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必须清空美债?马斯克怒怼巴菲特,两人对美债判断截然不同

0
分享至



5月4日,号称“投资界春晚”的巴菲特股东见面会如期举行,会上巴菲特表示不担心美债的规模,而担心大家没有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同一天,自称是外星人的马斯克却表达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他认为美债若继续疯涨,美元将一文不值,那么,这两位大佬的话我们该相信谁?真相到底如何?我们还剩7000多亿美债,该怎么办?

针锋相对

一个是投资界的神话扛把子,一个是被称为钢铁侠外星人,就是这两个能代表美国的重量级人物,却在美债的表态上大相径庭。



结论很明显:必然有一个人的观点偏向于错误。

我们先来详细看下他们各自的观点,

5月4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举行的股东见面会上,有投资者提问巴菲特,美债规模已经从2008年次贷危机前的不到6万亿,增加到现在的34.5万亿美元,美债规模的迅速扩张,是否存在风险?



巴菲特表示不存在风险,他有三点理由:

首先,巴菲特认为美国国债将在很长时间内被市场所接受。

请注意,巴菲特这里所说的市场,那么巴菲特为什么不说“全球”,而是说市场,因为美债的最大持有者,实际上是美国民众。

接近35万亿的美国国债,世界前三大持有国日本、中国和英国加起来差不多3.5万亿,仅仅只有美债的1/10。



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持有的美债大约占美债总量的40%,另外公众持有人包括个人、公司等约占30%,另外美国的基金持有约20%。

其中美国联邦对外的总债务约占80%,内部债务占20%,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属于对外债务。





所以,巴菲特指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是指对内的市场,而非国际市场,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因为如果美国的外债变内债,那将直接造成美国的通胀和衰弱,也间接宣告美元的破产。

其次,巴菲特表示现在除了美债,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这一点我曾经多次分析过,巴菲特是华尔街资本的代表,可以说他的投资全在美国,他必须“无脑”唱多美国,即使他减持了美国银行股和苹果等高科技公司的股票。

因为如果美元或者美债崩盘,美元汇率暴跌,那么受伤害最严重的,就是这些华尔街资本。



这也是巴菲特控股的穆迪从来不下调美国国家信用评级的原因,近100年都是如此,但对包括中国、欧洲在内的国家,则截然相反。

所以,巴菲特认为除了美债没别的选择也很好理解。

这一点也有其他佐证,在被问及是否会继续投资中国时,巴菲特甚至表示投资比亚迪是芒格的意思,他们甚至为此拍桌子,言外之意就是他不同意投资比亚迪,这明显是吃饭砸锅。



最后,他表示考虑通胀、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等因素,美债的规模并不算大。

虽然巴菲特被称为投资大师,但这一点我着实不敢苟同,大家思考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美国自从1790年开始发行国债以来,200多年只增长到6万亿,而这十几年就增长了6倍,这能正常吗?

很显然,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债务,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7个工业国的总和,而美国的工业制造却不到这些国家的一半。

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表示这样难以维系,全球金融稳定面临巨大风险。

当然,我本人的观点,几乎和另一位大佬是相同的,就是马斯克,就在5月4日当天,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在怼巴菲特。



马斯克表示,如果美债继续增长,要不了多久,美元就会一文不值。

马斯克的观点也很直白,他表示美国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即使无法避免,我们也要减缓债务的增加。

马斯克指的做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是在回答一位网友关于特朗普前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言论时提出的,而这位顾问表示要将美国的国防开支增加2倍。

那么,马斯克的言外之意,就是让美国放弃一些全球的军事力量,以减缓美债规模的增长。



那么,两位大佬的观点都已经亮明,我也已经做了分析,基本上可以高下立判。

当然,巴菲特在说美债不存在问题的同时,还说了美国另一个问题,他认为这才是美国该解决的大问题,那是什么呢?



到底该相信谁?

关于到底该相信谁的问题,我想大家其实已经有答案了,但是若是问题这么简单,我自然不会做这么长的铺垫。



巴菲特认为美债不是问题所在,而是通胀和美元价值在威胁美国的“金融霸权”。

其中巴菲特最担心的就是美国的财政赤字。

从这点来说,马斯克和巴菲特的话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地表示要缩减开支,言外之意就是要让美国战略收缩。



从这点来看,巴菲特虽然还是唱多美国,但是他也看到了问题所在。

我们说美债的利息现在非常高,甚至达到了5.5%,美债仅一年的利息就高达1.75万亿美元,而美国2023年的财政收入仅仅4.4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美债一年2万亿甚至更多的发行速度,要不了20年,美国的财政收入连美债的利息都不够付了。

那时候美国真要面对国家破产的窘境。



实际上,巴菲特用很隐晦的言语表达美债没有问题,实际上还是想让全球继续接盘美债,毕竟巴菲特自己的公司,甚至低息融资日元,买入美债,一旦美债出问题巴菲特的神话自然不复存在。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看某个人说什么,而是要分析他言论背后所代表的利益,要看他做什么。

那么,巴菲特说的财政赤字,背后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呢?



