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大毕业三年后她重返高考考场,立志成为一名临床医生

0
分享至

2024年7月8日傍晚,点击进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高考综合评价批次录取查询通道,“录取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方向)”字样进入眼帘,陈如月长舒了一口气,为了学医重新踏入高考考场,近六年的努力,近一年的高考冲刺,终于在这一刻梦想成真!

2017年,她从上海市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上实”)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完成本科学业的同时,对医学的热爱也与日俱增,立志成为一名临床医生。

这是一条热血但也充满挑战的道路。为圆梦学医,2023年,毕业两年的陈如月决定重新备战高考,开明的父母、曾经的师长与母校上实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和鼓励。

谈到自己的选择,陈如月表示,“从小到大,尤其是在北大读本科时,我曾反复思及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最后我发现我兴趣最大,也最适合的是医生。”在她看来,自我实现对于一个人而言是重要的高阶需求。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的同时,完成自己内心的愿望、顺从自己的天性,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

从心动到行动

在中学阶段,陈如月的学业表现十分优秀。201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她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随后进入金融专业,在当时是大众所认可的热门专业。

想学医的萌芽大约起始于大二时,大一的学习以基础课为主,大二开始金融相关专业学习后,陈如月慢慢发现,虽然并未遭遇学习障碍,但金融并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

“从小到大,尤其是在北大读本科时,我反复思考了很多的职业,最后我发现我兴趣最大,也最适合的是医生。”陈如月说,医生是一个直接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医生的价值直接体现于交互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反馈,“这样的职业对我而言,它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和患者面对面,为患者提供帮助,是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到了大三,想转轨的心意更明晰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也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让我热血沸腾。医学之路于我而言是一条艰苦挑战和成就感并存的道路,挑战越大,成就感越大,这也是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格外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排球场上的陈如月英姿飒爽。

陈如月说,选择的过程没有对错,这是一个自我探索、叩问自己、发现自我的过程,起初想学医的想法更多围绕自我展开,经历过疫情之后发现学医对于社会也有非常大的意义。

“疫情之初人手短缺,能派去前线的医生并不多,尤其是急重症领域,此时我对学医就有了非常具体的想象:我可以成为一名急重症医生,加入他们的行列。”到了大四,陈如月选修了许多生物学相关专业课,努力向临床医学领域靠近。本科毕业后,她加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沉简教授的实验室团队,参与科研工作,“特别感谢李沉简教授在我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长期给予的慷慨帮助。”

众所周知,要想在我国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常规路径是高考填报医学院,攻读临床五年制(本科)、临床“5+3”一体化(本硕连读)或者临床八年制(本博连读)专业,方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这意味着,如果本科不学临床医学,基本与医生职业无缘了。

经过知识的补充积累与科研实践,陈如月曾申请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试点班项目,即4年非医学专业教育+4年医学教育,最终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该项目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本科毕业生,招生人数较少,竞争非常激烈。遗憾的是,陈如月最终未被录取。

成就不如成全

2023年,打算再战高考时,陈如月仔细考虑过去哪里备考:参加社会机构的复读?还是在家里自学?经过仔细比较,作为上实校友的她更相信自己的母校。

她回到上实向老师们谈及了自己这一“石破天惊”的决定。“学校很受触动,决定帮助她。在高三的教室里,为她留一个座位。”上实校长徐红、常务副校长瞿祖芳和当年带过她的班主任、高中部主任朱琳等众多老师都给予了支持。

2024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上实校长徐红(右三)、常务副校长瞿祖芳(右二)等教师送考团代表与陈如月(左三)在考点门口合影。

此时距离陈如月第一次高考已过去6年,教材全部改版,校长和老师们不仅帮她梳理新课标的学习要点,和她一起进行学习规划,更关注她的备考心理,尤其是给予精神鼓励,这让陈如月感到非常温暖。

正是这种爱护与守护让陈如月重返高考考场之路更为顺畅。

2023年11月,通过校方牵线,陈如月前往仁济医院进行职业体验,学校希望这位特殊的同学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校长徐红很贴心地问她,体验下来感觉怎么样,希望她真正了解医生的实际工作后,对自己的选择有更准确深入的认知。

“事实上,这次职业体验更加坚定了我学医的决心。”陈如月很感动,“校长和老师们真正关切着我未来的幸福。”

徐红告诉澎湃新闻,“成就不如成全,从兴趣到志趣,学校的育人宗旨始终是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除了高中母校,陈如月感慨自己还很幸运地拥有开明的父母。在过去数年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陪伴她度过了许多至关重要的时刻,也让她有充分时间空间去思考学医的选择。

