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少数派 Matrix 社区是为创作而生的社区,我们希望通过「社区速递」栏目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我们会不定期分享最近值得一读的文章、作者们正在热议的话题,以及大家最近又买了哪些好用的「新玩意」。
一派热议
在第 162 期一派投票《聊聊你在用的键盘?》中,共有 1038 名派友热情参与,十分感谢!
看起来派友们倾向于使用机械键盘?
少数派 67077666(+34) 对码农来说,试过若干个机械键盘,最后稳定在罗技 mx keys (薄膜) 上手感最好。
Morris_Xxx(+18) 当然是少数派定制 Keychron K3 拉。
WHUY(+13) niz,直接退烧,喜欢静电容噗噗的声音。
少数派_912761(+10) 最近购入了罗技的 MX Keys 商用版,配送了一只 Bolt 接收器,看了网上描述貌似是基于蓝牙协议改造的,所以理论上应该是比 2.4G 的优联功耗要高一些,不过这都无所谓了。全自动的背光和接近感知让这款键盘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应对自如,符合人体工学的键帽设计让我每一次按下都很有信心,现在我已经完全不需要在打字的同时偶尔瞟一下键盘上的内容了,几乎做到了 100% 盲打不出错。
我一直是坚定的薄膜键盘的追随者,但我的使用习惯始终无法在高键程的键盘上打字,时间久了手腕真的扛不住,我对掌托腕托一直没什么好感,我就是喜欢十分简单的事情和产品,但凡增加一点使用成本的事情我都是不乐意做的。尽管机械键盘的声音和按下去的那一瞬间不可言喻。
杨可愚(+7) 每天要打 1~2 万字,用了无数把键盘,最后只选出 3 个常用的。
首先机械键盘类全都不行,从樱桃轴到各种国产轴,标准轴、矮轴都试过,长时间使用没有一个好使的。
排名第三的是宁芝,静电容从 HHKB 摸到燃风,最后选了 35g 的宁芝静电容,这把也只能算是勉强可用。
排名第二的是 thinkpad x220 自带七行键盘,也用同规格的 sk8855,但炒的太贵了。手感好,键位合理,长时间使用不累手,体验远超所有机械与静电容,至于那些廉价薄膜更不能与之相比。胶碗红色款的更好一些,美蓓亚代工,回弹力度和触感比白色版稍强一点点。
手感最好的是我手上的这把 thinkpad ku-1255 有线单模键盘,而且仅限我手上这把。
我买过几个同款新的备用,但总是感觉上手不如旧的好。真正实现了心到手到,两千块的 HHKB 和几百块的机械键盘都无法比拟,打字体验简直完美到不可想象。
我猜想是旧的那把我用的太久了,每天上万字打了几年,这么长时间用下来胶碗出现了老化,力度正好达到了不轻不重的完美状态。
看来薄膜键盘也需要去盘。无论是胶垫还是键帽,总要盘润了才能顺心。
cheons(+5) 办公华为 CD34,为了唤醒电脑更方便接线使用。
尼采的太阳(+4) 主力电脑用的是 SK-8855,太喜欢 ThinkPad 传统键盘的手感和布局了,每次打字都像给手指做按摩一样,敲起来欲罢不能。我也试过机械键盘,总感觉哪里不适应,可能是不玩游戏、用电脑主要是码字的原因。
多纳泰罗的尾巴(+3) 机械键盘,各种各样的机械键盘,不同配列不同结构以及不同轴体,现在卷得非常厉害,产品都毫无新意可言,有特色的 而且好用的真的是很少
leoleee(+1) VGN S99 的底壳,搭配的 TTC 金茶轴 V3,键帽是神婆家的 ASCII,丢了一个键帽所以补了一个百变怪。整体使用感受很轻盈,目前茶轴的选择确实不多,作为一个十多年的茶轴用户,我觉得 TTC 金茶是目前最佳的选择了。
夏爷(+0) 每个键可以独立设置单键值或组合键值、整个键盘可以设置好几层、每个按键的位置也随便放。顺便也满足了人体工学等需求。
