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埃及雄狮纳赛尔,百年沉浮苏伊士

0
分享至

全文共7530字 | 阅读需14分钟


一位议员向大臣发问:“你能给我找出一个纯洁而未受污染的人吗?”大臣应答道:“有啊。譬如说:儿童、白痴、狂人等等。”

——纳吉布·马哈福兹

引子:艾尔·法耶德

1997年8月31日凌晨,巴黎阿尔玛桥隧道,英国前王妃戴安娜车祸身故,与她一同陨命的,还有男友多迪·法耶德,以及司机保罗。

官方定性为“自然车祸”:保罗喝了酒,超速,乘车人员未系安全带,加上一堆八卦记者穷追不舍。

对此结论,英王室没异议,戴安娜家人也没反对,大多数看客更无所谓,唯独一位老人不服,他就是死者多迪的父亲,穆罕穆德·艾尔·法耶德

艾尔·法耶德坚称:这是政治谋杀,有人不愿意戴安娜嫁给埃及穆斯林,车祸前,两人刚宣布婚讯,戴安娜已有身孕,幕后凶手,是英王室和政客。

艾尔·法耶德,一遍又一遍谈论这起“谋杀”,甚至不顾年迈,走上大街发传单。

他逐渐祥林嫂化,多数时候,人们只把他的说辞,视为诸多阴谋论之一,或看作过度思念儿子的非理性瞻妄。


西方媒体,更乐于把他塑造成疯子,或凭运气和欺诈发财的暴发户。《星期日泰晤士报》说,他至少坐拥17亿英镑来历不明的财富。

1985年,他收购了历史悠久的英国哈罗德百货公司,令英国人如丧考妣,一年后,他盘下巴黎一幢古董别墅——英国前国王爱德华八世和沃利斯·辛普森曾在这里缠绵,老国王不要江山要二度离婚的美国妇女,成为一时佳话。

当然,英国人最气的,是这位富豪,居然是埃及人——百年前被英国殖民、踩于脚底的“下等人”。

01 尼罗河上的殖民者

1929年1月27日,艾尔·法耶德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

1985年,他因购买哈罗德百货公司,首次登上报纸头条,曾对外宣称,来自埃及上层富裕家庭,拥有庞大的商业版图和人脉。

但英国贸易工业部的背调显示,他父亲阿里·法耶德,小学教师,身份低微。他早年贩卖缝纫机、柠檬水,后从事航运,所谓上层富裕家庭,均属胡诌。

但他为什么要伪造出身呢?

埃及,曾拥有过非常灿烂的古文明,诞生过无数世界性符号,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庙、方尖碑……但那是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525年的事了,后来这里被一波又一波的外族占领,古埃及文明早咽气了,徒留一点遗迹。

18世纪晚期,西方人来这儿“揩油”时,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1805年,一个不服管教的奥斯曼总督,自立为王,即穆罕默德·阿里

这位埃及家喻户晓的大人物,是公认的“现代埃及之父”,主张发展工商化,筹建现代军队和国家制度,培养埃及人自我认同,抵挡西方入侵。


不过阿里死后,他的子孙们,却不怎么争气。期间,法国和英国,分别于1798年、1882年入侵和殖民埃及。

直到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政变,才彻底终结阿里建立的王朝,赶走殖民者。

所以从时间轴来看,艾尔·法耶德出生的1929年,埃及尚处于英国殖民时代。

他出生时,亚历山大居住着约50万人,其中约有5万外国人,聚集在海边高大的建筑和庭园里,而城市其余地方,则散居着占比多数的埃及人,包括本地穷苦的穆斯林,和从外地来这打工的底层工人。

亚历山大,是托勒密王朝时代建造的知名古城,濒临地中海,拥有繁荣的商业和港口,是仅次于开罗的埃及第二大城市。



殖民统治下的亚历山大,西方人和本地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本地埃及人,多数衣衫褴褛,一口饱饭尚且难寻,可一众西方人,华服绸缎,舞会马球,好不滋润。

埃及人憎恶西方殖民者,却也仰慕他们悠闲、富裕和体面的生活——艾尔·法耶德,伪造出身,部分就源于这种矛盾心理,一面自卑愤恨,一面又渴望英国人看得起自己。

实际上,当时哪怕非常一般的英国家庭,到了埃及,也能享受富豪般的生活。

1910年,一位20岁的英国姑娘,陪着生病的母亲,来埃及疗养身体,她在自传中写道:“幸亏去埃及旅行的费用相当低廉,仅阿什菲尔德的租金就足以支付了。”

