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央视记者暗访“掐尖”,大学分级,学校看成绩,禁止掐尖不现实

0
分享至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掐尖屡禁不止”,如果不是看到这个话题,还以为掐尖是正常存在的呢。

哪个地区的好学校不是掐尖呢?

小学、小升初参加学校安排的统一考试,中考之后按照成绩分流。

这不就是非常普遍,且非常正常的事情吗?

看到了央视记者暗访“掐尖”,才突然想起来教育部是不允许掐尖的。



20年前就存在“掐尖”了吧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正常来说小学毕业进入到当地的初中,可是当地的初中管理差、老师基本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恨不能30岁就想着退休了,根本不会在教学上较真,因为他们知道较真也没用,好苗子不需要学校操心,不是好苗子,老师急出好歹来也没用。

那个时候好学生就已经开始被掐尖了。

各个中学单独考试信息传下来,有想法的家庭会带孩子去参加考试,之后按照成绩被择优录取。

我当时就是被择优录取的一批学生。



初三的时候,中考前夕有一次特招考试,各个学校都会组织优秀的学生去参加特招考试,依然是看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排名靠前的,被择优录取,也就是提前敲定一批名额,通过特招考试以后,之后就不用再上课了,也不用参加统考了。

这批学生会提前进入到高中的快班,提前被安排上暑期课。

这不是“掐尖”吗?

这就是掐尖啊,只是当时家长的心态比较好,也没有多少闲心来参与孩子的学业,有本事被掐,那是家长的荣幸,没本事被掐,也能接受。



这个时代“掐尖”引发的一系列的反应

为什么那个时代掐尖正常存在,学生学习压力也不大呢?

因为家长还没反应过来,家长还没有把心思放到孩子身上,可以说是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参与这些。

那个时候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本事。

现在不一样了,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到“第一梯队”,家长们都铆足劲头,给孩子上特训班,压缩孩子的娱乐时间,让孩子提前学习。

只要家长不参与,孩子就能身心愉悦,家长一施压,孩子就该倒霉了,身心健康甚至都出现了问题。

这个时候,社会性的问题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抑郁了,甚至走上了极端。

当这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以后,各种专家就站出来了,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禁止掐尖。

家长给孩子施压的根源在于学校“掐尖”,教育资源不公平,孩子们不能平等地享受到教育。

可是这真的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吗?



学校看成绩,高考看分数,大学有分级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是好还是坏呢?

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

小学的好坏,看小升初学生的流向,中学的好坏,看中考分流之后,学生的流向,高中的好坏,看高考之后学生的流向。

看到了吗?一所学校是好还是坏,唯一的标准一直都是成绩。

从上到下,一个逻辑,始终成绩才是命脉。

这样从上到下就有了压力,高中的压力来自学生的高考成绩,初中的压力来自学生的中考成绩,小学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小升初成绩。



学校知道好资源不一定出好学生,想要出成绩,就得好苗子,这是公认的,所以大家都想要好苗子,那掐尖就形成了

衡水中学是神话一样的存在,谁不知道衡水中学掐尖呢?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学校有了好苗子,考出好成绩,有了好的影响,招生就不成问题,有政府支持,有赞助,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学生进入到这样的好环境中不惜重金,学校自然越来越好。

大家都知道招生的模式就是掐尖,掐走一部分,再去招生一部分资质可以,家长愿意掏钱的学生,通过好学生的影响,好环境的影响,进入到这些校园的学生基本大学就有了保障。

如果没有掐尖,如果都是按照区域统一招生,没有一所学校能创造神话。



我是支持“掐尖”存在的

我个人是支持“掐尖”存在的,因材施教,不用给资质普通的学生压力,也不会耽误资质好的学生。

但是要保证资源的公平性

还是提我们读中学时候的情况,虽然班级有所不同,有快班和普班,但是老师是一样的,不过课程进度不一样,快班同学的吸收更快,消化更好,老师讲课的进度会快很多,很多小问题老师都不会啰嗦,但是在普班,这些在快班被忽略的细节,老师都得重点讲解。

这就是因材施教。

这个时代衍生的各种竞赛,和升学挂钩,升学加分,是该禁止,这是属于不良竞争。

现在我已经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孩子,资质的差距,有的孩子幼儿园中班已经开始对一年级、二年级阶段的知识感兴趣了(不是强迫吸收,而是孩子表现了兴趣),有的孩子数字还写不出来。

这两拨孩子未来如果在同一个班级,老师该如何授课呢?

