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圳形成“15分钟社康圈”,人均期望寿命达83.93岁

0
分享至

“5年前去看病几乎不会考虑社康,现在是优先考虑社康。”

“很明显的感受,这两年社康医生的医疗水平都在提升,开的药也对症、管用。”

刚刚过去的“5·19”世界家庭医生日,“深圳卫健委”公众号连发两篇社康医护的故事,结果市民纷纷留言大赞“社康变化大”“水平越来越高”,一改近十年前市民对社区医疗“不信任”的印象。

社康的全科医生是深圳人“家门口”的医生,更是居民的邻居、“亲人”。深圳市卫健委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已有926家社康机构遍布各社区,基本形成“15分钟社康圈”。90%以上的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至少可找到一家社康机构,安全感、亲切感满满。

越来越多居民开始用“脚”为社康投票。2023年,深圳社康机构的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38.32%,其中,全市85.5%的高血压门诊、79%的糖尿病门诊服务由社康承担。2020至2022年,深圳社康承担的基本公卫服务连续3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1996年成立全国首家社康

28年坚持,从量变到质变

1996年,深圳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开展社区健康服务,首批19家社康中心开始试点。

28年来,社康机构的数量从19家到926家,其服务也从“打打预防针”发展到疾病诊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健康管理……形成一个便利、便宜、高效、数字化、一体化的网络,为2000多万深圳人的健康“兜底”,从根基上推动深圳医疗卫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8年持续耕耘,量变引起质变,而最明显的质变,来自最近四五年。《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把社康服务扩容提质列为“1号重点工程”,近年来,深圳通过具体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计划》,迅速破解社康机构网点不足、规模小、装备弱、药品少、人员不足、用房不稳定等难题。

自2020年以来,深圳已新增社康机构240余家,总数达926家,平均每2万名常住居民就拥有一家社康机构。

社康机构按规模大小,可以分为社区医院、社康中心、社康站。2022年起,最新的《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规定,社区医院至少要有4500㎡,社康中心至少要有1400㎡,而社康站要在90㎡以上,而且新建社康机构要设置在相对独立的低层、多层建筑,方便社区长者和行动不便人士就医。

在人手方面,2020-2023年,深圳新增全科医生6000余名,提前实现2030年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超5名的目标,居于全国前列。此外,社康的临床、中医、口腔、公卫、护理、检验、药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也扩充至约1.7万名。

社康具体提供哪些服务,则要根据社区人群特点“有的放矢”。老年人多的,就推广医养结合,上线“整合照护智能服务平台”;学校多的,就派出社康负责人担任学校的卫生健康副校长,通过“教卫联动”,让学校里的“小眼镜”“小豆芽”“小胖墩”越来越少;写字楼密集的,就主动为打工人服务,推出健康体检、体质测评等刚需“套餐”;座落在厂区、园区的,搞“医企协同”,让急诊急救、心理健康、职业病防治深入一线工人。

随着港澳同胞、外籍人士越来越多聚居深圳,深圳的社康服务也更具“国际范”。在港人聚居的大前海片区,深圳建立了3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国际保险跨境结算。市卫健委还携手大湾区医疗集团,建立“港式”全科医学培训体系,已培训金牌医生128名、金牌护士119名,覆盖福田、宝安、南山、盐田和大鹏等5个区(新区)。



医院19元,社康4元

“我肯定选社康”

2023年,深圳社康的诊疗量较2022年增幅32%以上,社康逐步成为了深圳人就医的首选。

促成这一变化的,除了社康越来越大、越来越“靓”,医生越来越强,还有一个关键是优惠力度越来越大。

深圳医保部门推出参保人统筹报销制度,居民选择一家社康与医保账户绑定后,去社康看普通门诊时,报销比例高达75%。退休人员、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还有更低的折扣。

家住福田区滨江新村的郑伯(化名),今年65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每月要注射3支胰岛素。