阿什菲尔德,并不算英国核心商业区,可就这样一个边远地区的住房租金,就足以维持他们在埃及“调情、舞会、马球比赛、购物和游览古迹”的一切费用。

所以这姑娘继续热情洋溢地写道:“这三个月真是绝妙无比。我结识了至少二三十名年轻男子,想必参加了五六十场舞会……”

1929年,这位英国姑娘已熟成中年少妇,刚签完离婚协议书,为疗愈离婚之苦,再次来到埃及游玩,并住进“现代旅游之父”托马斯·库克所建造的阿斯旺老瀑布酒店。


在这座奢华的酒店里,她灵感喷溅,创作出举世闻名的侦探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并与此行中一位小她14岁的考古学家喜结良缘,二度开花。


《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殖民者情情爱爱、恣意幻想,自然看不见奢华表层下穷苦埃及人的艰难生活,当然也就会孕育不服从的反抗者。

1918年,一战结束后,英国将埃及纳入“托管”。同年,亚历山大中下层平民区,诞生了一位埃及现代史上最炽热的反殖民达人,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


纳赛尔的父亲,为亚历山大邮局小职员。1923年,幼年纳赛尔,被送至开罗叔叔哈利勒家寄养。哈利勒是个非常热情的民族主义者,极其痛恨作威作福的“英国佬”,曾因参加示威,蹲过大牢。纳赛尔耳濡目染,很早就有了反殖民意识。

但英国人的统治,严厉且有手段,反抗谈何容易。1882年,英国第一次武装入侵埃及,就以文明人自居,将埃及打入野蛮之列。自此,英国人一手拿着枪炮,一手训导着埃及要“文明”。

1919年3月,开罗爆发规模空前的反殖民起义,成千上万的埃及学生、工人和农民,罢工罢课罢市,走上街头高喊“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遭当局血洗,3000人死于街巷,开罗街头血流成河、尸首遍地,死者中,不乏手持国旗的儿童。

与此同时,一名颇有书卷气的殖民政府官员萨阿德·扎格鲁尔,率领埃及人代表团,前往英国本土,期望通过三寸不烂之舌讨来独立,顺道,偷偷潜入1919年巴黎和会,向全世界宣布了埃及人的独立诉求。


代表团,埃语中谐音“华夫脱”,该谈判之旅因此也被称为华夫脱运动,并催生出至今活跃在埃及政坛的一支政党,华夫脱党。

可流血都无法赢得独立,靠一张嘴怎么可能呢?不出意外,回到埃及后,扎格鲁尔赢得了埃及人的鲜花,被推为民族英雄,但他实际空手而归,且很快遭到殖民当局逮捕、关押。

当然,这又触发了新一轮抗议游行。无奈之下,1922年,英国人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1923年立宪法,宣布埃及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设立议会,华夫脱党获90%议席,扎格鲁尔做了首相。

但英国人何其狡猾,允诺独立的同时,却提出四项条件:

保障英国苏伊运河权益;

治外法权;

驻军权;

保证福阿德国王一世(穆罕穆德·阿里曾孙)地位,以便实施傀儡殖民统治。

1924年,驻埃英军总司令李·斯塔克,遇刺而亡,英国人借机,强行解散议会,废除1923年宪法,扎格鲁尔仅做了9个月首相,就被撸了下去。

此后,议会沦为花瓶,频繁遭解散,华夫脱党陷入分裂和变异。

1927年8月27日,扎格鲁尔含恨谢世,无数悲痛的埃及人,涌上开罗街头参加葬礼,市中心水泄不通,寸步难行。当时年仅9岁的纳赛尔,亲眼目睹了像潮水一般的人流,多年后,他依然记得当时划过脑际的念头:

“每当看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盘旋,我总是高呼:噢,万能的上帝,愿灾难降临到英国人身上。”

大概自这一刻起,这位亚历山大平民区出生的孩子,就埋下一颗军人的种子:对付豺狼,唯有猎枪。

02 革命之路

1935年,尚未成年的纳赛尔,就以开罗中学生联合会主席身份,领导抗英游行。一次游行中,与军警发生冲突,他两同学被当场枪杀,他本人则被子弹擦伤前额,留下终生疤痕。


这年,他还逐一拜访了华夫脱党、青年埃及党和哈桑·班纳创立的穆兄会等民族主义组织,希望大家能联合起来,共同干一番事业。

可一番拜访后他发现,这些组织要么懦弱无能,要么滑入原教主义或恐怖主义邪道,难堪大用。以至于他在一封写给同学的信中悲哀地叹道:

“国家正在走向灭亡……可为祖国独立甘愿献身的人在哪里?使软弱和受屈辱的埃及人重新站起来的人在哪里?尊严在哪儿?民族精神在哪儿?”

