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嫦娥六号用桑格尔弹道返回,比钱学森弹道更难,意味着什么?

0
分享至

作为"嫦娥家族"的新成员,六号此行可谓是大放异彩,不仅完成了难度极高的月背软着陆与采样,返回过程更是玩出了新花样——来了一个漂亮的"太空水漂"!这可不是普通的水漂,而是名为"桑格尔弹道"的高难度技术。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嫦娥六号令人惊叹的"水漂绝技"背后的中国航天硬实力!

本文内信源来自(科技日报等),并掺杂部分个人观点,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高超音速到达,"太空水漂"减速刹车

在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路上,嫦娥六号的速度可不是闹着玩的,最高时能达到每秒11.2公里,这都赶上第二宇宙速度了!如果就这样直接杀进大气层,估计连个渣都不剩。

所以返回器必须想办法减速,于是它就利用大气层玩起了"打水漂"。

简单来说,返回器先以一个刁钻的角度切入大气层,像打水漂的石头一样借助大气的阻力减速,同时又产生升力弹起,暂时脱离大气层。

经过这短暂的"蹦跶",速度降下来不少。

接着返回器再调整角度,二次进入大气,速度被进一步削减至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才算是摆脱了被烧成渣渣的命运。

而这种独特的返回方式,在航天界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半弹道跳跃式再入",也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桑格尔弹道"。

打水漂不新鲜,但上天打水漂就非同小可了!想象一下,你拿着一块石头在湖面上掷出完美的水漂,需要考虑投掷角度、旋转方向等诸多因素。

现在把湖面变成几十公里高空的大气层,手中的石头变成时速数万公里的返回器,两者互相角力,这场"水漂"游戏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长期以来,"桑格尔弹道"只是停留在奥地利科学家赫尔曼·桑格尔的设想中。

直到如今,也从未有过公开的成功案例。

反观它的"小兄弟"——"钱学森弹道",虽然由钱老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但直到我国东风-17导弹服役,才算是第一次实战应用。

可见这类弹道的技术门槛之高。

那么,堪称"升级版钱学森弹道"的桑格尔弹道,嫦娥六号又是如何驾驭的呢?

精准制导算轨迹,先进材料做"防烧衣"

要打出一个完美的桑格尔弹道,首先得精准计算好返回器再入大气层的角度。

偏差0.4度,要么它直接被烧成飞灰,要么就地球拜拜去浪迹太空了。

可能有人觉得很夸张,但那是不清楚0.4度在宇宙这个宏观角度意味着什么。

假设你站在100米开外,左右偏离1米,射出的飞镖才能命中靶心。

而返回器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如此。

它要在时速数万公里的速度下,与大气层反复"碰撞",还得时刻调整姿态角,才能确保不被烧毁或弹飞。

这样的精准控制,全靠一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自主研发的GNC系统来实现。

GNC的全称是制导、导航与控制,可以说是整个返回器的"大脑"。

它通过搭载的惯性平台、天文敏感器等设备,实时测量返回器的位置、速度和姿态,并根据预定的飞行程序进行及时校正。

而在执行任务前,GNC系统更是进行了上千万次的数字仿真演练,模拟了各种极端工况,才最终拟定出那条万无一失的返回轨道。

正是凭借这套由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算法等核心技术构建的制导系统,嫦娥六号的返回器才敢于挑战"桑格尔弹道"这个航天史上的"禁区"。

当然,再完美的制导也需要一副"刀枪不入"的身躯作为支撑。

对于返回器而言,最致命的威胁莫过于再入大气时产生的极端高温。

据测算,返回器表面的温度峰值可达2000多摄氏度,足以融化一般金属。

为了做好这件"防烧衣",嫦娥六号的研制团队可谓是煞费苦心。

我们不是印度,所以材料选择相当重要,针对返回器不同部位的受热特点,他们因地制宜地采用了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陶瓷等多种防热材料。

其中尤以鼻锥、机翼前缘等关键部位为重中之重,光是碳/碳复合材料的密度就达到了每立方厘米2克,而普通碳材的密度还不到1克。

这些特殊材料不仅能承受冲击和热载荷,还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热量向舱内渗透。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结构设计,为了在确保防热的同时,尽量减轻返回器自重,设计团队将目光瞄准了难度最高的焊接工艺——小型超薄蒙皮-桁条-隔框焊接技术。

这项堪称"独门秘籍"的技术,通过在0.8毫米左右的舱体蒙皮内侧焊接桁条和隔框,巧妙地兼顾了外形轮廓与内部支撑,使得返回器的质量进一步降低。

据五院专家介绍,他们为此专门研制了多套高精度焊接工装和数字化装配平台,其装配精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用"精雕细琢"来形容也不为过。

除了"金刚不坏之身",安全返回还离不开降落伞的接力护送。

嫦娥六号返回器采用了一个颇具"明星范"的两级减速方案。

当它穿越大气层、距地面10公里高度时,一个仅有2平米的小降落伞会率先弹出。

它就像一个开路先锋,为后续的主降落伞扫清障碍。

这个小家伙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大有来头——凭借特殊的材料配方和织造工艺,它能在2000牛顿的冲力下依然完好无损,将返回器的速度迅速削减至每小时300公里。

紧随其后的,是一顶直径达到50平米的巨型主降落伞。

它负责为返回器进行"最后一公里"的减速,确保其安全着陆。

这个庞然大物的气动性能非同一般,即便是在高原地区的稀薄空气中,它依然能够提供足够的阻力,使返回器的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0公里以内。

而为了让两级降落伞实现天衣无缝的衔接,嫦娥六号还搭载了一套精密的回收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能够实时判断返回器的高度、速度等关键参数,还能根据预案逐步分离舱盖、天线罩等部件,可谓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中国航天实力几何?高超音速打水漂见真章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桑格尔弹道"有了基本的认识。

作为目前全球最复杂的航天返回方式之一,单单把它用在无人探测器上就已经难如登天。

而我国不仅在嫦娥五号和六号任务中成功实践,更是把"太空水漂"这项黑科技玩到了高超音速武器上!

