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随着海水变暖,一种奇怪的虫正在太平洋大肆繁殖

0
分享至


图片来源:NAA

撰文 | 二七

审校 | 不周

作为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一名渔业生物学家,理查德·布罗德尔(Richard Brodeur)已经在海边做了几十年的研究和调查工作,但直到2014年,他才第一次在俄勒冈州见到了火体虫(pyrosome)。

这是一种长相颇为奇怪的浮游生物,看起来就像只有一端封闭的管子,或是一根半透明的黄瓜。在当地,渔民也会称这些奇怪生物为“海黄瓜”或是“小熊软糖”。布罗德尔曾听说过这种生物,甚至曾在加利福尼亚州沿岸亲眼见到过,但这还是他第一次在俄勒冈见到它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4年只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布罗德尔时不时又会见到新的火体虫。而到了2017年,事情突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火体虫开始大规模出现。在一次调查巡航中,研究者在短短5分钟里,就用网拖上来了6万只火体虫。一名研究人员将GoPro相机固定在网上,从船的一侧放入海中。他震惊地发现,海面下密布着火体虫,甚至在100米深处的海水中都能看到火体虫——这是因为他们的网只能放到水下100米深,这是设备的极限,而不是火体虫的极限

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资源合作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詹妮弗·费舍(Jennifer Fisher)曾与NOAA合作,在2017年5月参与了一次调查巡航,她回忆道:“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火体虫……没有别的东西了,只有它们。”费舍曾经非常确定蟑螂会在世界末日中幸存,而在这次旅程后,她将火体虫添加到了名单中


图片来源:NOAA Fisheries

最大个体

如果不看如此恐怖的数量,单看火体虫本身,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生物。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所看到“每一个”火体虫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无数微小的个体(也被称为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群体生物。每个小小个体只有几毫米长,结构就像一个自带滤网的管子。当海水从一端进入,其中的细小颗粒就被滤网捕获,成为了火体虫的食物。在必要的时候,火体虫还可以从群体的开口处排出海水,推动整体的运动。

尽管由无数个个体组成,但所有的个体都起源于同一个胚胎的克隆,共享完全一样的基因,因此火体虫也被认为是已知最大的浮游生物之一。其中最大的棘刺纹火体虫(Pyrostremma spinosum)最长可达30米,人类甚至可以在它的“管子”内部游动。而布罗德尔在俄勒冈州看到的则是另一种体型更小的大西洋火体虫(Pyrosoma atlanticum),最长可达60厘米左右。

但问题在于,理论上大西洋火体虫只会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岸,北纬34°以南的地区。然而从2014年开始,这些火体虫一路向北,来到了俄勒冈州沿岸,北纬42°以北的位置。在2017年这场大暴发后,甚至在阿拉斯加州沿岸都能看到火体虫。

视频来源:Hilarie Sorensen

海洋热浪

伴随着这些火体虫同时出现的,是一场强烈又持久的海洋热浪。从2013年开始,太平洋东北部一片水域的温度异常上升了约3摄氏度,这处热浪被命名为“斑点”(The Blob)。随后,这些温暖的海水很快沿着北美太平洋沿岸向南传播,覆盖了整个北美西海岸。而在2019年,“斑点2.0”再次形成。这些接连不断的热浪事件,使过去十余年间东北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异常温暖的状态,引发了太平洋鳕鱼数量锐减、金枪鱼向北迁移,以及海鸟因饥饿出现大规模死亡。


图中深红色区域代表异常温暖的海水(图片来源:NOAA)

尽管带来了如此多的灾难,这场接连不断的海洋热浪中似乎也存在受益者——主要就是大西洋火体虫。事实上,目前研究者还不能确定,火体虫的大量出现是否是海洋热浪的直接结果,但它们似乎喜欢温暖的海水,并且温度的变化与火体虫的明显增加同时发生。这对火体虫来说似乎是件好事,但问题在于,火体虫的异常数量改变了能量在整个食物网中的传递方式

死胡同

最近,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迪伦·戈麦斯(Dylan Gomes)和合作者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他们对这场剧烈海洋热浪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布罗德尔也是作者之一。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海洋热浪的影响,研究团队利用1999-2022年当地生物调查期间收集的整个海洋食物网的新数据,更新了生态系统模型,并比较了最近一系列海洋热浪前后,食物网运作方式发生的变化。

他们发现,“对生态系统的最大扰动是由火体虫丰度的急剧增加驱动的,这导致了整个食物网在中低营养级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快速增加的火体虫消耗了过多能量,其它位于食物网底层的物种,如一些浮游螺类、小型水母、磷虾、沙丁鱼等,在海洋热浪时期消耗的食物量大幅下降,这不仅可能导致了它们自身的数量减少,还会使肉食性水母等更高一级捕食者的食物来源减少,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图片来源:NOAA Fisheries

火体虫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大规模的影响,最大问题在于,火体虫摄入的能量不会再流向更高的营养级。模型显示,超过98%的火体虫生物量最终会直接沉入海底,不会再被其他生物吃掉。“它们体内的大部分能量和营养物质最终都会被困在海底,”戈麦斯说,“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一个死胡同——生态系统中的任何其他生物都无法获得火体虫的能量。”


图片来源:NOAA Fisheries

目前,研究者还不清楚为什么当地生物不肯以火体虫为食。一种可能的原因是火体虫本身能量含量很低,吃起来“不够划算”。虽然也会有一些捕食者以同样是凝胶状的水母为食,但研究者怀疑,火体虫的口感“可能比水母更硬,吃起来不太好吃”。研究者还推测,另一种可能性是火体虫对于当地的食物网来说过于新鲜,捕食者还没有作出反应。