所以不如允许一些资质好的学生被单独授课,根据学生的吸收能力来调整授课速度。



结语

不是模式出了问题,还是家长的态度出了问题。

很多问题,不是靠从外向内解决的,必须要从自己的心态入手来解决。

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指望外界环境,应该从家庭环境入手,充分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然后根据孩子的成长节点来给孩子安排课程,允许孩子有娱乐自在的空间,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

我们要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那些精英和人才,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陪跑的是大多数,允许孩子平凡,孩子才能自由自在成长起来。

关于“掐尖”这个问题,您如何看待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超将地震!名记曝三家因假球罚分甚至降级,泰山深圳恐在劫难逃

中超将地震!名记曝三家因假球罚分甚至降级,泰山深圳恐在劫难逃

林子说事
2024-06-15 20:47:52
两性疑问:为什么男生更喜欢从后面来

两性疑问:为什么男生更喜欢从后面来

坟头长草
2024-05-30 16:33:38
为什么“父亲节”变得如此低调呢?

为什么“父亲节”变得如此低调呢?

叒女紫121
2024-06-15 17:02:11
湖南:小伙捧鲜花表白女技师,做足疗一见钟情,网友:长得很哇塞

湖南:小伙捧鲜花表白女技师,做足疗一见钟情,网友:长得很哇塞

百晓史
2024-06-02 09:09:36
国足避开日韩伊!18强赛有玄机,抽签分组全是鱼腩?

国足避开日韩伊!18强赛有玄机,抽签分组全是鱼腩?

体坛狗哥
2024-06-15 10:40:36
打脸好莱坞,威尔史密斯逆风翻盘,《绝地战警4》口碑票房双丰收

打脸好莱坞,威尔史密斯逆风翻盘,《绝地战警4》口碑票房双丰收

电影侦探社
2024-06-13 16:45:19
大瓜!又有网友自曝给王思聪生孩子,称万达长孙,喊话不想再忍了

大瓜!又有网友自曝给王思聪生孩子,称万达长孙,喊话不想再忍了

拾娱先生
2024-06-15 22:05:08
太阳报:由于资金问题,北爱尔兰将退出2028年欧洲杯联合申办

太阳报:由于资金问题,北爱尔兰将退出2028年欧洲杯联合申办

直播吧
2024-06-15 21:21:28
我们忌讳的纸扎灵屋,进了法国博物馆!外媒: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方式太浪漫了!

我们忌讳的纸扎灵屋,进了法国博物馆!外媒: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方式太浪漫了!

世界音乐公号
2024-06-15 23:39:24
苏格兰无语一幕:开场3分钟,队长挑衅庆祝!7分钟后,德国教做人

苏格兰无语一幕:开场3分钟,队长挑衅庆祝!7分钟后,德国教做人

风过乡
2024-06-15 12:28:31
苏亚雷斯:今天是我带队最差的比赛,我是主教练我负一切责任

苏亚雷斯:今天是我带队最差的比赛,我是主教练我负一切责任

直播吧
2024-06-15 22:46:21
不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根源:只有看不起病的人才渴望免费医疗

不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根源:只有看不起病的人才渴望免费医疗

雪中风车
2024-06-10 12:51:04
最新!英国凯特王妃在白金汉宫阳台亮相

最新!英国凯特王妃在白金汉宫阳台亮相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6-15 21:05:04
如果毛岸英不牺牲,毛主席会不会让他接班?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如果毛岸英不牺牲,毛主席会不会让他接班?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文史旺旺旺
2024-06-11 19:42:16
金融圈重磅!杨朝晖,任上被查!

金融圈重磅!杨朝晖,任上被查!

鲁中晨报
2024-06-15 12:11:05
取代陈梦参加奥运!李隼爱徒时代来临,孙颖莎难拿金牌

取代陈梦参加奥运!李隼爱徒时代来临,孙颖莎难拿金牌

十点体坛
2024-06-14 22:41:08
农村留守妇女叫我去给她家的猪配种,随后发生的事情让我傻了眼

农村留守妇女叫我去给她家的猪配种,随后发生的事情让我傻了眼

宅家伍菇凉
2024-06-12 18:35:19
赵丽颖古早黑历史曝光,惊人往事让人不敢相信,疑似没文化还当三

赵丽颖古早黑历史曝光,惊人往事让人不敢相信,疑似没文化还当三

花哥扒娱乐
2024-04-18 22:17:33
均衡,日本男女三大球代表队均已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

均衡,日本男女三大球代表队均已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

懂球帝
2024-06-15 15:49:11
“曼城太子”球员福登晒出最新座驾:一台比亚迪海豹

“曼城太子”球员福登晒出最新座驾:一台比亚迪海豹

小豆豆赛事
2024-06-15 16:10:47
2024-06-16 01:08:49
苏南流
苏南流
倾听、分享
2839文章数 39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563支AI队伍和姜萍考同一份试卷:最高34分 都没进决赛

头条要闻

563支AI队伍和姜萍考同一份试卷:最高34分 都没进决赛

体育要闻

莱夫利,让困难为我让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新情况!高层对人民币的态度180°转弯

科技要闻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手机
教育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手机要闻

618成绩单出炉:vivo多档位新品强势霸榜,小米、iPhone紧随其后

教育要闻

厉害!长沙15岁初三少年闯进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