从他家步行去一家三级医院和东园社康中心,距离都差不多,该去哪里呢?算过账后,他马上有了决定。

“一支胰岛素43.2元,在三级医院,我的个人账户要交19.44元;在社康,我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后,个人账户只要给4.71元。”这样一来,一个月能省下44.19元,一年就是530多元。

除此之外,社康挂号时收的诊金——诊查费也便宜得多,“像东园社康中心主任马涛这样的副主任医师,我看过,在三级医院是33元,比他更高一级的主任医师在医院是50元。”而在社康,不管医生什么职称,诊查费一律10元。

收费这么便宜,服务却是“五星级”,社康主任马涛告诉郑伯,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社康中心为他建立了糖尿病规范管理专案,配备了一组“2+X”团队,“2”是一名全科医师+一名护士,“X”是根据个人需要配备公共卫生医师、专科医师、药师、营养师等,团队每年还会为他免费进行1次体检、4次血糖监测。

除了日常看病外,郑伯还抽空来这里体验针灸、艾灸、理疗等中医药服务。如果行动不便,居民还可以选择家庭病床服务,把病床“安”在家里,让社康医护人员上门巡诊。2021年3月1日起,新版《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扩大至13类患者。2023年,全市家庭病床服务人次已达2.2万。

2023年,深圳社康近5000个家庭医生团队共为667.75万名签约居民提供服务。签约居民较2022年增长213.94万人。特别是慢性病患、0至6岁儿童、老年人等十类重点人群,签约人次达297.22万,签约率达88.1%,提前实现2025年达70%以上的目标。75.63万名高血压、32.26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被社康纳入有效管理,51.77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社康有了“健康管家”。

这一年,深圳老年人在签约社康中心的就诊率(一年内就诊不少于4次)达到了66.4%,老年群体对签约的社康机构服务质量打出了超90分的高分。

家庭医生团队正实实在在地成为深圳人家门口的“医靠”。首诊在社区,有病先找家庭医生,已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的共识。

基层“压实”、医院“下沉”

深圳人均期望寿命达83.93岁



“战斗”的不仅仅是社康,还有医院、公卫机构,大家拧成“一股绳”。

深圳组建了21家基层医疗集团,以区属综合医院为牵头,联合社康机构、护理院、康复机构等力量,全方位为居民的健康“护航”,包括健康管理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康复、护理、急诊急救服务等。

此外,市属大医院也参与了进来,通过“医防融合”,推动专家进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市级专家。专家们还在社康“对口”开展业务指导、人才培训等,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

“大医院顶天,社康机构立地”,一个“顶天立地”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正越来越完善,为市民在深圳安居乐业做好健康保障。

目前,全市共有32家三甲医院,其中7家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另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2家“国家队”在深运营的高水平医院,“大病不出深圳”正从口号变为现实。

最新版的《深圳市居民健康白皮书(2022年度)》显示,深圳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83.93岁,在中国内地仅次于上海的84.11岁。

深圳的几项核心健康指数,也持续多年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婴儿死亡率为1.18‰,孕产妇死亡率为7.21/10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9.84%。



另一个体现深圳健康标志是吸烟率。深圳2023年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显示,深圳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已降至16.9%,低于北京的19.9%、上海的19.4%,也低于2022年的全国值24.1%,提前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的控烟目标。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赞扬:深圳已经成为全国烟味最淡的城市之一,“无烟深圳”逐渐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磅官宣!微信支付大消息

重磅官宣!微信支付大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0 09:23:07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谁让我们吃饱饭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谁让我们吃饱饭

