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朴素”的耶伦,给中国上了一课?

0
分享至


走两步,没病走两步?

——赵本山小品《卖拐》

耶伦访华,动静不小。

她在广州下飞机,手里拎个包,左肩斜背个挎包,像个进城的大妈,很快,社媒掀起一股吹捧她的热潮,有人夸她朴素,要官员们学习,有人则说她在作秀。

她在广州的第一顿饭,吃的是老字号陶陶居,还用了筷子。随后,她开始给中国经济上课了,据说在广州期间,耶伦批评中国“产能过剩”就有五次之多。

“产能过剩”,是庙堂讨论最多的,“成果”也不小,社媒再次撕起来,一些学者大V出来说,美国人真好,给中国经济出谋划策。

饭局和挎包的事不说了,闲扯两句耶伦的“产能过剩”。


供给侧改革

“产能过剩”这个词,更像是中国教材里的用词,按马克思的说法,“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很有规律,隔一段时间它就来一波。

可是,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一般不会这么说,比如凯恩斯,会说“需求不足”。

耶伦作为美国货币政策掌门人,置西方经济学教材里的“需求不足”不用,却跑来用了马克思喜欢的“产能过剩”这个词,打了一波“左牌”。

很显然,是要把锅甩给中国。

毕竟,“需求不足”更像是你美方的责任,是买家的锅——没钱了,中国商品买不起了。

而“产能不足”,看来就更像是卖家的锅——是中国的这个生产国,产了过多商品。


其实,美国人谈“产能过剩”这事,都谈半个世纪了。

1970年代,美日双方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美国也是以“产能过剩”这套说辞批评日本的。

为了应对美国的批评和不断发起的制裁,日本也提出了一个新词:供给侧改革(你没看错,日本人首创)。

这词,顾名思义,就是对制造业供给端的“产能过剩”、能耗过多、污染严重、创新不够等问题,进行调整、升级。

但本质来说,供给侧改革,是日本迫于美方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这词有主动追求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这样积极的一面。中国提出相同的口号,就是为了这积极的一面,而非受制于谁的压力,这是两国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区别。

这个区别很重要。

产能过剩确实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把去产能放在了第一位。前两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新班子要继续“三去一降一补”。

但是,美国要求的那种“去产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日本的供给侧改革,也不能算是失败,自1980年代开始,日本制造业摘掉了模仿、抄袭、低质的标签,很快就以精密、高科技和技术先进著称了。

但未预料到的负面效应,也非常严重:

其中,日本供给侧改革,本质不是调整结构,而是在美国要求下不断做减法,反而造成了优势产业转移、制造业成本上升的现象,这是最典型的“负面效应”之一。


去产能陷阱

我们以日本曾经的支柱产业——钢铁为例。

1976年,日本配合美国钢铁协会的要求,签署了《特殊钢进口配额限制协定》,降产、限价。为此,日本政府限制钢铁制造业产量,通过补贴、税收等方式转移产业工人,可结果是:

01)整个钢铁产业停滞。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钢铁年产量就达到1亿吨,但限制发展后,50年过去,其年产量还停留在1亿吨,而与之相对,中国从70年代1000万吨,达到今日10亿吨,形成碾压之势。

02)拖累其他行业停滞。

钢产量上不去,会严重制约其他产业的成长,需要大量钢铁的产业,尤其是一些快速成长起来的行业,对钢材需求暴涨,而国内又没有,那就必须向国外进口,这样一来,势必增加成本,从而可能丧失竞争力。

而在日本限制钢铁产量后,中韩的钢铁产量暴增,与此同时,一个对刚铁需求量极大的行业,也就是造船业,日本也丢掉了优势。

战后的日本,曾是全球造船业巨无霸,1971年份额占全球一半以上,然而今天已经被中韩超越,新接订单量不足全球10%,现在中国是全球造船业之首,其次韩国。


03)错过新生行业。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成就的,就是有时候不仅需求决定供给,供给也会“制造”需求。