Leo 爱吃番茄(+0) 一年前买的 VGN N75,才 200 元内,用着还可以,打字爽脆干净。银轴动力是有点也不拖沓,纵享丝滑。
SteveMeng(+0) 在用狼派 lm89,虽然配置其实不行但是当时 199 的价格加上所谓的「三模热插拔」又不是不能用。
自己换了灰木轴,买了(便宜)键帽,也塞了所谓的吸音棉轴下垫,但其实效果不是很明显,突出一个「虽然可能没啥意义但这是 D! I! Y!」地自嗨图一乐。
不过 89 配列我还是挺喜欢的,和 87 差不多的长度但是有数字键盘,当然不可避免要牺牲一些功能键,算是有舍有得了。
作者的新玩意
为了让作者的投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调整了《新玩意》栏目中作者投稿部分的呈现方式和周期,作者投稿的「新玩意」后续会迁移至本栏目。投稿渠道与奖励方式仍与以往完全一致,详情参见文末。我们相信新鲜火热出炉的分享更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
▍阿东不要说话:米家养生壶S2
入手渠道:淘宝
入手价格:叠加满减券后 130
自从老婆怀孕之后,我见识到了消费主义镰刀的精准度,几乎每一种用途的母婴用品都能细分出好几种品类,然后再衍生出成百上千个 SKU。就以冲奶粉这个场景来说,单单 「温开水」 这一件事,就有即热净饮机、保温电水壶、养生壶、恒温壶等若干个品类可选,再纠结一番之后,我最终选择了中间档位的米家养生壶 S2。
家里已有一台即热反渗透净饮机,可以稳定出 45 度的温开水,完全可以胜任冲奶这一任务。但在发现净饮机净水箱可能存在二次污染、滤芯中的疏水剂可能有未知物质后,我还是想要一个更加传统的烧水保温方案,最后在恒温壶和养生壶中间开始了对比。
从功能上来说,养生壶和恒温壶几乎没啥区别,重点的就是材质、温控,但在价格方面,恒温壶因为有着精准的母婴属性,大品牌的价格几乎都要卖到 200 元以上,几十元的小品牌在材质方面又让人担心,综合考虑下还是选择了应用范围更广、销量更大的养生壶。
当然,养生壶的品类也不算少,即便我想省点力气无脑选择米家,也发现米家养生壶有 N1、智能 A1、S1、S2 这四款,而淘宝旗舰店详情页中还缺少了 S2 的对比,所以我又去官网商城找了介绍,最后选择了米家养生壶 S2。
因为接下来准备给宝宝冲奶用,首要考虑的是材质问题,米家养生壶 N1 和智能款都是 304 不锈钢发热盘,而 S1 采用的是 316L 材质,更耐腐蚀一些。但看了评论后发现,即使是 316L 不锈钢材质的壶底,依然很容易产生水垢,清理起来相对麻烦。
而 S2 用的是 304 不锈钢加热盘 + 陶瓷涂层,壶盖和茶漏部分用的是 316L 不锈钢,理论上更容易打理一些,而附加的炖盅也可以在以后进一步扩展用途,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入手后发现,这款养生壶的优点和我的预期基本一致,但也有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优点方面,首先是米家产品的设计确实不错,整体做工在同价位产品中也算是不错。控温方面用温度计简单测了一下,用冲奶模式,水烧开后保温在 45°,一小时左右基本没有什么温差变化。陶瓷材质的底盘也确实没有留下水垢,应该能有效减轻后续打理难度。
陶瓷底盘很干净
不过问题也确实存在,这款养生壶的功率只有 800w,容量也只有 1.5L,烧水速度比电水壶慢了不少。
接缝处有明显的不平整
茶漏部分虽然使用的是 316L 不锈钢材质,但整体结构非常薄,接缝处还有些割手,是所有部件中做工最差的。
316L 材质的壶盖也果然没令我 「失望」,第一次烧水就在上面留下了浅浅的水垢痕迹,虽然不多,但和陶瓷底盘对比之下还是挺明显的。
至于智能化方面,米家这条产品线中只有名字中标注了 「智能」 那款才能联网,但从个人角度,具备预约定时、保温和防干烧功能的 S2 已经足够日常使用了。
