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潘俊强
“目前这个停车场已完成一大半,建好以后马路上的车就可以停进来,路也能宽松宽松。”家住朝阳门南小街的居民王顺营望着施工中的大方家胡同停车场说。日前,记者获悉,位于朝阳门街道南小街路东侧大方家胡同内正在建设一座三层的立体停车楼,通过这样的“平改立”,引导小街现有车辆各安其位,改善“车进人退”现象,增加慢行空间。目前主体结构已完工,预计5月投用,提供100余个车位。
朝阳门南、北小街,是长安街北侧的一条重要南北向城市次干道。全街环境整治提升覆盖了北起南门仓胡同,南至建国门内大街,长约2.3公里的路段,通过细化交通组织、改善市政设施、完善公共空间、优化街巷建筑立面等方式,营造以人为本、慢行优先、清朗有序的城市环境。截至目前,整治提升已完成近40%,整街环境整治提升预计2024年7月完工。
顺应出行方式变化,优化道路空间布局
据北京规划设计院设计师李明扬介绍,2001年至2003年,朝阳门南、北小街东侧平房区开展大规模“危改”,同时拓宽了道路,拓宽后现状道路空间较为充裕,形成了长期“以车为本”的交通状态。然而,该街全线政务服务、文化教育、社区商业等服务设施分布密集,生活氛围浓厚,加之近年来沿线生活性服务业越来越健全,轨道交通越来越丰富,沿途居民的日常出行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
“随着最近10年来周边地铁五号线、六号线相继开通,以及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周边生活服务圈得到了极大的完善,我们发现南、北小街沿途及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交通流量,已经由过去的以机动车为主导转变为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导,并且与周边的这些地铁站形成了接驳联系。”李明扬说。
随着当地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比例逐步上升,道路原有的功能布局逐渐暴露出明显问题,空间没有高效利用。便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空间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在道路西侧,便道宽度相对狭窄,并且受到了绿化带的阻挡和分割,原本应该用于骑行的空间,却停放了许多机动车,这无疑给行人和骑行者带来了不便。对此,朝阳门南、北小街现有的道路布局和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和居民生活需求,对道路布局和功能优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顺应交通出行方式的变化,我们将道路资源重新分配,增加了慢行空间,调整了有效宽度,切实保障慢行交通路权和安全性。”李明扬说,整治后,朝阳门南、北小街全线人行道宽度将不低于3米,非机动车道宽度将大于等于2.5米,机动车道将不低于3米,同时拓宽人行步道空间,并降低骑行与驾驶之间的相互干扰,打造安全畅通的慢行空间。
引导停车各安其位,减少路侧“开门杀手”
“增加慢行空间,我们不得不调整路侧停车布局,让车‘各安其位’,提高整体空间利用率。”李明扬表示。
据悉,朝阳门南、北小街在2001年整治时路侧并没有设置停车位,但随着周围小区、胡同停车日益增加,部分停车需求被挤压到这条街上,形成了“车进人退”的局面。整治前,这条街形成的路侧停车位有230个,目前车位施划已不再符合规范。很多车停在路口,不仅挡视线,还影响其他车辆拐弯,而且还有机动车乱停放挤压骑行空间,存在‘开门杀’的风险隐患。
减少路侧车位,原有的车辆停哪去?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介绍,一是盘活居住区周边空间资源,挖潜共享车位,例如建国门街道积极协调周边金宝大厦、天润财富中心等商业楼宇,为居民提供错时共享停车位;二是外迁居住停车需求,比如东四街道在交通压力较低的豆瓣胡同东侧计划施划43个停车位,分区域引导大部分居住停车分流停放;三是就地挖潜空间资源,建设停车设施,比如朝阳门街道正在建设的大方家胡同西口立体停车设施,承接沿线居住停车需求;同时,在朝阳门南、北小街不影响通行的位置调整保留了62个路侧停车位。”
整合集约城市家具,提升公共空间环境
随着整条道路布局优化,步道空间将由3.23公顷增加至4.63公顷,沿途公共空间也将同步提升。
据了解,整治前,朝阳门南、北小街的市政设施和城市家具繁多,缺乏规范布局,人行步道宽窄不一,有的地方甚至步道缺乏或中断,同时沿街门脸台阶侵占步道,居民沿街休憩、非机动车停放、沿街商铺顾客停留的空间十分匮乏,也导致街面秩序比较混乱。街上42个大型电箱,其中41个都放在便道上,很多商户和居民反映,道路中间的“拦路虎”很是烦心。
如何让这些“拦路虎”搬家?王涛介绍,将对道路上占道的大型电力箱体、通信箱体以及散落在墙面、地面的小型电力墙,以及随杆设置的小型机箱进行功能整合、就近迁移和更新设备,尽量减少数量、缩减体积、理顺位置,实现“小型化、隐形化、景观化”的目标。其次,对沿线散落的电线杆、路灯、信号灯、标志牌、监控杆及指示牌等杆件,实施‘多杆合一’,腾退占道空间。再引导沿街商户的占道台阶回退,保障步道空间畅通、连续。
腾出空间后,小街将全线开展无障碍系统建设,找平道路高度,加强坡道设计;系统性规划盲道,更换隐形井盖,实现盲道连续贯通,构建安全、平整、连续的出行系统。同时,全线还将调整绿化布局,打开封闭的绿地资源,增加冠大荫浓的乔木,补种行道树,为来往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步行、休憩空间。“目前全线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才48处,且基本位于现状步道上,整治后,将重新规划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空间,预计能满足约1100辆非机动车停放。”李明扬表示。
目前,朝阳门南、北小街已基本完成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土建工程,今年还将开展园林绿化、建筑风貌、景观节点空间等改造提升,同时引导沿街商户参与‘统规自建’,积极探索‘业态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预计今年7月底前,一条‘小而稳、小而美、小而活、小而精’的朝阳门南、北小街将全线焕新亮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