一句话,有时候行业太卷,东西廉价卖看似难受,但是很多新行业,新需求,都是这种环境下被活生生“卷”出来的。


比如在房地产投资热潮结束后,卷到极致,便宜到贱卖的钢铁原材料,按目前市场,可能会出现过剩的现象,但保不齐它就会催生新的行业、新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在印尼建造的第一条高铁去年正式开通。

高铁这东西,美国本土试了无数次,钱花了天文数字,就是搞不出来,无他,美国生产这种东西太贵。

而中国有技术,更拥有完整产业链,有更加便宜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印尼就可以造出高铁,以后也可能拿下更多单子,因为制造成本已经被“卷”到足够低。


所以小结下,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产能过剩”算是个负面词汇,但从日本的供给侧改革的经验来看,我们要注意到其中的“去产能陷阱”,更加辩证和全面地看待这事。

二战以后的日本,本质是美国的附庸,国内产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需求、货币结算系统。所以美国一发飙,它就瑟瑟发抖。

今天,老美又用同样的“产能过剩”的说辞,来批评和限制中国。说到底,也是历史惯性使然。只是,中国不是日本。

这几天,我看耶伦在不同场合,频繁地提到中国的“产能过剩”,一副高高在上、教训人的模样,以至于我有点搞不明白她到底是怎么想象中国与美国之间角色关系的?她还以为中国是一威胁就屈服的日本吗?

说到这,我又想起,2021安克雷奇中美战略对话,老美使用的那个短语:“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即“从实力地位出发”。近150年来,中国受够了被列强欺凌、威胁的鸟气,所以无论是情感或理智,都对这种霸道说辞都极其反感和厌恶。

我只能说,美国有些政客,是真不了解它自以为的“最大竞争对手”“最大威胁”,或者也没兴趣了解,还是习惯过去被人捧着宠着的单级帝国心态。如此,造成误判,也就不奇怪了。


空洞化

我们回到“产能过剩”这个话题。

还是以日本为例。当年日本因为“产能过剩”搞供给侧改革,以为改了,就能让美国闭嘴,然后敲开美国市场需求大门,但事实不是这样。

当日本的产业往上走,美国还是不高兴的。所以1960年代,美国限制的是日本的棉纺织业,1970年代限制钢铁、收音机,到了80年代后就开始限制电视机、小汽车,进入90年代后,又开始限半导体、芯片。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一觉睡醒,美国又来让你“去产能”了。

日本无论怎么改、升级,美国都不高兴。所以日本企业,只能全面缩减实体产业,转向资本输出,或者海外直接投资,造成海外产业繁荣、国内制造业“空洞化”的景象。

资本输出方面,美国人也不让其够买自家的核心、高精尖的产业,只允许购买洛克菲勒大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之类的软性资产。

总之,想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消除所谓的“过剩产能”焦虑,然后让美国满意,那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说辞,你大可以将其理解为抬高贸易保护壁垒的预警。

对日本来说更麻烦的,是随着美国贸易保护壁垒提高,关上市场大门,日本制造业越来越难做,利润率大跌,加上国内的所谓“供给侧改革”,又不断限制日本的产业,这样,就促使日本产业“脱实向虚”。

——倒不一定单指金融或保险业占GDP比重上升,主要是指资本从制造业抽走,变成更为保守的银行存款,或投机性的炒汇资金,比如著名的“渡边太太”现象。


——渡边太太,指日本长期低利率,日本家庭主妇拿着家庭资金去炒外汇。

楼市、股市、债市、汇市,是今天日本经济最热门的话题,至于在新能源浪潮、互联网大潮和智能手机大潮中,日本还有啥值得骄傲的产品,似乎就没人再关心了,这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出大量风靡全球的电子、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品牌的日本,似乎是两个世界。

我不是说去“过剩产能”的供给侧改革不好,也不是说供给侧改革是导致日本制造业“空洞化”的唯一因素。只是想说,万事有个度,也别迷信经济学中“产能过剩”之类的说辞,应该更全面更立体地看待。

别看逻辑推演,还要看前人走过的路、留下的教训嘛。


世界工厂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产能,输出全球市场70亿人,并不过剩。

比如钢铁产能,卖给现阶段的中国或美国,也许是有过剩的情况,可如果出口到非洲、拉美呢?它还过剩吗?

