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线城市该不该放开限购?

0
分享至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5月9日,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购,且购房可申请落户。杭州是江浙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每年有20-30万的人口流入。同日,西安也全面取消了限购,同时支持房企、经纪机构合作建立“以旧换新”购房模式,对房产交易流程开展全链条优化。截至目前,除海南省外,核心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还未全面放开限购。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该不该放开限购?我们认为:

1、从趋势来看,未来一线城市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北京放松了五环外,深圳放松了非核心区,广州放松了120平方米以上户型限购。当前楼市表现疲弱,房地产进入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的阶段,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迅速过热;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避免热点城市房价暴涨,一举两得。

2、从国际经验看,海外典型国家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向本国、全球买家开放,不限购也不限售,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非人为的行政手段。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核心城市楼市不限购,遵循人口流动规律,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3、从当前形势看,从销售、投资等指标看,房地产市场已经超调(参考),显著拖累经济、就业和地方财政,一线城市应该放开限购,带动地产人气,提振市场信心。

短期看,三招可救地产:1)组建住房银行,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2)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3)降息,包括降低二套房存量房贷利率,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中国不会重演日本九十年代,因为我国未来城市化、改善型、城市更新等还有很大空间,但是需要尽快促进软着陆,推出新模式,作为周期之母房地产稳则经济稳。

长期看,以“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如果采取长短相结合措施,有望促进房地产软着陆,为中国经济复苏和就业贡献力量。

正文

1房地产基本面持续低迷,显著拖累经济和就业

5月9日,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购,而且购房可申请落户;同日,西安也全面取消了限购,同时支持房企、经纪机构合作建立“以旧换新”购房模式。截至目前,除海南省外,核心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还未全面放开限购。

除一线城市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全面放开限购,但提振效果不及预期,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持续筑底,已经超调。2021年下半年开始,用时近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放松,但至今市场依然较冷淡,2024年金三银四成色不佳。3月1日至5月16日,38城商品房销售22.9万平,创2012年以来新低,同比-40.3%。

此前全面放开限购的太原、合肥、厦门、苏州、南京、长沙等城市,仅短期市场有一定程度提振,例如:南京2023年9月全面放松限购,10月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8.0%、+28.9%,厦门2023年11月全面放松限购,12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33.5%。可见如今,房地产进入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的阶段,“存量时代”去库存,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迅速过热。长期房地产市场回暖还要看居民的支付能力、市场预期。



我国一线城市目前商品住宅成交量价、库存积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1)销售方面,2024年一线城市“金三银四”并未带来成交明显回暖。2024年初至4月末,北上广深四城商品住宅累计成交176.7、321.8、172.0、74.0亿平,同比下降33.5%、37.9%、39.5%、28.8%,且成交规模是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价格方面,根据我们对链家二手房成交数据长期跟踪,2024年一季度,北上广深四城房价均较2021年二季度下跌超10%,部分楼盘房价下调达30%。

3)库存方面,截至2024年5月10日,北上广深去化周期分别为28.7、8.9、22.9、25.7个月,除上海外三城去化周期处较高水平。



2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是大势所趋

海外国家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向本国、全球买家开放,不限购也不限售,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非人为的行政手段。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核心城市楼市不限购,遵循人口流动规律,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日本购房(包括东京),没有身份限制,不限购,只要年满18岁,有资金就能购买。外国人需要准备身份证、护照、个人信息公证书、印章、宣誓供述书。如果是全款买房,提供身份相关证明材料即可;如果是贷款,要有日本的长期签证及工作纳税状态。

在美国购房,同样没有身份限制,也不限购。联邦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岁,不需要绿卡、特殊类型的签证,任何人都可以在美国购买和拥有房产。如果是现金买主,需要准备有效护照和签证、购房资金证明(国内银行的存款证明)、美国当地银行的账户;如果是贷款买主,还要准备工作证明、工作收入公证、自付款部分的资金证明。