1936年,他的悲哀又加深了一层。

这年,包括华夫脱党在内一众民族主义组织联合起来,与英国人达成“英埃同盟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英国在苏伊运河的驻军权。

这让纳赛尔彻底绝望了,他意识到,“拼命叫喊并不是力量”,要有枪,有自己的军队。

同一年,他考进开罗皇家军事学院,开启军旅生涯。在这里,他不仅顺利进入军队,还认识了包括同为平民出身、性格佛系的安瓦尔·萨达特,和皇室宗亲但有意革命的阿卜杜勒·哈基姆·阿米尔在内的6名挚友,并共同创立秘密组织“自由军官”。


萨达特


阿米尔

进入军队,是纳赛尔走上革命之路的第一步,但刚成立的“自由军官”组织,力量实在有限,所以难免走弯路。

最大的一次弯路,是二战期间,“自由军官”创始人之一萨达特,与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一贯热衷恐怖暗杀的穆兄会合作,并与纳粹勾结,谋求推翻国王的政变。

结果,满腔热情的萨达特,被穆兄会创始人哈桑·班纳半路放了鸽子,政变未开始即告失败,后来更因为协助纳粹间谍,被当局抓捕,蹲了两年多大牢。

事实证明,与虎谋皮的救国之路犹如“饮鸩止渴”,非正道所为。


哈桑·班纳

1948年,一众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企图掐死刚刚成立的以色列,即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以阿拉伯国家惨败告终,但对“自由军官”组织而言却是发展的良机,不仅乘机从最初的7人扩展至1000人,战争中有出色表现的纳赛尔,也获得极高的声望,影响力剧增。

另外,一名战场中有非凡表现,且声望极高的老将,被纳赛尔这帮年轻拉入队伍,并做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的“招牌”,这人就是穆罕默德·纳吉布


纳吉布,刚直公正,声望高,战争中,他干的最猛的一件事,是化名“一名战士”,在杂志曝光了皇帝在武器采购中贪污100万埃镑。

尽管如此,“自由军官”还是太弱,仅有的一间简陋的地下武器制造工厂,因缺经费,不得不大量收集废弃的可口可乐瓶子做原料。

想要尽快推翻封建王朝,没钱,实力也不济,于是他们又干了件傻事,即模仿穆兄会,制定了一个刺杀国王和30名“奸臣”的血腥暗杀计划。

可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纳赛尔,痛苦地回忆说,“当听到被害人的妻儿发出的尖叫后,我就懊悔了”。所以暗杀计划,被他断然否弃。萨达特戏称,当时他们最丧心病狂的一次恐怖活动,是向华夫脱党的头头纳哈斯扔了一只鞋!

邪路不能走,正路又难走,革命事业似乎陷入难以突破的瓶颈。但后来的历史证明,其实他们啥也不用干,等着殖民政权自爆就行了。

经历了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埃及,实际已是个巨型火药桶,国王、华夫脱党、穆兄会,以及英国殖民者,相互撕扯、扭打,致使整个国家民不聊生、狼烟四起。

1948年夏天,战争还没结束,亚历山大就爆发大规模罢工骚乱,数以百计的工人被政府逮捕,囚禁于集中营。

到了11月,当埃军兵败内格夫的消息传回国,开罗又爆发了反犹、反欧洲人的种族主义骚扰,大量的犹太商店遭洗劫,150名犹太人被活活打死。

这期间,一贯热衷恐怖主义活动的穆兄会,一面战场扮英雄,一面国内骚乱中恣意妄为。

11月骚乱后,时任埃及首相努克拉西,宣布穆兄会为恐怖组织,予以解散,3周后,他就被穆兄会成员暗杀,倒在血泊之中,努克拉西的继任者哈迪,决定实施报复,于是数以百计的穆兄会成员被逮捕、拷打、投入沙漠牢房,1949年2月,穆兄会创始人哈桑·班纳,则被政府秘密警察反暗杀。

就是这样,整个国家,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

至于国王法鲁克,也早就没了王室权威,除了克扣武器交易费用一事,他还被人编段子说成是小偷、吃货、色狼和杀人狂。

据说他请来监狱中的大盗,深度学习偷技,来访的丘吉尔、路过的伊朗国王丧葬队,都被他偷过,另外据说每天早餐标配,是12个鸡蛋、午餐40只鹌鹑和每天30瓶啤酒,可谓行走的大饭桶,路边绿化带撒点盐都能吃了,还有什么强抢已婚民女,开罗飙车,举枪射杀超过他的人……总之,国王是个憨批,是埃及人民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