实际上,今天中国丰沛的工业产能,已经惠及全世界,这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造车,汽车供应链用的热压钢板,美国价格是1630美元/吨,中国的价格是799美元/吨。

我们的成本不到美国一半,再出口到全世界,不就让更多人买到了更便宜、性能又更好的小汽车了吗?

耶伦真想帮中国解决“产能过剩”,很简单,停止阻挠中国商品输向全球的步伐,把市场进一步向中国放开,自然就解决了。

可她是不肯的。

耶伦在意的,从来不是中国的产能过剩,她只是不希望,这些产能留在中国。

她一直想让产能转移回美国,或者印度这样的新兴工业国。

以苹果为例,其实它2014年就开始筹划将产业链供应商“分散化”,以防止过度集中到某一个国家。尤其口罩那几年,更是加速了库克搞这事的步伐。

可问题是,这么多年了,中国没有限制苹果,只是它一直转不出去。


截至到2023年,苹果产业链供应商,中国依然占据大头,98家,努力多年的印度只有14家。而且印度供应商使用的零部件,约有90%自中国进口。

原因是什么呢?是中国劳工便宜吗?当然不是。印度的人工成本,是中国的1/4,但印度制造一台iPhone的成本要比中国高10%。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产业链真的完整且丰沛——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过剩”,当然技术也好,工人也熟练,能足够抵消人工成本上升,让苹果欲罢不能。

另外,中国市场足够大,能有力地支撑如此完整而丰沛的产业链,截至2023年,印度有2家苹果零售店,美国272家,中国56家,至于营收,印度更是不及中国1/10。

所以什么叫“产能过剩”?中国产的iPhone过剩了吗?如果不在中国生产,包括美国人自己,都要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苹果手机。


赏饭

延伸开来,多说几句。

现在老美精英,有一种迷思,觉得把制造业产业链产能,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就能更大程度降低风险。

但这实际是“迷之自信”。

他们还像过去一样,把美国想象成地主老财,手里揣着大把钞票,要买东西过潇洒日子,想雇佣谁就雇佣谁,想开除谁就开除谁,无非就是选个更听话更便宜的“打工人”,选择谁,就好像是给谁“赏饭吃”。

这次耶伦来中国,一直强调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一个如此荒诞又做不到的事情,弄得好像是美国给了中国多大恩惠似的,实际还是一种“赏饭”心态。

真实的情况是:像日本韩国这样的“打工人”他们可以随意操控,今天的中国可不吃这一套。

一方面,是美国自己,早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富裕,虽然依旧维持着奢侈的生活,还保持一种很有钱的错觉,可实际早就因为寅吃卯粮而债台高筑,债务上限的额度,一次次抬高,光利息都快超军费了,每100天国债上限就抬高1万亿美元,就这么离谱。

——正是因为它债务高,所以才越是关心“风险”和“安全”,才越怕中国要挟、抬价。作为财长的耶伦,大概比谁都清楚这点,千里迢迢来中国,不容易。

但另一方面,是今天的中国,真就没法替代。

我们前面说过,中国的优势,不仅仅在于产业链完备丰沛、技术好,还在于它本身的市场需求足够大,生产和消费的体量,都是日韩这样的国家体量无法比拟的。

印度的体量也大,但这么多年了,又是英语优势又是扶持的,它起来了吗?不就因为它起不来嘛。

而且,印度的骚操作,是让你“印度赚钱印度花”,去他们那里生产建厂,分分钟连本钱都没收了,哪里是什么分担“风险”,这不分明给自己找“风险”吗?

自内地搬过去的苹果供应商纬创,去年不就撤离印度,把厂卖给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了吗?