乐见更多优秀学子从医

回忆第二次参加高考的三天,陈如月觉得自己不算紧张。也许考前会有一些担忧,毕竟只复习了一年,要与拼搏三年的年轻高手们同台竞技;真正进入考场之后,就很专注地答题了。

2024年高考后,陈如月在校友墙前。

此后就是等待高考出分:最终,她的分数入围上海交大医学院综合评价面试,随后,她便积极投入到综评面试的准备中。

综合评价批次招生是新高考改革后推出的一种特殊招生方式,‌它结合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以及院校的专业测试成绩确定最终的录取结果。2024年参与上海市综合评价批次招生的试点院校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1所院校。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综评面试时,陈如月的经历不出意料地成为了考官们面试的重点。她详细解释了自己一路走来所做的种种努力和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其中一场面试时间也有所延长。

陈如月记得,当时有位面试的老师问她,“你付出了这么多,如果没被交医录取,你怎么办?”

她对此胸有成竹,“如果没有能进入交大,我依然能够在别的医学院就读,选择重新高考的优势就在于这里。”高考只要考出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就有不同层次的医学院可供选择。“只要进了临床医学的大门,我的未来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陈如月说。

近年来,医学专业炙手可热,今年,上海交大医学院的综评分数线比去年上涨了足足10分之多,当被问起如何看待考生对于医学专业的热情增长这一现象时,陈如月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对于这样的变化,我认为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从往年数据看,优秀综合型高校里医学部的分数线往往低于本部。但放眼世界,也存在优秀学生选择从医的大量例子。”

她还描绘了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并非将医学作为保底的选择,即因为考不了别的专业或者能力不够才去学医。“我很乐意从一个比较乐观的角度去看待医学院分数线提升的现象,我愿意把它理解为如今有志于从医的优秀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这对于医学专业而言是件好事,对于社会而言可能也是一个良好的导向。”

进入大学后,陈如月希望打造自己过硬的实力,“专业课程能力一定要过硬,可能的话尽早开始科研,专科方面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选急诊医学或重症医学方向。”

自我实现的高阶需求

事实上,陈如月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大学毕业后选择重新高考的学生。在今年有关高考的公开报道中,就有35岁清华毕业生16年后想重新高考学医、清华男生毕业1年后重新高考如愿学中医等真实案例,引发社会热议。有类似经历的陈如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她表示,“自我实现对于一个人而言是重要的高阶需求。所以我认为,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的同时,完成自己内心的愿望、顺从自己的天性,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

对于名校的光环,陈如月认为这是一种外在评判或者标签,“我们一方面给别人贴标签,同时也给自己贴标签,这种标签可能会无意识地限制我们的发展。标签本身是主观的,不应该用标签全然框定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仔细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陈如月引用了一段话:“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这段话节选自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陈如月仔细阅读过,也深入思考过,她对书中观点十分赞同,就如其中所说的,“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今年高考的两位特殊考生陈如月(左)和刘尧(右)在考场外。

今年高考,上实有两位特殊的考生引人关注,一位是12岁的“小孩哥”刘尧,已如愿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一位是24岁的陈如月,为了临床医生的梦想,再次加入高考行列,同样也收获了胜利的果实。徐红用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的主题给他俩送祝福:“每一个人都有对自己的‘认可度’,上实为你们骄傲!”

徐红感慨道,陈如月的故事,也让我们反思,对于专业和职业,不为外在的名气所累,在热门和热爱之间做出忠于自己的内心的抉择,这很难得。

陈如月的妈妈也以自己种植花草蔬果的心境来总结女儿的人生选择:“敢于自我挑战的人生真的无比美好。人生不要自我设限!想做的事情现在开始努力去做,去尝试!只要你努力,你会得到生活的馈赠!”

责任编辑:荀建国_NN737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直击iPhone 17开售首日: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有黄牛加价500元收购Max 256G版本

直击iPhone 17开售首日: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有黄牛加价500元收购Max 256G版本

澎湃新闻
2025-09-19 09:46:27
欧冠1场1-5惨败,让土超冠军现形!怪不得能赢穆帅,本菲卡捡到宝

欧冠1场1-5惨败,让土超冠军现形!怪不得能赢穆帅,本菲卡捡到宝

球场没跑道
2025-09-19 10:25:40
1999年,687分女状元被父亲偷改志愿后错失北大,此后24年不回家

1999年,687分女状元被父亲偷改志愿后错失北大,此后24年不回家

诺言卿史录
2025-09-18 09:02:56
19号午评:沪指早间小幅调整,所有人都注意,下周大盘开始这样看

19号午评:沪指早间小幅调整,所有人都注意,下周大盘开始这样看

春江财富
2025-09-19 12:00:11
爱炫富的「扎克伯格」又买新表了!仅需500w,全球限量11块!