至于华夫脱党,到了1950年代,也已完全没了早年反殖民党的样子,愈发跟英国人和国王沆瀣一气。

根据1936年同盟条约,英国保留了一支部队驻守苏伊士运河。华夫脱党,不敢公然反抗英国人,所以就暗中使阴招,先禁止向苏伊士运河英军提供劳工和物资供应,同时怂恿学生、穆兄会、激进分子发动恐怖行动,袭击英军。

结果,遭英军猛烈回击,有一次造成一整个埃及村庄50所房屋被炸成瓦砾,数十户埃及居民被迫背井离乡,还有一次,打死了41名埃及警察。

国王怕了,怪华夫脱党鲁莽,又放下脸讨好英国人,结果引爆了埃及人更大的愤怒,于是开罗酿造出一起巨型火灾,所有与英国人有关的建筑,均遭打砸,巴克莱银行大厦和其他700多所大楼被焚毁、劫掠,冒出的浓烟笼罩了整个开罗城,17名欧洲人和55名埃及人在骚扰中死亡。这就是1952年1月26日爆发的“黑色星期六”事件。


没完没了的骚乱、冲突、流言,让傀儡政府如茅草屋一般脆弱。这期间,“自由军官”组织,趁虚渗透了大部分军队核心要职,同时与宫廷要员秘密勾结,并贮藏了大批枪支弹药,约定于1952年11月举事政变。

但人算不如天算啊。

1951年12月,纳吉布领衔的反对派成员,成功赢得埃及军官俱乐部管理委员会选举。该俱乐部,是军队效忠国王的晴雨表。纳吉布和反对派的胜选,引发了法鲁克的怀疑,以至于1952年7月亲自介入,强行撤销了纳吉布职务,并解散了该军官俱乐部。

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阿米尔警告“自由军官”同僚:

“国王已经给了我们一记重拳,如果不还以颜色,我们的组织很快将在军官心目中失去信誉,没有人敢再加入我们。所以如果不提前采取行动,所有人都可能锒铛入狱。”

1952年7月22日,国王和一众内阁,前往亚历山大避暑,开罗交给了军人管理,这正是政变的绝佳时机,“自由军官”决定当天采取行动。纳吉布回忆:“那天天气如此湿热,以至于除了我们,没有人能想象一场革命即将到来。”

政变是风险极高的事业,一旦失败,起事者难逃一死。

纳吉布回忆,起事当天,有个下属突然警告他,说他即将因涉嫌一场反政府阴谋而被捕,吓得他一整天不敢出门。而萨达特为了伪装不在场证据,则偕同妻子去了电影院,还故意与一名观众发生冲突,随后去了警察局报案,而亲自出现在政变现场的纳赛尔和阿米尔,则分别身着便衣。

尽管如此,所有行动还是暗按计划进行,军官们先同时占领了广播电台和军事指挥部,再动员政变策划者所在的部队将士,另外采取措施做好了公共安全,防止外国人介入。

第二天凌晨2点,大多数开罗人还在睡梦中,萨达特来到国家广播电台,以武装部队总司令纳吉布的名义,宣告政变成功,埃及即将迈入共和时代。


政变当天,所有起事者开会场景

整个政变过程出奇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是现代史上少有的不流血革命。

著名女性作家纳瓦勒·萨阿达维,当时正在开罗市中心一家医院工作,她回忆说:

“当政变成功的消息从收音机传来,病人们高喊着‘革命万岁’冲出了病房。一支正离开医院的送葬队伍也暂时停了下来,扛着灵柩的男人将灵柩放在过道上,高喊着‘革命万岁’加入了群众的行列,前一刻还在为逝者哀号的妇女们则开始发出欢乐的尖叫。”

已经完全失去民心的法鲁克国王,一脸懵叉,也没抵抗,当天下午签署了退位诏书,他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能走得体面些,所以他乘坐皇家快艇离开开罗时,享受了21响礼炮,与他一同离开的,除了家人,还有200多个装满私人财务的大箱子。


纳吉布送走宣布退位后的法鲁克(戴墨镜者)

纳吉布,与法鲁克做了简短而尴尬的告别。这位末代国王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你知道统治埃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王下台后,埃及人民可没给他面子,把他离国当天(7月26日)设立为永久节日,每年庆祝一次,而他离国的亚历山大港,则成了party现场。

03 遥望运河

1956年7月26日,经过4年复杂权力斗争(期间,纳吉布因涉嫌勾结穆兄会谋杀纳赛尔下台),已经成为国家总统的纳赛尔,邀请萨达特,前往亚历山大,参加国王离国庆祝活动,并听他的现场演说。