对比一下,中国的营商环境,已经不错了。

正因为中国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所以其他的“打工人”,比如东南亚和墨西哥,即使接到了老美的生产订单,也没法弄,因为他们发现,如果自己重新架生产线开工生产,成本远远比不了中国,还不如从中国进口,贴个牌,再出口到美国。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东盟和墨西哥自中国进口贸易额,会突然攀升。


另外,最近几年,因为发债、巨量财政刺激,老美有钱的错觉也更加严重了,所以也更有动力“去中国依赖”。

像股价暴涨了不知多少倍的苹果,就非常典型,最近几年愈发活跃,好像急不可耐地要从中国抽离出供应商至越南或印度,甚至不惜鼓动内地本土企业去印度或越南设厂。

中国不少苹果供应商,实际就是靠着给苹果代工而发展起来的,一旦失去苹果的订单,很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所以苹果如果有要求,他们也不敢不从。

其实苹果,就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最有代表性的实力象征,有技术有品牌有创新还有钱,选择谁“代工”,谁就像得到“福报”,“打工人”一点脾气没有。

当年的日本,还有亚洲四小龙,都是这样,美国说扶谁就扶谁,说抛弃谁就抛弃谁。

但问题是,时代变了,今天的美国早已不是苹果了,就连今天的苹果也要担心市场被华为这样的竞品抢了市场。


去工业化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正确看到“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去产能,必须建立在国内的“调结构”之上,无论扶植新兴行业,还是产业升级向高端发展,还是促进就业,扩大国民收入,都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消化产能。

而不是走日本踩过的坑,把产能当包袱甩出去,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

其实不止是日本,发达国家历史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一般也普遍伴随着“去工业化”的过程,无论美国、欧洲都是如此。

在今天,几乎所有经历了高速的制造业增长的国家,都出现了“去工业化”的现象,看起来,是一个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但真是这样吗?

其实“去产能”,也有很多类型的。有的是自然的产业升级,有些是病态的,不正常的。所以供给侧改革,一定是渐进的,防止病态的、不正常的“去产能过剩”,是应有之义。

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去工业化”“去产能”,不能牺牲一国竞争实力根基,更没理由迎合竞争对手的需求“去产能”。

过早过猛“去工业化”都不可取,过早的例子,以巴西、哥伦比亚这类拉美国家最为典型。

巴西工业化曾经非常成功,1968年到1974 年,巴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被称为“巴西奇迹”,很快实现从农业国向新兴工业国的转型,也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但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这巴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进入80年代后,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

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从1947~1960年的7.3%、1961~1980年的7.35%,大幅下降到1981~2010年间的2.60%。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去工业化”,巴西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迅速下滑,1994年,巴西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有40%和23.66%。

而到了1995 年,这两个数字就突然暴跌至 27.53%和18.62%,与此比较,服务业等增加值的GDP占比,则出现相反的趋势。

原因是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亚洲(主要是内地)这边的工业化发力了,且在税赋、利率、信贷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而恰在这时,巴西政府吹上了重福利、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电吹风”,变相“去工业化”。而资本是逐利的,没利润或者利润低,它就从工业和制造业领域抽走了。

你巴西不要的产能,都被东亚拿走了。多年过去,发展也被甩在身后了。


忽悠

关于“产能过剩”这事,我原来以为大家有基本的共识。

但这次耶伦来了以后,却有很多人,特别乐意追随耶伦、戴琪这类立足美国利益之人的暴论。

我前天看一大V,说耶伦这次来,是为了帮中国脱困。因为中国“产能过剩”,快要危机了。

我辩论“产能过剩”这个概念,不是反对“去过剩产能”,只是想说,“过剩”是个相对的概念,你得严格去限定,且要动态地去看,不能静态,同时充分参考前人的教训,不能只听竞争对手瞎忽悠。

比如访华前,耶伦就在美国佐治亚州声称,中国电动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出口激增”,可能会给美国带来问题,中国的“过剩产能”正伤害美国企业和工人。

还有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在布鲁塞尔宣称,中国钢铁、铝、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产能过剩”令人担忧,特别是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给了欧洲采取措施的动力。

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电动车领域,老美早就搞贸易壁垒了。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动汽车根本没进入美国市场,自然也就不存在中国电动车的“产能过剩”冲击美国市场的问题。

