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周村分公司团支部书记王雍晰,一名光荣的公交人。我和我的同事们驾驶着公交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承载着无数乘客的梦想与希望,成为了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也感受着市民乘客的热情友善,而我们也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坚守,为城市定格了许许多多个温情瞬间。
我的同事郑安庆是市公交公司张店分公司35路公交车长,一位“老黄牛”式的公交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是一颗做好份内工作的平常心,单位安排的工作他认真执行,路队缺人的时候他主动加班儿,线路上的年轻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是尽心的帮助解决,久而久之,他便成了大家心中的“知心大哥”。
1996年,作为党员骨干,郑安庆和一批工作优秀、踏实肯干的年轻驾驶员汇集在了35路线上,35路线在他们共同努力下,成为淄博公交第一条“省级青年文明号”线路。他本人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当年的“小郑”变成了“老郑”,身边的“年轻人”一茬换了一茬。而作为一名党员、线路长,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驾驶员,他带过的百余名“徒弟”现已成为各条线路上的骨干,而他在这条线上一干就是28年,无怨无悔。
一心一意为乘客,一言一行爱乘客。多年前的一个秋天,车厢内一名老人突然抽搐,乘客们看到后十分慌乱。郑安庆立即停下车,过去查看,判断老人应该是癫痫病发作,于是他迅速拿出毛巾塞到了老人嘴里,在乘客的协助下,直接将老人送到了医院。面对老人家人的感谢,郑安庆微笑着说:“当时没多想,就想着先救人。看到大爷平安健康,我的心也就放下了”。
这样的好人好事在郑安庆37年的工作中数不胜数。多年来,他帮助乘客找回失物累计60余万元,许多乘客写信、打电话来表扬他,他见义勇为的事迹还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获得最高星级标准是公司的认可,收获乘客赞誉更是无上的荣耀。
他把车当成了自己移动的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都早早来到路队打扫车厢、检查车辆。休息时间他把窗户、座椅、扶手、地板擦个不停。他常说:“公交车就是咱们的老伙计,你对它好,它才不会和你闹情绪,才不会把你扔到半道上”。工作中,郑安庆时刻紧绷安全弦,谨慎驾驶,仅仅在驾驶35路公交车的28年中,安全行车里程就达到了1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了地球30圈儿。
我要分享的另外一位同事,是淄博奥冠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修理车间车间主任王成军,他是一名公交车修理工和发明家。
与普通修理工作不同,公交修理工拼的是速度,保的是质量。炎炎夏日,空调公交车是乘客们的“清凉地”,修理车间主任王成军带领的车辆维修工,面对的却是公交车最“热”的一面。高温来袭,地面热气直穿脚底,他们承受着太阳和发动机的双重炙烤,迅速准确地检测车辆、排除故障,为乘客出行保驾护航。2023全年他共完成道路抢修任务310台次,保证了车辆更高效行驶。
他还热衷于发明创造,把“敬业”上升为“精业”。除了做好汽车维修工作,还积极参与公司创新项目,他参与的“镍氢动力电池储能站”“35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等项目的建设,为公司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技术的好奇心,把工作经验变成科技成果,先后获得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去年,他带领团队累计更换电池模组2818组,为公司节约近200万元。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修理这份工作虽然脏、累、苦,但王成军依旧以岗位为舞台,带着对公交事业的一腔热情和对修理岗位的无限热爱,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的服务,为公交高质量发展写下务实担当的生动注脚。
“斯言奋斗,奉献为先”。全市4000多名公交人用自己默默的奉献诠释着劳动的伟大。当疫情来袭,城市静默,淄博公交人选择逆行驰援,义无反顾。组建1009人的应急队伍,16支党员突击队,调集1540台公交车作为24小时全勤应急用车,全力支援人员转运、物资输送工作,彰显了国企的责任担当。“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后,及时开通21条烧烤专线、29条文旅专线,让来淄游客体验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淄博公交人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想在前、干在先,攻坚克难,笃定前行,在助力“五个淄博”建设中贡献公交力量。(文字整理/记者 梁立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