一个自然就是马斯克的观点,那就是“节流”,即减少开支;二就是开源。

节流大家可能都能推断美国需要做什么?

那就是减少长臂管辖,缩减全球的军事基地,减少拱火乌克兰、以色列、台岛、菲律宾等等。

减少国内行政开支,不要再拿州或者联邦政府的雇员增加来充非农数据。



另外,减少贸易壁垒,减少进口支出,减轻美国老百姓的物价负担,这才是真正的治标又治本。

开源是什么呢?

就是增长美国的财政收入,我们上文提到,美国仅美债利息支出就高达1.75万亿,实际上,2023年全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就高达1.7万亿美元。

比2022年增加了2.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约23%。

由于美国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所得税、社保税、公司税三大块,现在美国的税收还不断呈现下降趋势,和美债增长完全相反。



2023年,美国联邦财政总收入4.88万亿美元,比2022年减少4570亿美元,下降约10%。

现在回头想想美国为什么要限制中国的高科技企业?

目的就很明显了,那就是害怕中国抢走这些高附加值产业的利润,进而压缩美国的税收收入。

但是美国自己不好过就打压别人的是不对的,如果要这样,那全球只能回到“丛林法则”,谁的拳头硬谁说算。



美国自己制定的贸易规则,自己肆意违反,没有任何公平可言,只要美国需要,无论是制裁他国还是收割他国,造成别国金融动荡,都是根据美国的利益需求。

这一做法必须改变,这和马斯克要求美国缩减开支的说法相似。

无论美国如何做,我们自有自己的做法,如今,我们还持有7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我们该怎么办呢?

多极化还是生灵涂炭

我们从俄罗斯和日本最近的情况来看,很明显不是很乐观,冻结和使用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收割日本就能看出,为了保持自己的金融稳定,美国很可能狗急跳墙。



因为美国一直表示和中国脱钩,一旦美国走到死胡同,俄罗斯就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目前,为应对自身危机,美国势必会进行对外掠夺,无论是以前的八国联军还是如今的美元潮汐,背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作为竞争者,中国现在成为美国的唯一的主要目标。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中国仍持有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的美国国债,犹如一颗悬而未决的定时炸弹。

因此,我国为何近年来持续降低对美的投资并不难理解,显然,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早已启动了经济防御措施,避免重蹈日本俄罗斯的覆辙。



我们最多的时候持有美债超过了1.3万亿,随着上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继续减持美债约7750亿美元。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可能会排到英国之后,实际上,中国抛售美债最大的接盘侠,就是美国国内的民众,美国自担美债风险,这符合全球的利益。

美国必须经历阵痛,才能保证国家的平稳,现在美国通胀严重、赤字飙升、经济脱实向虚,这些都导致了美国不得不借债度日,很明显,这就是庞氏骗局。



这位这种不可持续的债务增长规模,一定有破产的一天,结局无非两种。

一是美国不放弃霸主地位,推倒重来,继续走一战二战的老路生灵涂炭。二是和平过渡,接受多元化的世界,各国互相合作,求同存异,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

当然作为我们来讲,我们自然是要做好两手准备,美国的衰弱自然意味着中国的崛起,但是我们已经多次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对外扩张,几千年的中国史,早已经证明了这点,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踏踏实实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要被外界干扰打断,美国就毫无办法。

消息来源:
《德媒: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加剧美国债务风险》参考消息5月5日消息
《超千亿美债拍卖,美国债市本周再临考验》华尔街见闻 5月6日消息
《马斯克警告:若美国债务继续增长,美元终将一文不值》新浪财经环球市场播
《巴菲特谈美债:不担心美国债务规模,而是担心财政赤字前景》5月5日澎湃新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养老院老太太被水饺噎死,工作人员收拾遗物惊呼:她竟如此尊贵

养老院老太太被水饺噎死,工作人员收拾遗物惊呼:她竟如此尊贵

华人星光
2024-06-06 11:35:02
哈登赴隆多婚礼,新女友抢到捧花!NBA巨星惊恐瞪眼,赶紧逃离

哈登赴隆多婚礼,新女友抢到捧花!NBA巨星惊恐瞪眼,赶紧逃离

梦与体育
2024-06-10 10:07:35
在假话横行的年代,讲真话无异于自杀!