但无论原因如何,如今火体虫依然在食物网中源源不断地吸取能量。根据NOAA的统计,自热浪开始以来,该地区奇努克鲑鱼捕捞量下降了67%,鳕鱼也出现了类似比例的下降。不过,研究者也提醒,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热浪就是导致鱼类数量下降的全部原因,因为鱼类种群数量可能因多种原因变化,包括自然存在的周期。戈麦斯还警告说,该模型尚未包括诸如海水变暖时氧气含量下降等因素。

无论如何,“这是试图了解海洋热浪如何改变东北太平洋生态系统的第一次尝试。”戈麦斯说。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6263-2#ref-CR15

https://afs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fsh.10273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37578

https://www.dailyastorian.com/archives/gazette/news/pyrosomes-the-borg-of-the-ocean/article_c3505815-8fd2-56d4-a238-412f7b6cc0b7.html

https://www.nps.gov/articles/theblob.htm

本文经环球科学(huanqiukexue)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康阳债务清零!退出国米后获赔8.6亿,建行20亿贷款也不用还了

张康阳债务清零!退出国米后获赔8.6亿,建行20亿贷款也不用还了

十点街球体育
2024-06-05 17:21:11
领导潜规则女下属后续:公司曝光,女主真容被扒,离职员工曝猛料

领导潜规则女下属后续:公司曝光,女主真容被扒,离职员工曝猛料

360度评说
2024-06-05 20:30:22
印度总理莫迪提交辞呈

印度总理莫迪提交辞呈

新京报
2024-06-05 17:21:23
王一博王阳事件升级,王一博被扒出浑身长烂疮,400多天未进组

王一博王阳事件升级,王一博被扒出浑身长烂疮,400多天未进组

花哥扒娱乐
2024-06-04 21:35:27
这是春秋航空?还以为是麻辣烫菜柜!网友:不止嘴硬,身上也硬了

这是春秋航空?还以为是麻辣烫菜柜!网友:不止嘴硬,身上也硬了

鬼谷子思维
2024-06-05 18:18:58
菲总统“怒”给谁看?

菲总统“怒”给谁看?

直新闻
2024-06-05 17:16:54
拜登:中国经济“正处于崩溃边缘”,网友反击:就看谁先倒下了

拜登:中国经济“正处于崩溃边缘”,网友反击:就看谁先倒下了

大风文字
2024-06-05 16:37:14
英媒:孙兴慜是穆帅首签人选之一,费内巴切正在评估

英媒:孙兴慜是穆帅首签人选之一,费内巴切正在评估

懂球帝
2024-06-06 05:57:11
队长,别走!安帅劝34岁老将留下:皇马备好合同,等他签字

队长,别走!安帅劝34岁老将留下:皇马备好合同,等他签字

叶青足球世界
2024-06-05 16:07:37
41岁吴昕与38岁郑凯姐弟恋被狗仔曝光,疑似两人已同居

41岁吴昕与38岁郑凯姐弟恋被狗仔曝光,疑似两人已同居

文艺圈娱乐号
2024-06-05 10:41:09
说说济南事件

说说济南事件

林孤小姐
2024-06-04 19:46:06
终于出炉,国足23人名单诞生,伊万压哨放弃3将,艾克森+1米9锋霸

终于出炉,国足23人名单诞生,伊万压哨放弃3将,艾克森+1米9锋霸

北门儿
2024-06-05 18:53:34
泽连斯基向中国道歉,称对中国发表错误言论

泽连斯基向中国道歉,称对中国发表错误言论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6-05 20:46:15
波音与NASA成功发射"Starliner"飞船 宇航员将于明天抵达国际空间站

波音与NASA成功发射"Starliner"飞船 宇航员将于明天抵达国际空间站

cnBeta.COM
2024-06-06 00:53:05
房贷月供9300,一家三口晚饭9.5元  网友集体劝:把房子卖了吧

房贷月供9300,一家三口晚饭9.5元 网友集体劝:把房子卖了吧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05 15:10:40
美驻乌使馆发警告:有美国国籍也没用,别来!

美驻乌使馆发警告:有美国国籍也没用,别来!

观察者网
2024-06-05 15:25:03
有小学老师自曝工资已停发:不只自己,全区几十所小学工资全部停发

有小学老师自曝工资已停发:不只自己,全区几十所小学工资全部停发

西游日记
2024-06-05 09:39:51
618搞得太便宜,京东被骂上热搜

618搞得太便宜,京东被骂上热搜

电商报APP
2024-06-04 09:19:53
隔夜不能吃的东西一定要牢记,归纳一清二楚,看看吧

隔夜不能吃的东西一定要牢记,归纳一清二楚,看看吧

养生讲堂专席
2024-06-05 20:52:41
90年代她们“满眼都是光”!千禧年后的她们“眼里满是疲惫”?

90年代她们“满眼都是光”!千禧年后的她们“眼里满是疲惫”?

缤纷糖果屋
2024-06-05 18:14:06
2024-06-06 08:40:49
万物杂志
万物杂志
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
2591文章数 1036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多地省领导检查高考准备工作 海南迎来考生最多的一年

头条要闻

多地省领导检查高考准备工作 海南迎来考生最多的一年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特步和七匹狼世纪联姻 家族身价超600亿?

科技要闻

首次超越苹果!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房产
时尚
健康
艺术
公开课

房产要闻

新房交易再冲高!三个月1.7万套、157万㎡,海口楼市又行了!

夏季穿搭要轻薄凉爽,备好这三种经典上装,搭配对了很时尚洋气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