没错,东风-17导弹之所以被称为"航母杀手",关键就在于它能在大气层内实现"水漂跳跃"。

一方面超高的速度让拦截变得几乎不可能,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多次变轨调整飞行路径,真可谓是"任意门"级别的存在。

这背后凝结的,正是以"桑格尔弹道"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尖端技术。

哪怕是未来,半弹道跳跃式再入技术在民用与军事领域大有可为。

对于深空探测任务而言,它意味着返回器能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这项技术将成为我们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砝码。

美国知名航天作家埃里克·伯格在他的新书《太空武器》中甚至预言,"太空水漂战略"或将主导21世纪的军事竞争。

当然,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初心,始终是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

探月工程"绕落回采"四个字,折射的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追求。

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也必将助力人类揭开星辰大海的新奥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特朗普,突然改口了!比特币爆发,近20万人爆仓!

特朗普,突然改口了!比特币爆发,近20万人爆仓!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08 21:55:29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需要日本道歉!这觉醒,来自3500万亡魂的重量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需要日本道歉!这觉醒,来自3500万亡魂的重量

林子说事
2025-11-07 10:18:39
张外龙谈未来:现在完成了和俱乐部的约定,后面再没有交流

张外龙谈未来:现在完成了和俱乐部的约定,后面再没有交流

懂球帝
2025-11-09 01:09:19
鹿晗和格格打起来的瓜

鹿晗和格格打起来的瓜

热闹吃瓜大姐
2025-11-07 19:22:37
貂皮大衣退货后续,宝妈已社死,老板报警因祸得福,网友争相要买

貂皮大衣退货后续,宝妈已社死,老板报警因祸得福,网友争相要买

观察鉴娱
2025-11-07 10:28:09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历史求知所
2025-11-08 09:55:08
蒋欣傻眼了,童瑶沉默了,她们没有想到,《四喜》付辛博居然最火

蒋欣傻眼了,童瑶沉默了,她们没有想到,《四喜》付辛博居然最火

小娱乐悠悠
2025-11-09 13:18:54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百态人间
2025-10-31 05:35:02
“消失”的10大国际手机品牌

“消失”的10大国际手机品牌

时尚的弄潮
2025-11-09 15:46:50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削桐作琴
2025-10-24 15:45:22
中年裁员,才发现通信已是天坑专业

中年裁员,才发现通信已是天坑专业

鲜枣课堂
2025-11-08 20:06:25
海外网友热议T1夺冠:doran比chovy先拿到世界冠军,太搞笑了

海外网友热议T1夺冠:doran比chovy先拿到世界冠军,太搞笑了

贝塔看比赛
2025-11-09 21:06:46
上海父母状告儿子儿媳,小夫妻崩溃落泪!儿媳:早知如此,我不会嫁!

上海父母状告儿子儿媳,小夫妻崩溃落泪!儿媳:早知如此,我不会嫁!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4 14:45:37
3-1!C罗解锁3大纪录,菲利克斯世界波,利雅得胜利豪取8连胜

3-1!C罗解锁3大纪录,菲利克斯世界波,利雅得胜利豪取8连胜

我的护球最独特
2025-11-08 23:48:17
北京老太住养女家20年,临终给养女2万的卡,养女取钱时却傻眼了

北京老太住养女家20年,临终给养女2万的卡,养女取钱时却傻眼了

牛魔王与芭蕉扇
2025-03-19 15:55:23
菲三军出动,为台海冲突做准备?马科斯已通知中国,不许一事生变

菲三军出动,为台海冲突做准备?马科斯已通知中国,不许一事生变

科技处长
2025-11-09 20:54:42
为什么中国要不顾一切玩了命的发展军事?因为怕,中国人怕极了!

为什么中国要不顾一切玩了命的发展军事?因为怕,中国人怕极了!

百态人间
2025-11-05 05:00:03
俄乌冲突,正朝着我们原本不敢想象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国运要来了

俄乌冲突,正朝着我们原本不敢想象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国运要来了

朔方瞭望
2025-11-09 18:11:41
林徽因这身衣服看着怪怪的,大艺术家的眼光,我们真是欣赏不来

林徽因这身衣服看着怪怪的,大艺术家的眼光,我们真是欣赏不来

大江
2025-11-07 14:11:55
于北辰“投降”背后:台退将集体投诚,统一大势挡不住

于北辰“投降”背后:台退将集体投诚,统一大势挡不住

董董历史烩
2025-11-07 21:07:22
2025-11-09 21:39:00
古木之草记 incentive-icons
古木之草记
人生海海,有帆有岸,古木之秋提笔悠悠!
5159文章数 9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教育要闻

傲慢与偏见英文原版语音课08:给我的小莉齐美言几句啊!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