对比海外,我国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购房政策则限制明显较多。如上海,沪籍无房单身人士,且本人和父母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共有不超过2套(含2套),可新购1套住房;非沪籍家庭,一方往前推算63个月中社保/个税正常缴纳60个月,可新购1套。外籍个人(外国人),需提供满1年的在沪劳动合同及相对应个税/社保、满1年工作类居留许可,限购一套住房。

全面放开一线城市限购的意义重大:

1)限购政策本是房地产市场过热时期出台的临时性政策,如今抑制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放开限购,意味着让过紧的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市场状况,接受供需调节,并非激起泡沫与过热的“刺激性措施”。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同时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稳定税收来源,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避免热点城市房价暴涨。

2)放开一线城市限购,带来积极的政策信号,可提振市场整体信心,改善民生,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化解房地产困境的关键在于需求端信心恢复,信心提振才能带动销售回暖。当前我国对住宅市场较冷、购买力较弱区域,包括部分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已经放松限购,但提振效果有限。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楼市,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聚集了相对旺盛的住宅购买力,放开限购,能够满足新市民的合理住房需求,有效提振需求端信心。

3)化解库存,稳房价、稳市场、稳经济。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房主导时代后面临调整分化,要消化此前的高房价、高库存、高杠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事关经济恢复、金融风险,房地产稳,则经济稳。我国一线城市目前成交量价、库存积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但一线城市的住房潜在需求高,对于全国投资置业人群有较强吸引力,全面放开限购带来销售提振,有利于去库存、稳房价、稳市场、恢复经济。

3不仅要全面放开一线,更要修复资产负债表

目前房地产行业面对的并非简单的限购,当前购房还有居民支付问题、预期问题,叠加人口结构问题。在房地产存量时代,库存积压,成交量价回暖需要更多时间和政策激励。要替代旧的“房地产-土地财政-金融”循环,必须引入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扩张带动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整体投资回暖和经济复苏。

回顾日本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陷入的“失去的三十年”,以及美国30年代“大萧条”,辜朝明提出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来解释,凯恩斯则称之为“流动性陷阱”。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总需求,弥补需求严重不足的缺口,进而推动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以及经济复苏。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伯南克提出找到了避免大萧条的办法,就是财政货币的再膨胀,于是有了三轮QE。中国经济也是通过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走出低谷。2020年疫情冲击以来,美国经济仍具有强劲韧性,同样是因为联邦政府通过QE、消费券、企业补贴等,保住了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没让企业和居民买单,而是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化解,所以居民有能力消费,企业有能力投资。

对比借鉴2014-2016年房地产周期,放松限购限贷仅是政策起点,关键一步是恢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信心,这又进一步需要恢复资产负债表,进而带来房地产存量化解和增量需求,从而推动销售和新开工。2014年4月,部分地方开始放松地产限制政策。2014年6月,呼和浩特率先发文全面放开限购,此后各地密集放开限购限贷,此外各地方政策还涉及房贷优惠、购买补贴、落户放宽等。2014年9月底,仅有北上广深和三亚五个城市未放开限购政策。随后,2014-2016年间,大规模推进的新建棚户区改造、棚改货币化安置的过程就是消化库存、优化增量的过程。

当前,关键问题是主体纾困和提振居民购买力,除一线城市限制性政策放松外,还需重点关注地产有关财政和金融工具支持政策的落地和力度,比如发行超长期国债支持新老基建项目、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减税降费、购房补贴等,同时辅以QE降低利率、投放货币。


添加助理领取专属研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2年一贯制!刚刚,上海又一所985大学附属学校来了!

12年一贯制!刚刚,上海又一所985大学附属学校来了!