▍空気貓:在日本淘到了几乎全新的中古PSV
入手渠道:秋叶原 Sofmap 线下购入
购买价格:免税后 18424 日元(加上专用内存卡的总价,机子本体大概就在七百 RMB 左右的样子)
本来这次去日本就想着能不能淘到 「过气」 的掌机带回去,在逛秋叶原时就真给我们遇上了一台成色良好的翻新品。之前在 Trader 的二号店找到一台讨鬼传限定版,可惜上面缺陷手写的日文半天没看懂,于是就先走了。没想到走了一会,在 Sofmap 找到这样一台没有标记问题的机子,所以没有犹豫,就直接买下了。
在购买前可以和店员沟通,检查机子的成色、是否能正常开机、触屏操作是否有问题…… 总之,虽然日语不通,店员却很有耐心地为我们解释,整个过程让人十分放心。
回去酒店拍了一张外壳,准备回国再打开
本来准备顺便在秋叶原买点卡带,但网上一搜发现日版卡带几乎都是日文,店里的库存也不多,没有我感兴趣的游戏,于是就准备回国再买。
虽然免税了,数码电子产品都是能即买即玩的。但因为我们在日本实在没时间打开玩(每天过着早上吃完早餐出门,逛到晚上商店关门再去吃饭,回到酒店洗个澡就差不多一两点的日子),就直接放行李箱里没管了。
盒子正面,稍微有一点划痕大概是在行李箱压到了
盒子侧面
顺便一提,这款是初代 PSV,还支持 3G 功能。理论上只要在日本,还能插张电话卡随时随地联网使用。
拆封后内部:包括说明书、介绍卡、充电线等原装配件
回国歇息了几天之后就准备开始捣鼓了,开封一看,几乎和全新的没什么区别。但仔细看手柄处,还是能看到一些使用痕迹。以及翻面触控板背部,在灯光下还是能看到明显划痕的,还好并不影响游戏操作。
机子背部右边有较为明显的一处划痕
店家已经把机子和卡都格式化过,但保险起见我还是都格式化了一遍,再登上自己的 PSN 账号。这里多说一句关于在 PSV 上登陆 PSN 账号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开启设备验证,在登录的时候它就会提示你扫描二维码去官网生成管理设备设定密码。生成设定密码后,就可以使用这个密码在 PSV 上登陆了,缺点是密码都是一次性的,而且生成后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使用,有延迟问题。
十分有意思的机子介绍动画
PSV 相关的配件,除了内存卡、数据线外,不知道是语言不通的问题,还是搜罗的时间不太够,我们在秋叶原是一个都没找到。回国后,全部都通过某宝解决了。
盒子背面,标注了一些官方配件
顺便吐槽一下,因为这个机子已经有了些年头,官方的保护壳套几乎找不太到,二手的卡带价格也一个比一个贵。并且有繁中的游戏,更是少之又少。再看看奖杯,麻烦和困难又居多。不少游戏更是有着线上关服,联网奖杯无法完成的问题。
如果你没法玩日文游戏,又对现有汉化的游戏不太感兴趣,那购买这款机子确实不太适合。而且不少知名游戏后面也被移植到了其他平台上,比在 PSV 上有着更好的表现。
虽然我也非常喜欢这台机子的握感、制作工艺看着比 NS 还要精致的屏幕和背板、拿在手上刚刚好的重量,但总体来看,它的实际可玩性比 3DS、PSP 等机子都要低不少。好在现在 PSV 的联网功能还没有关闭,商店里还有可以下载的数字版游戏,和朋友约好了一起见面联机的欣喜也还未散去,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专属于掌机游戏的惊喜。
▍十七:AirTag 平替防丢器
购入渠道:京东 / 拼多多
购入价格:45 元 / 42.3 元 2 个
在我父亲有次忘了钥匙放哪里后,我就准备弄几个防丢器,放在家人的钥匙串上。
因为一直在用 iPhone,所以我最先想到的是 AirTag,只是其单个 ¥249 的售价太高,即使拼多多里有 ¥ 170 左右的我也不舍得。于是目光转到 AirTag 的平替产品,挑来选去,最终选了两款还算满意的产品。