爱炫富的「扎克伯格」又买新表了!仅需500w,全球限量11块!

Supreme情报网
2025-09-19 11:49:24
美的烤箱“远程失控”事件,揭开万物互联的惊悚一面

美的烤箱“远程失控”事件,揭开万物互联的惊悚一面

功夫财经
2025-09-18 08:28:37
新中国第一代高级干部名单大全,收藏!

新中国第一代高级干部名单大全,收藏!

霹雳炮
2025-09-13 22:02:41
20年前,那个抓着飞机起落架从昆明到重庆的14岁男孩,现在怎样了

20年前,那个抓着飞机起落架从昆明到重庆的14岁男孩,现在怎样了

不写散文诗
2025-09-19 11:11:29
知情人曝:于朦胧妈妈陷入昏迷,醒来情绪不稳,聚会人员集资赔钱

知情人曝:于朦胧妈妈陷入昏迷,醒来情绪不稳,聚会人员集资赔钱

钺鉴
2025-09-18 16:12:03
弟弟6岁走失,20年后姐姐求职,看到老板戴父亲遗物当场痛哭

弟弟6岁走失,20年后姐姐求职,看到老板戴父亲遗物当场痛哭

兰姐说故事
2025-08-29 17:40:03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中吴网
2025-09-16 22:31:40
费德勒:考虑和纳达尔举行“费纳”巡回表演赛,最近一直在打球!

费德勒:考虑和纳达尔举行“费纳”巡回表演赛,最近一直在打球!

网球之家
2025-09-19 10:47:21
王毅刚下专机,欧盟强国关闭边境,90%中欧班列停运,情况不正常

王毅刚下专机,欧盟强国关闭边境,90%中欧班列停运,情况不正常

小鬼头体育
2025-09-19 09:57:51
《731》日本女军官设定细思极恐,背后隐喻深,堪称全片最大争议

《731》日本女军官设定细思极恐,背后隐喻深,堪称全片最大争议

萌神木木
2025-09-18 15:00:26
直击iPhone17系列开售:最高溢价700元,蓝色不受宠,标准版也得加价

直击iPhone17系列开售:最高溢价700元,蓝色不受宠,标准版也得加价

钛媒体APP
2025-09-19 09:08:15
别再说没实战,中国高科技战力一战封神,俾路支难题被解决

别再说没实战,中国高科技战力一战封神,俾路支难题被解决

华山穹剑
2025-09-16 21:40:22
三台风共舞,或有今年首个超强台风!台风“米娜”正横扫粤东,佛山暴风雨在周六周日

三台风共舞,或有今年首个超强台风!台风“米娜”正横扫粤东,佛山暴风雨在周六周日

珠江时报
2025-09-19 12:30:42
不装了,荷兰就光刻机对中国亮明态度,日媒:我们“上当”了

不装了,荷兰就光刻机对中国亮明态度,日媒:我们“上当”了

甜柠聊史
2025-09-19 08:07:04
没了退路的内塔尼亚胡,带领一千万以色列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了退路的内塔尼亚胡,带领一千万以色列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梁讯
2025-09-17 09:15:36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云舟史策
2025-09-17 07:27:24
2025-09-19 14:04:49
澎湃新闻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845425文章数 50808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考研报名:多地明确禁用海马体证件照

头条要闻

"入室抢婴案"主犯获死缓后当庭破口大骂 要提出上诉

头条要闻

"入室抢婴案"主犯获死缓后当庭破口大骂 要提出上诉

体育要闻

不会短跑的牙买加人,集体跳槽土耳其

娱乐要闻

关晓彤生日 仅闫妮和化妆师撑场祝福?

财经要闻

小米消金获渝农商行便宜资金 踩红线放贷?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游戏
数码
教育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鸣潮》官方整活 新角色尤诺曾在2.6版本前消失

数码要闻

AMD低调推出RDNA3新卡RX 7700:16GB显存定位2K游戏

教育要闻

计算题考察的就是基础公式的灵活运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