起喜电影
2024-06-14 02:41:32
金砖国家运动会静悄悄

金砖国家运动会静悄悄

诉人世间
2024-06-13 09:35:12
阿根廷央行:中国同意了

阿根廷央行:中国同意了

环球时报新闻
2024-06-14 00:05:47
查获4套军装,菲方紧急向解放军求证,同时想请中方出手帮个忙

查获4套军装,菲方紧急向解放军求证,同时想请中方出手帮个忙

文雅笔墨
2024-06-12 16:09:30
17岁女篮版姚明首度采访曝光!揭秘身高2米23:目标在亚青赛扣篮

17岁女篮版姚明首度采访曝光!揭秘身高2米23:目标在亚青赛扣篮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4-06-13 09:53:59
广东拟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为学生免费配发校服

广东拟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为学生免费配发校服

澎湃新闻
2024-06-14 09:30:26
原天津市财政局(市地方税务局)巡视员陈庆和接受审查调查

原天津市财政局(市地方税务局)巡视员陈庆和接受审查调查

界面新闻
2024-06-14 11:36:14
安以轩澳门街头秀身材,整个人胖了一圈,最新生活状态曝光!

安以轩澳门街头秀身材,整个人胖了一圈,最新生活状态曝光!

花花lo先森
2024-06-13 10:45:21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达323万亩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达323万亩

鲁中晨报
2024-06-13 15:59:04
看完这个你就知道,为什么魔兽世界很难有新玩家了

看完这个你就知道,为什么魔兽世界很难有新玩家了

苹果牛看游戏
2024-06-13 13:28:16
男子开货车,妻子跟车当“卡嫂”,男子:我不知道她是985高材

男子开货车,妻子跟车当“卡嫂”,男子:我不知道她是985高材

好笑娱乐君每一天
2024-06-12 13:20:50
与周总理关系最好的三位元帅,一位大将,分别都是谁?

与周总理关系最好的三位元帅,一位大将,分别都是谁?

熊熊说历史
2024-06-13 19:21:20
三大消息:中朝关系突然有变?董军当场交底;普京情绪难以控制

三大消息:中朝关系突然有变?董军当场交底;普京情绪难以控制

星辰故事屋
2024-06-13 17:49:48
将近40岁满脸褶,却尬演18岁少女,是谁给了她“强行装嫩”的勇气

将近40岁满脸褶,却尬演18岁少女,是谁给了她“强行装嫩”的勇气

娱乐圈十三太保
2024-05-28 13:56:53
原来真有这么多千奇百怪的生理反应!真别太离谱!CPU都烧干了!

原来真有这么多千奇百怪的生理反应!真别太离谱!CPU都烧干了!

奇特短尾矮袋鼠
2024-06-14 10:49:11
小红书被曝拒招35岁以上员工,猎头称超32岁基本没戏;浙江神秘80后欠下62亿跑路,员工称公司电脑都是租的;京东因超额大奖被罚

小红书被曝拒招35岁以上员工,猎头称超32岁基本没戏;浙江神秘80后欠下62亿跑路,员工称公司电脑都是租的;京东因超额大奖被罚

雷峰网
2024-06-14 09:26:54
丰田新型内燃机引擎将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丰田新型内燃机引擎将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MOTO
2024-06-12 10:32:05
10年前,两位“夺刀少年”因救人错过高考,拒绝保送后如今怎样了

10年前,两位“夺刀少年”因救人错过高考,拒绝保送后如今怎样了

文史达观
2024-06-09 06:45:02
汪小菲带马筱梅爬长城,对比12年前与大s爬长城,网友:差距真大

汪小菲带马筱梅爬长城,对比12年前与大s爬长城,网友:差距真大

娱圈小愚
2024-06-14 09:44:16
法国翻脸不认人?推动欧盟制裁中国,法国酒厂商:不要牺牲我们

法国翻脸不认人?推动欧盟制裁中国,法国酒厂商:不要牺牲我们

石辰搞笑日常
2024-06-13 21:55:53
2024-06-14 12:04:49
泽平宏观
泽平宏观
预判经济形势,解读公共政策
1658文章数 1099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112亿!中建智地+朝开+江苏绿建摘北京首宗多业态地块

头条要闻

美军要炸沉4万吨级大舰 被指想要威胁东方大国

头条要闻

美军要炸沉4万吨级大舰 被指想要威胁东方大国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数码
旅游
艺术
本地
公开课

数码要闻

NVIDIA高性价比显卡,给你助力游戏,赋能生产力

旅游要闻

中国女游客在泰国遭假冒司机性侵 嫌疑人竟是惯犯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