另外,直到今天,电动车占中国汽车比例也不足10%。而且年年都在大幅度增长,光中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就足够大。

与其说“产能过剩”,不如说“产能不足”,华为小米亲自下场,就是明确的信号。

不要小看顶级企业家的判断,能让他们集体蜂拥入场的,通常都是蓝海行业,能看到快速增长的前景。

而美国电动车的问题,恰恰是去工业化后,产能不足。

君不见,以前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在内华达时,年年都苦于产能不足,买车要排队几个月。

而在上海一建厂,问题就迅速解决了,业务也高速扩张。


美国本土产能不足,代价就是电动车成本特别高,卖的特别贵。

截至2023年,电动汽车在美国均价高达5万美元,比油车贵多了。而且因为美国油车利益集团阻挠,拜登批准的75亿美金建造20万个充电桩、5000座充电站计划,据说实施两年多来,只建了区区7座充电站。

如果美方能够放开市场,让中国电车进美国市场冲一冲,就像当年特斯拉进中国,肯定是有好处的,美国普通人受益,可以开上更便宜性能更好的电车,也会大大推动美国充电站普及,从而带动能源革命,岂不美哉。

可实际上呢,美国却是对自由贸易进行各种限制。

总之,自耶伦嘴里说出什么中国电车“产能过剩”,就非常扯的一件事,也是无的放矢。


定价权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产能过剩”这事,你但真的要非常小心“去产能”,因为这涉及定价权问题

只有把“产能”抓在手里,才能有定价权,才能有安全,才能保证工业价格稳定。

比如石油,现在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但它还是要进口,而且还有大量储备。实际上,你储备了那么多石油,那不就是“过剩”吗?它为什么不去掉?

因为石油是战略性资源,只能“剩”不能“缺”,甚至“刚刚好”都不行。其价格的波动,会严重影响和干扰工业生产。

再举个例子,钻石。戴比尔斯这家公司掌握了世界80%的钻石产能,所以它掌握了钻石的定价权,整一两句骚情话就能赚取丰厚利润了。

但实际上钻石不就碳吗?现在中国这边的工厂已经掌握人工生产技术。所以从去年开始,钻石价格暴跌,戴比尔斯的垄断被打碎了,也不再“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了”,有人开玩笑说,未来买肥皂送钻石。


河南的人工钻石生产车间

对于钻石行业,中国人掀起的“过剩”浪潮,我只能说,过剩的好,过剩的妙。

所以你看,这就是掌握产能的重要性。背后,涉及到定价权。

再举个充足产能安全性的例子。大家还记得口罩期间吧,有段时间,我们快速地修建大量临时医院,还生产了充足的医疗设备。

以至于全世界都跑来我们这边进口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试剂,以全球疫苗为例,有一半是中国制造的。

《道德经》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以,耶伦的小挎包里卖的什么药?不是很清楚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老师”在4岁女儿手背画图案,女儿很得意,爸爸一看却立刻报警

“老师”在4岁女儿手背画图案,女儿很得意,爸爸一看却立刻报警

华人星光
2024-05-30 16:50:46
拜登大祸临头了?中方对美重磅反击,这次不是美债,美国彻底破防

拜登大祸临头了?中方对美重磅反击,这次不是美债,美国彻底破防

关权教授聊经济
2024-05-31 19:40:02
中国制裁美国军火商究竟有没有用?看看今天的洛马就知道了

中国制裁美国军火商究竟有没有用?看看今天的洛马就知道了

忠诚TALK
2024-05-27 09:37:48
1958年,一名干部斗胆问毛主席:您相信1亩地能产几万斤粮食吗?

1958年,一名干部斗胆问毛主席:您相信1亩地能产几万斤粮食吗?

南书房
2024-05-24 19:10:02
江苏女子因长得太漂亮,老公不让出门工作,女子:不让出去太难受

江苏女子因长得太漂亮,老公不让出门工作,女子:不让出去太难受

娱乐洞察点点
2024-05-31 15:00:08
重庆冠军赛:2大世界亚军惨败出局,陈梦剃光头,国乒4场轰12-1!