萨达特那天刚好急性肠炎,只好抱歉说去不了,但保证一定会打开收音机收听现场直播。他感觉到些许怪异,但也没太放心上。晚上7点40分左右,当收音机传来现场演说,卧躺病床的萨达特,真可谓“垂死病中惊坐起”,吓出一身冷汗。

那是个历史性的演说,当然也是一次极具戏剧化的表演,主题平平无奇,但演说末尾却宣布了一项或许比当年政变更为重大的决定:提前收回苏伊士运河。

奇怪的是,如此之重大决定,萨达特事前并不知晓。可他非常清楚,这个决定的后果就两个字:战争。

15世纪,随着蒙古帝国崩溃,土耳其占据君士坦丁堡,东西方贸易陆地通路受阻,打通海上贸易之路变得尤为迫切,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抵达印度,新航路开辟成功,但这条路长期被英国把持,而且绕了个大弯。


18世纪末,法国率先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共和国,周边包括英国在内的君主国家联合围剿,这时法国5尺2寸猛男拿破仑突发奇想:

“英国佬之所以能傲视群雄,不就因为骑着一头印度奶牛吗?如果我们能控制埃及,打通苏伊士运河,就能使好望角航线彻底废弃。”

不过可惜,法国国内政局风云突变,已经攻破埃及的拿破仑,被紧急征召回国,运河开凿计划就此搁置。但他顺手扛回去的几块石头,其中一块叫罗塞塔石碑,加上后来获赠的方尖碑,倒无意间掀开了人类考古新纪元。



到了19世纪,一个叫马丁·德·勒赛普的男人出现了,此人是法国驻埃及外交官,还是默罕默德·阿里的好闺蜜——阿里争当王位时,马丁出过大力。

马丁有个儿子,费迪南·德·勒赛普,后来顶了他爹的位,担任埃及外交官,而阿里也有个儿子,赛义德‧帕夏,继承了埃及王位。


费迪南·德·勒赛普

赛义德是个好大喜功的主,加上与勒赛普又是世交,后者一忽悠,两人便于1854年订立了开凿苏伊士运河合同,埃及出人出土地,法国出技术和费用,占一半多股份,运营开发99年,期满归埃及。

1859年,运河开凿项目正式动工,数十万埃及人,投入这项人类史上最浩大最繁难的超级工程,工具是最原始的,工作时间是漫长的,饮食是极端粗粝的,医药卫生是没有的,天气酷热、淡水匮乏、滚滚黄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计12万埃及人为此献出宝贵生命,历经整整10年,1866年,运河开通成功。


纳赛尔说得没错:“这条运河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

时间来到1875年,志大才疏的埃及新王伊斯梅尔——穆罕穆德·阿里孙子,玩侵略扩张,亏空了国库,被迫将王室持有的176602股运河股票,做价1亿法郎(400万英镑),转卖给英国政府,加上1924年增加的40万股,英政府得到44%的股票。

由于法国人持有的股票,分散在各家私人公司,所以虽然英政府股票略少于法国,但实际掌控苏伊士运河运营权。

英国人深刻理解运河战略地位,1882年借故入侵埃及,在运河地区建起海外最大军事基地,常设近10万军队牢牢把守。

所以听说纳赛尔宣布收回运河,英国时任首相安东尼·艾登,如遭雷劈,脑瓜子翁翁的,喟叹“英国人的生命线要被割了”。


艾登

艾登的老婆,是丘吉尔侄女。二战时,他任英国陆军、国防大臣,一身老派贵族细菌,一辈子都在为大英帝国的余辉守灵。当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时,他仿佛已听见大英帝国这艘老船摇摇欲坠的声响。

艾登非常清楚,英国不可能阻止埃及,但如何在新世界秩序中维护大英最后一丝尊严,却是当务之急。而当时能够主导世界的只有两个新帝国:苏联和美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国家历史》
《中国国家历史》
《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
3750文章数 384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伙投资300万在瑞典开拉面馆生意火爆 1碗面卖100元

头条要闻

小伙投资300万在瑞典开拉面馆生意火爆 1碗面卖100元

体育要闻

女排最强2主攻合体 合砍40分打懵泰国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科技要闻

余承东:不卷价格!雷军:将双班制生产!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数码
房产
健康
家居
亲子

数码要闻

消息称 AMD 锐龙 9000 系列 Zen5 桌面处理器将于 7 月上市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亲子要闻

爬行垫突然倒下砸向哥哥,倒地瞬间弟弟冲上去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