安安小小姐姐
2024-06-13 10:13:35
上海海港放弃足协杯了吗?蒋光太和外援全部回上海

上海海港放弃足协杯了吗?蒋光太和外援全部回上海

人生趣事悟语
2024-06-20 00:41:28
7月15入伏,女人提前备齐4样,祛湿补血,每天吃点,安康度过40天

7月15入伏,女人提前备齐4样,祛湿补血,每天吃点,安康度过40天

Lily美食谈
2024-06-18 22:06:18
​刘德华女儿高调亮相,太漂亮了吧,怕是娱乐圈颜值最高的星二代

​刘德华女儿高调亮相,太漂亮了吧,怕是娱乐圈颜值最高的星二代

暖心说娱乐
2024-06-03 22:03:16
俄罗斯,踩中国线了

俄罗斯,踩中国线了

新动察
2024-03-14 09:44:14
女子化身背包客,穷游西藏,回家后发现自己怀孕

女子化身背包客,穷游西藏,回家后发现自己怀孕

风吟笑烟雨
2023-02-21 08:05:02
那个第一个冲出考场、跳“一字马”走红的女孩,高考成绩让人意外

那个第一个冲出考场、跳“一字马”走红的女孩,高考成绩让人意外

酒窝姐情感引导
2024-06-19 13:03:25
安徽迎来“暴力梅” 最大降雨量450.9毫米

安徽迎来“暴力梅” 最大降雨量450.9毫米

财联社
2024-06-20 16:18:13
专家:对俄战争已然失败

专家:对俄战争已然失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4-01-22 15:13:11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怒斥美国媒体:覃海洋经过72次检测,他没问题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怒斥美国媒体:覃海洋经过72次检测,他没问题

体坛知识分子
2024-06-20 06:20:02
北京楼市全军覆没,拖累了石家庄楼市,石家庄老破小跌至7000多元

北京楼市全军覆没,拖累了石家庄楼市,石家庄老破小跌至7000多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6-20 17:36:18
大饱眼福!孙怡的夏日风采:30岁的她让网友一腔热血

大饱眼福!孙怡的夏日风采:30岁的她让网友一腔热血

云端书馆
2024-06-20 07:08:52
彭德怀追悼会时,邓小平念的悼词有何不妥?为何彭侄女强烈不满?

彭德怀追悼会时,邓小平念的悼词有何不妥?为何彭侄女强烈不满?

猫眼观史
2023-05-02 09:34:01
北大硕士赵斌:姜萍连题目都看不懂,点名王润秋,说错愿承担后果

北大硕士赵斌:姜萍连题目都看不懂,点名王润秋,说错愿承担后果

东东趣谈
2024-06-18 17:25:07
中国正面临40年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处于大变革时代

中国正面临40年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处于大变革时代

农村阿祖
2024-06-19 19:12:40
长沙楼市跌落神坛,长沙房价即将跌破10000元,长沙楼市分析

长沙楼市跌落神坛,长沙房价即将跌破10000元,长沙楼市分析

有事问彭叔
2024-06-20 17:41:06
各取所需!休媒送火箭3方交易:打包卖探花签+2首轮 爵士顺水推舟

各取所需!休媒送火箭3方交易:打包卖探花签+2首轮 爵士顺水推舟

锅子篮球
2024-06-20 12:16:24
安徽“直升机厅长”落马记:美貌背后的权力游戏

安徽“直升机厅长”落马记:美貌背后的权力游戏

天闻地知
2024-06-20 13:58:43
活塞解雇蒙蒂谁才是输家 湖人选帅会因此生变吗?

活塞解雇蒙蒂谁才是输家 湖人选帅会因此生变吗?

搜狐体育
2024-06-20 20:54:24
2024-06-20 21:32:49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00050文章数 35713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被保险人"呼吸心跳骤停"死亡 保险公司以猝死为由拒赔

头条要闻

被保险人"呼吸心跳骤停"死亡 保险公司以猝死为由拒赔

体育要闻

绿军的真老大,开始备战下赛季了

娱乐要闻

叶舒华参加柯震东生日聚会,五毒俱全

财经要闻

深圳一网红学位房14万/平跌到4万/平

科技要闻

小米SU7流量泼天,富贵却被蔚来接住了

汽车要闻

售价11.79-14.39万元 新一代哈弗H6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游戏
房产
健康
教育

家居要闻

自然开放 实现灵动可变空间

离了大谱!新补丁狂狗数值出错,暴雪沦为“草台班子”?

房产要闻

海棠湾!一所重量级国际学校真的来了!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教育要闻

填报志愿该看兴趣还是就业前景?首先看家庭条件!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