在假话横行的年代,讲真话无异于自杀!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4-06-03 11:23:28
杨紫《国色芳华》与《墨雨云间》6处雷同!80%重合,于正占了先机

杨紫《国色芳华》与《墨雨云间》6处雷同!80%重合,于正占了先机

小路杂谈
2024-06-10 17:54:31
掘金后悔没有4000万续约戈登,如果打完季后赛,戈登敢要50

掘金后悔没有4000万续约戈登,如果打完季后赛,戈登敢要50

篮球迷家族会
2024-06-10 12:12:29
炸裂!高考考场外的显眼包妈妈火了,考生儿子却尴尬的不知所措!

炸裂!高考考场外的显眼包妈妈火了,考生儿子却尴尬的不知所措!

智学园
2024-06-10 16:15:44
真诚发问!谁会觉得Kendall Jenner不美呢?

真诚发问!谁会觉得Kendall Jenner不美呢?

综艺不八卦
2024-06-10 12:03:32
穆帅释怀?罗马月底前必须赚1000万解财政限制,被迫卖出当家射手

穆帅释怀?罗马月底前必须赚1000万解财政限制,被迫卖出当家射手

里芃芃体育
2024-06-10 09:47:10
无语!电商遇“奇葩”要求仅退款211祝孩子考211,一句话客户秒怂

无语!电商遇“奇葩”要求仅退款211祝孩子考211,一句话客户秒怂

看晓天下事
2024-06-09 13:28:32
苹果WWDC 2024明日凌晨开幕 全新AI全家桶将亮相!

苹果WWDC 2024明日凌晨开幕 全新AI全家桶将亮相!

手机中国
2024-06-10 11:14:06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孩子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钱,3000块对付一年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孩子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钱,3000块对付一年

红丽说教育
2024-06-07 15:16:50
美媒:这才是美军对中国焦虑的“主要原因”

美媒:这才是美军对中国焦虑的“主要原因”

环球网资讯
2024-06-09 20:29:30
国外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女主播们露球播报,观众每天都会准时收看

国外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女主播们露球播报,观众每天都会准时收看

影孖看世界
2024-05-11 20:23:58
澄清安帅言论!皇马官方:仍将按计划参加2025年FIFA新版世俱杯

澄清安帅言论!皇马官方:仍将按计划参加2025年FIFA新版世俱杯

直播吧
2024-06-10 21:12:12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大风文字
2024-06-03 10:27:47
事实证明,王阳的下场,让人看到了娱乐圈冰冷残酷的不公平

事实证明,王阳的下场,让人看到了娱乐圈冰冷残酷的不公平

闻星盼夏
2024-06-09 18:05:02
凌空斩出鞘,4分钟2球,4-0大冷门,世界第48横扫世界第29

凌空斩出鞘,4分钟2球,4-0大冷门,世界第48横扫世界第29

侧身凌空斩
2024-06-10 04:34:16
以色列令人肃然起敬:成功解救中以混血女孩,哈马斯遭4大打击

以色列令人肃然起敬:成功解救中以混血女孩,哈马斯遭4大打击

大风文字
2024-06-09 10:46:53
真是少见!美专家竟然一致认为,若台湾回归美国只有一条路可走

真是少见!美专家竟然一致认为,若台湾回归美国只有一条路可走

大国纪录
2024-06-06 08:22:28
炸毁两架苏-57和两套防空系统?这回俄罗斯战斗机更不好卖了

炸毁两架苏-57和两套防空系统?这回俄罗斯战斗机更不好卖了

鹰眼Defence
2024-06-10 17:55:51
2024-06-10 22:08:49
关权教授聊经济
关权教授聊经济
关注经济发展,公平正义,社会进步,世界和平
474文章数 8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三年没买房,省了不止一百万

头条要闻

宝妈花518元雇大学生背娃爬泰山 涉事大学生发声

头条要闻

宝妈花518元雇大学生背娃爬泰山 涉事大学生发声

体育要闻

独行侠绿军会师总决赛 他成了最尴尬的人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科技要闻

苹果开发者大会今晚开幕,iOS 18即将登场

汽车要闻

营收99亿亏损50亿+ 蔚来一季度财报出炉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艺术
亲子
公开课

家居要闻

柔和婉转 让阳光洒满空间

房产要闻

顶流地段+顶级户型!香港半山豪宅,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压舱石!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亲子要闻

40岁挣到100万可以躺平吗?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