重庆冠军赛:2大世界亚军惨败出局,陈梦剃光头,国乒4场轰12-1!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5-31 15:20:18
CCTV5直播!欧冠决战,皇马3将冲击金球,多特夺冠=助攻梅西获奖

CCTV5直播!欧冠决战,皇马3将冲击金球,多特夺冠=助攻梅西获奖

宝哥精彩赛事
2024-05-31 18:59:44
这大爷火了!去按摩被拒,伸手摸女店员:15000退休金给你

这大爷火了!去按摩被拒,伸手摸女店员:15000退休金给你

鬼菜生活
2024-05-30 16:52:48
特朗普发言震惊金主,扬言可能轰炸北京莫斯科,是口误还是口嗨?

特朗普发言震惊金主,扬言可能轰炸北京莫斯科,是口误还是口嗨?

影视解说阿相
2024-05-31 19:13:39
拜仁夏窗首签?孔帕尼相中曼城队友 仅需3500万白菜价

拜仁夏窗首签?孔帕尼相中曼城队友 仅需3500万白菜价

球事百科吖
2024-05-31 19:42:09
女人在过夫妻性生活时,为什么总发出声音?医生:大多数人不了解

女人在过夫妻性生活时,为什么总发出声音?医生:大多数人不了解

皮皮讲文
2024-01-02 10:36:17
杀只鸡,跑十里路,湖南规定农民鸡、鸭、鹅要到指定地点屠宰

杀只鸡,跑十里路,湖南规定农民鸡、鸭、鹅要到指定地点屠宰

爱下厨的阿椅
2024-05-31 18:58:53
决战日本朱婷首发谜底揭晓!蔡斌10字摊牌,袁心玥王云蕗说心里话

决战日本朱婷首发谜底揭晓!蔡斌10字摊牌,袁心玥王云蕗说心里话

开心体育站
2024-05-31 18:58:33
里瓦尔多:安切洛蒂是教练、朋友甚至是父亲,我对他只有感激

里瓦尔多:安切洛蒂是教练、朋友甚至是父亲,我对他只有感激

懂球帝
2024-05-31 20:08:07
将船拖走!中方下达最后通牒!西部战区司令被撤职,菲方彻底慌了

将船拖走!中方下达最后通牒!西部战区司令被撤职,菲方彻底慌了

慎独赢
2024-05-24 13:05:54
定了!暴雪宣布6月6日开启测试服!国服战网全面更新完毕!

定了!暴雪宣布6月6日开启测试服!国服战网全面更新完毕!

魔兽世界情报局
2024-05-31 13:04:58
弦子身材真好

弦子身材真好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5-31 10:07:27
美国将军问马斯克:如何打败中国?他的回答绝了,网友:低调点

美国将军问马斯克:如何打败中国?他的回答绝了,网友:低调点

凝心斋
2024-05-30 09:30:03
浙江一女子家中钱堆成“山”!有4吨重,银行看呆

浙江一女子家中钱堆成“山”!有4吨重,银行看呆

前沿天地
2024-05-30 20:41:42
森林北再发新视频,疑似年龄曝光41,之前也是四婚四离?

森林北再发新视频,疑似年龄曝光41,之前也是四婚四离?

今日搞笑分享
2024-05-31 19:13:14
2024-05-31 20:52:49
蓝钻故事
蓝钻故事
硬派家国故事
162文章数 4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证监会:对恒大地产罚款41.75亿

头条要闻

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韩国强任上被查 长期在唐山工作

头条要闻

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韩国强任上被查 长期在唐山工作

体育要闻

欧文:当老二怎么了?硬就行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科技要闻

业务不卖了,字节跳动重新做游戏

汽车要闻

外观内饰升级/六项权益 全新哈弗H6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手机要闻

中端手机市场新选择,2500元价位首选这两款

教育要闻

高考试卷押运有多严格 ? 高考试卷,你不太了解的那些细节。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美媒:拜登批准乌军用美供武器打击俄本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