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委原书记,于2016年12月辞去职务,从此开始投身公益事业,目前是两家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
说到县委书记,陈行甲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也许不是第一个辞职的县委书记,但却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他在巴东开展的反腐行动,至今被无数网友所追捧。
长期以来,尽管有人对他的辞职或多或少表示遗憾,但更多的人却将他的辞职形容为“功成身退”。
在争议声中断然辞去县委书记,真的是功成身退吗?
不是的。
种种迹象表明,陈行甲辞职和功成身退没有任何关系,他对辞职有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执着。
2016年,正是全国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战时期,当时中央已有明文规定,在脱贫攻坚期间,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简单理解就是,如无特殊情况,不作人事调整。
也就是,贫困县县委书记,不脱贫,不离职。
巴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极重,作为县委书记的陈行甲,其在关键的、最需要他的时刻突然辞职,无疑是和上级的精神指示背道而驰的,怎么能说成是功成身退呢?
仅从工作层面来看,陈其实是当了“逃兵”,不管从任何方面看都不是功成身退,反腐固然重要,但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样重要,反腐并不是衡量县委书记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
另外,2016年是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之年,陈行甲于2016年12月2日中午悄悄离开巴东县,当时正是巴东县换届准备期间,12月18日,巴东县相关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时任巴东县县长成为新的县委书记。
通过以上两点信息发现,陈行甲的辞职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他不仅在巴东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就算要离开,明明可以再等半个月,以更体面方式离开,他却选择了极端的辞职而走。
从组织程序来看,如果陈行甲确实有不得不离开巴东的理由,那么他完全可以参加完换届会议后,再正常离开,不管是于己于人,还是对单位组织,这种做法都是更为稳妥的。
实际上,陈行甲的离职过程相当离奇,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委书记,他的辞职报告并没有被立即批准,如此重要的岗位,并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在陈行甲提出辞职后,省委有关部门找他谈了三次话,目的都是为了挽留他,能让省里出面三次,也从侧面证明他的辞职并不是说说而已,大有一种非走不可的决绝态度。
根据媒体的采访记录,由于得不到组织部门的认可,陈行甲最后称自己“犯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并且拿出了病历,他的辞呈才终于被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焦虑症不同于抑郁症,它患病群体很普遍,并不是多么严重的疾病,在面临突发事件或者工作压力过大时,职场中的人都或多或少的焦虑过。
一个县委书记,以焦虑症为由辞职,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因为这样的理由实在过于牵强了,完全够不到因病离职的标准。
通过以上细节,足以看出陈行甲对辞职的请求相当急切且坚定,给人的感觉是他一刻也不想待了。
那么,拥有大好前途,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仅一年的陈行甲,为什么急着要走呢?
值得关注的是,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后,陈面对媒体的采访曾说,“把名节看重一点,多想想担不担得起县委书记这个名号。”
另外,他还把自己写的词刻在“巫峡云巅”景点的石碑上,今天看来,这种有宣传个人嫌疑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更令人意外的是,连“巫峡云巅”这个景点都是他第一个发现的。
可见其相当珍视个人名节,辞职显然是与名节相冲突的行为,因为这必然招来非议,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以陈行甲对个人名节的重视程度,他不可能做出辞职的尝试。
著名企业家马云,在评价员工离职的原因时曾说,要么是钱给少了,要么是心里受委屈了。
该观点适用于大多数离职案例。
陈行甲是一名县委书记,工资水平在社会中属于中等略微偏上,但社会地位却相当高,而且陈并不是在乎收入的人,要不然他也没有反腐的勇气和底气。
所以,他离职的原因绝对不是钱给少了。
心里受委屈了的解释,更接近实际情况,而且他受到的委屈相当大,至少他本人是这么认为的,连“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崇高荣誉都无法把他留下来。
原因也很简单,和他那引以为傲的反腐有直接关系,因为坚决同腐败作斗争,直接或间接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虽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作风过于强硬,导致人人自危,同事们害怕他、上级又很难理解他。
说的直接一点,当时陈行甲实际上是孤立无援,没有同事的拥护,也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工作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甚至连安全都受到威胁,当地公安部门为了防止他被打击报复,竟然把他的车都改成了防爆模式。
在这种环境下,是个正常人都会焦虑无比,恨不得马上离开。
反腐给他带来了无数的荣誉和粉丝,但他却并没有能力抵挡住反腐带来的副作用,只能选择辞职。
这种做法绝不是文章开头就提到的功成身退,更像是逃避,说成逃兵也不过分。
令人意外的是,当地干部群众曾纷纷对他表示赞赏,说他是“一身正气,一身朝气,一身杀气。”
这样的评价耐人寻味,县委书记毕竟不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有正气、朝气可以理解,但杀气从何谈起呢?
县委书记充满“杀气”,显然不是应该鼓励的事。
2020年4月,在陈行甲离开3年多以后,《湖北日报》报道巴东县顺利脱贫摘帽。
但这里发生的一切,早已和他没有关系了。
如果陈书记当初能够顶住压力,今天的他必然能造福更多的百姓,如今回看他的县委书记经历,其成绩除了 “把4个县领导、9个局长送进牢房”,似乎也没有其他了。
陈行甲的成绩到底是亮眼的,还是苍白的?
自有网友们去评说。
但县委书记应该是全能型人才,仅仅专注于某一件事,是不合格的,更何况连一件事也没有做完呢?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罢了。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