天文望远镜中,看到了远方的星球正纷纷离我们而去。于是惊呼:“我们这个宇宙正在膨胀!”
数学家解析说:“这要看怎么说!君不见竞技场上的车赛, 甲、乙、丙、丁、戊各人都沿同一方向在环形跑道上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乙的速度大于丙,丙的速度大于丁,丁的速度大于戊。但他们人人都说,别人正在离他而去!”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所有上面的争论,结果总是美好的,数学家为理论找到了实践模式,物理学家为实践找到了理论依据!
有一点是无可辩驳的 , 即测量的量不可能绝对精确 。 要补充的是 , 测量的偏差本身也遵循着一种规律 。 一位教师在统计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时 , 得到 了以下数据表 。
学生成绩表
这位教师根据表画出了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这时他惊奇地发现:所得直方图很接近于一种两头低中间高的 钟形曲线。而这种钟形曲线,在许多场合都神秘地出现过!
1261年,我国宋朝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载了一幅图形,这个图形据称为12世纪的贾宪所创,不过如今人们都把它称为杨辉三角形或帕斯卡三角形,称为后者是由于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曾于1653年使用过。
杨辉三角形的构造法则如下:三角形的两条斜边都由数字1组成,其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相加。下图是根据上述法则得到的,容易看出,每排数字的总和恰好都是一个2的方幂。
例如,第10排数字的总和为512=29,把这些数按列的分布画出坐标,我们可以连成一条相当规范的钟形曲线!
读者一定还记得,在2016年8月7日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我国山东选手张梦雪,打破奥运纪录,夺得中国奥运代表队的首枚金牌,并实现我国在10米气手枪奥运项目中三连金时激动人心的情景。
可是读者不知是否想过,神枪手也不可能百发百中,只是他们命中红心机会较多,而偏离红心的机会较少罢了!下图画出了神枪手(A)、普通射手(B)和一般人(C)射击命中率的钟形曲线,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
要揭示神秘钟形曲线的奥秘,我们还得借助于射击的例子。
当我们瞄准靶心 O 开枪射击时,离靶心越远的地方自然着弹的可能性越小。今以靶心为原点,如下图坐标系建立直角坐标 系xOy,并令y=φ(x)为沿x 轴方向命中率的钟形曲线。
由对称关系,显然可设
φ(x)=f(x2)
如下图易知,在n 次射击中,区间 Δx 内的着弹点应正比于射击次数及命中区间的长度,即着弹数
Δn=nf(x2)Δx
从而 , 在区间 Δ x 内命中的频率
Δpx =(Δn)/n =f(x2)Δx
同理 Δpy =f(y2)Δy
对于整个靶面来说,小阴影区ΔA的着弹频率Δp显然可以写成
Δp=ΔpxΔpy =f(x2)f(y2)ΔA
在平面上,以O 为原点另立uOv 坐标系,见下图。
使 U 轴恰过 A 点 。 由于着弹点的频率是与坐标轴选择没有关系的 , 从而又有
Δp=ΔpuΔpv =f(u2)f(v2)ΔA
注意到在 xOy 中的A (x,y)点,在 uOv 中的坐标应为A(x2+y2,0)。比较 Δp 立得
f(x2)f(y2)=f(x2 +y2)f(0)
令f(0)=k,x2=α,y2=β,则上式化为
f(α)f(β)=kf(α+β)
这样的式子在数学上称为函数方程。上述函数方程的解为
f(α)=ke-bα
这是容易验证的。
因为离靶心越远,着弹可能性越小,所以f(α)为减函数。从而b<0。令b=-h 2
则得
f(x2)=ke-h2x2
所以 y=φ(x)=ke-h2x2
这就是神秘钟形曲线的函数式,揭开这一秘密的是法国数学家皮埃尔·拉普拉斯(PierreLaplace,1749—1827)和德国数学家高斯。
钟形曲线也称正态分布曲线,或高斯曲线,是概率与统计这门数学分支最重要的曲线之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 《给孩子的数学故事书》
作者: 张远南 张昶
编辑:张润昕
本文转载自《原点阅读 》微信公众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