第一款是摩米士(MOMAX)的波普定位防丢器,型号 BR10,1 个的价格在京东是 ¥45,有黑、白、蓝、绿、橙 5 种颜色,我选择了比较亮眼的橙色。
第二款是 AIYATO 的二代方形防丢器,型号 AIYATO-L1,黑色和白色各 1 个,在拼多多购买,价格合计 ¥43.2。
两款产品都在包装上印有 Works with Apple Find My 认证标识,我也在 Apple MFI 网站 上查到了相关型号的认证信息。
Apple MFI 网站上查到的两款产品认证信息
体积上两者相差不大,都自带挂绳孔,无需额外的配件就可以挂在钥匙串上。AIYATO-L1 的挂绳孔要小一些,环在钥匙圈的过程有些费事。它们在钥匙串上给我的感觉像是胶柄钥匙的胶柄部分,因此也并不突兀。
正面图:从左至右分别为摩米士 BR10、少数派钥匙链和 AIYATO-L1
背面图:从左至右分别为摩米士 BR10、少数派钥匙链和 AIYATO-L1
续航方面,两者都宣称长达 1 年。摩米士在产品详情页标注了获得这个数据的前提是首次连接后不操作,处于待机状态。因此我推测两者的实际续航大概率达不到一年。不过好在两款使用的电池都是 CR2032,算是比较常见的纽扣锂电池,一般的商超小卖部都有得卖,更换不算麻烦。
添加起来也都很方便,先要给设备开机或通电,然后在 「查找」 应用中选择 「物品」,再点击 「添加」 按钮,选择 「添加其他物品」,接着按照屏幕上的步骤完成设置就好,添加完成后就可以在物品中看到对应的设备了。
添加兼容查找第三方产品的步骤
我平时挂在钥匙串上还是很无感的,要是找不到钥匙,先去查找中看看位置,在自己身边的话就播放声音,其声音能达到 80dB 以上,在屋子里,即使远点也能听到一丝动静。
和 AirTag 不同的是,这两款防丢器都并不支持精确查找,没有箭头提示防丢器所在方向,只有路线提示,打开后会跳到地图应用。
另外,还可以共享设备给其他人,这样别人也可以定位到这个设备了。
左图:播放声音和路线提示。右图:共享设备给其他人。
至今还没遇到钥匙丢在外面不在自己身边的情况。不过我倒是用这个防丢器定位过我父亲的位置。我父亲曾得过脑出血,虽说后来恢复的还不错,但出门时间太长还是会担心,有这个防丢器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所在的位置,虽然他用的不是 iPhone,数据并非实时的,但能看到大概位置也还稍微放心一些。
这里就得简单提一下两款防丢器的工作原理:
当你的 iPhone 在防丢器通信范围内时,会使用蓝牙和超宽频(UWB)进行定位。
当你的 iPhone 不在防丢器通信范围内,那只要在防丢器的通信范围内有其他 Apple 设备(iPhone、iPad、iPod 和 Apple Watch)时,防丢器就会和 Apple 设备进行加密通信,之后把 Apple 设备的位置发送到查找网络,记录为防丢器的大概位置。用户凭借绑定了防丢器的 Apple ID 就能查看到所记录的位置,因此给防丢器定位。此情况下数据非实时,而且定位信息偏差会比较大。
目前来看,作为 AirTag 的平替,两款防丢器的功能已经能覆盖到我们的需求,甚至还有所扩展。但防丢器不是一个高频使用的设备,我更关注其稳定性如何,因此两款产品的品质还得慢慢观察。
▍手动贩卖机:小呆虫 GK104Pro
入手渠道:京东
入手价格:¥469
我开始使用机械键盘,是在七年前,而这七年间,我只买过两把键盘,所以,我对机械键盘的理解就是,只要能用就等于好用,只要没坏就可以不换。
不过,这七年间机械键盘的产出变化,不得不说,太大了。从一开始几乎 Cherry 就相当于机械键盘代名词,到 Cherry 轴体出现在了各种厂商的产品上,再到现在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各种轴体大乱斗,又或者,从一开始大家只需要知道 Cherry 各种轴之间有什么区别就可以下单,到现在键盘测评最重要的环节是展示敲击键盘的声音够不够好听,等等。
