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金融质量不容“技术侵犯”——为什么应当考虑取缔量化交易等金融衍生品?

0
分享至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目前,对量化交易的质疑已经很多,尤其是第一,量化交易一般遵从趋势交易原则,会对市场产生“固化涨跌趋势”的作用,背离价值投资之道;第二,量化交易就是高频交易,背离长期投资之道。所以,如果我们确实主张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大道,对于量化交易这种“技不配道”的股市产品就该考虑取缔。

仅仅如此吗?最近和一位业内朋友讨论金融创新,他说:中国金融创新绝不意味着大量采用华尔街发明的金融技术,那不是创新,而是残害。因为他认为,历史地看,华尔街金融创新往往伴随着大量金融衍生品的创设和应用,而如此金融技术的应用,却往往是金融大鳄利用技术优势去构建技术特权,然后对社会公众和中小投资者实施“降维打击”。

比如量化交易、高频交易,往往成为大机构投资者利用资本实力,建立“技术+杠杆”的特权,然后收割股市散户投资者的工具。不是吗?这不仅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有悖于金融市场自身本该具备的公平公正基本伦理。

中国要发展高质量金融,绝不是向华尔街抄来的质量。

今年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几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

研讨班更进一步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对照上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那些收割弱势投资者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否属于“逾越底线”?是否属于“唯利是图”?是否属于“急功近利”?是否属于“脱实向虚”?是否属于“胡作非为”?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我们应当先守正,然后才是创新,而所有金融创新,也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尤其在管理金融风险的问题上,历史证明,以金融衍生工具分散风险,最终,往往只是金融巨头把风险转嫁给了其他投资者,不仅没有减少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反而让分散掉风险的金融巨头继续加大风险创造,导致风险不断生成、不断积累,并在更大范围里形成新的、更大的风险。

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央已经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给出了基本准则,金融行业需要深入领会,摒弃霸道的金融、收割的金融、食利的金融、游戏的金融及其滋长的土壤,包括那些生拉硬拽才能和实体经济沾点边的金融衍生品,让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方向实现高质量。

责编:姚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办 权威政经周刊
39125文章数 2563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