我也开始有些心痒痒,看着眼前这把 108 配列、茶轴、单色灯光、不可热插拔、只有有线模式的键盘,尽管状况依旧能打,但我还是下定决心要换掉它。
我梳理了一下我的键盘需求 ——
一定要有数字区小键盘。因为第一把键盘是 87 配列,体验过后才明确了个人的使用习惯就是还是得有数字区小键盘。
RGB 灯光、三模、全键热插拔。机械键盘卷到 2024 年,这三个功能基本上算是标配了。
可玩性越多越好。小屏幕、旋钮、分体式空格等等,我可以用不上,但是不能没有。
至于轴体、声音、键帽材质、键盘本体结构,倒不是我优先考虑的重点。我不是键圈人,只要能用就等于好用,不管什么样的键盘,按起来对我来说差别都不是很大(也可能是我接触的样本太少,还没有遇上特别难按无法适应的键盘)。
基于以上的考量,我最终在预算范围内选择下单了小呆虫 GK104Pro。
如其编号所示,这把键盘是一把 104 配列的键盘,拥有数字区小键盘,数字 0 为 2u0 尺寸,不必强行扭转一直以来的使用习惯。
更重要的是这把键盘的可玩性丰富。
数字区小键盘上方有一个小屏幕,默认显示日期时间和键盘状态,也可通过实体按钮,一键切换为计算器模式,还可以通过组合键将结果传输至计算机。我那把 108 配列的键盘,比标准 104 配列多出的四个按钮,就是多了静音、音量减小、音量增大和一键唤出计算器的功能。可能很多人会说,又不是从事财务金融等与数字打交道多的工作,唤出计算器能有什么用,但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临时用了一把没有唤出计算器功能的键盘,每每当我需要用到计算器时,我的手早已习惯移到键盘右上角,然后在发现这把键盘并没有这个功能时感受到些微的失落。所以,GK104Pro 这个不起眼的小设计,反而戳中了我的需求。
键盘标配三个可热插拔的旋钮,可以在 Esc、F11、F12、PrtSc、ScrLk、Pause 这六个按键处更换,除了默认的音量控制功能,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功能,比如当我在进行音视频后期制作时,用来控制时间线是个不错的选择。
功能区还有一个小屏幕,除了正常显示键盘状态之外,还有检测手速的功能,以及可以用于显示图片。小屏幕也同样支持热插拔,可以替换回原来的功能键。
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使用分体式空格或空格大键,同时可以通过驱动更改空格功能。
内置 7 种键盘音效。
同时,键盘自带 8000 毫安的电池,免除了续航焦虑。
不过,这把键盘的功能越多,如果不能做到完美,反而显露出产品的不足。
硬件上,功能区屏幕的分辨率为 320×240,虽然看上去比其他产品的屏幕大了不少,但是显示效果反而不佳,其他厂家的产品可以正常播放的动图,它会掉帧、卡顿,而静态图的效果显示也差强人意。
小屏幕甚至有点漏光
以及,屏幕有自己单独的驱动,和键盘本体的驱动不是一套,而且需要拆下屏幕,有线连接到计算机上,才能够进行图片的上传。
软件的设计也略微跟不上硬件,本来我欣赏它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同于其他厂家没有自研能力,只会套用千篇一律的公用模板,但可惜的是,套用模板虽然是保守的,但也被证明是没有风险的、是安全的,而自己设计虽然创新,但做不好的风险也很高,小呆虫的驱动便是如此,使用体验是较为难用。
看来厂家还是需要在软件和设计审美上再多加努力了。
作者:Matrix机器人
责编:路中南
题图来自 Unsplash:@jay_zhan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