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每一个她都闪闪发光||缠花非遗传承人、古籍修复师,文化的魅力在她们指尖绽放

0
分享至


缠花非遗传承人孙莹: 一丝一线绕出“中式浪漫”


孙莹为记者展示非遗缠花技艺 杨萍 摄

“这些用丝线缠出的花朵简直太美了,太逼真了!我们国家的妇女能不能也来跟你学?”2023年10月23日,当贝宁驻华大使夫人西蒙·阿多韦兰德夫人在“驻华大使夫人西安行”活动中第一次见到缠花这种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制品时,便被其栩栩如生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所折服,而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便出自陕西缠花非遗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孙莹之手。

作为一位70后,孙莹告诉记者,自己接触缠花是因为家族传承,从太奶奶传到自己这一辈已经四代了。在记忆中,儿时经常看奶奶和母亲做缠花,奶奶也教过一些制作技巧,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善于手工制作的孙莹便也逐渐爱上了缠花。从早期的做着玩,到2022年正式成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她便将缠花视为终身事业,不断学习和创新,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这指尖上绽放的“花朵”。

随处可见的一根铜丝、一根蚕丝线、一片纸板,孙莹便能够让花朵定格最美瞬间,永不凋谢。她告诉记者,制作缠花所需原材料比较常见,基础工艺并不复杂,入门也比较容易,但要做出精致的好的作品并不容易,静心、细心、耐心、精心是制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这对女性制作者来说会得心应手一些,“但现在也有不少男性做得相当好。”每次制作时,孙莹首先需要构思作品的大致框架和结构,接下来要绘制雏形,之后对每个部分要进行打板和裁剪,随后将一根蚕丝线一分为二进行劈丝处理,接下来就是缠线绕线,还有配饰的制作,最后才是组装和定型,并且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不断调整,以期达到完美状态。“缠花的每一步都很关键,想出精品,所有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孙莹说,缠花是一门“入门容易精进难”的民间艺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技巧运用,并且还很考验制作者的审美水平。

缠花是多种艺术的结晶,融汇了绘画、剪纸、景泰蓝、刺绣、编织、雕塑等工艺的特点,既具有工笔画的精细逼真,还用到与景泰蓝工艺相似的铜丝勾绘形态,应用刺绣的用线技巧,使得每件作品都具备雕塑的立体生动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鸟、兽、虫、鱼、花、果、汉字等,均可用缠花制作。

孙莹制作缠花的灵感源泉,主要源自于对大自然、动植物的细心观察和揣摩。譬如花朵的创意就取材自最为常见的各种花朵,牡丹花、桂花、菊花、山茶花等。成品多以胸针、耳饰、发簪等配饰为主,并且极其注重细节之美。“叶片、花瓣的弧度很重要,不能是直绷着的一个平面,否则会显得死板。”叶片所用的丝线,都是顶级桑蚕丝线,为了呈现出渐变色泽的效果,有时甚至需要专门订购纯手工染制蚕丝线。她认为,一朵精致的缠花是会给女性增加魅力的,也希望每位女同胞都能修身养性,不断锤炼,从内而外地散发自信的美丽。

此外,孙莹还根据近几年爆火的文化现象和热门IP制作出一系列面向不同受众的作品。比如近年来汉服文化的走红,缠花作为发饰和配饰也得到不少汉服爱好者的追捧,孙莹就做出一系列缠花发簪、手持、配饰等,备受欢迎。还有风靡全球的游戏《原神》在青少年中爆火,一位大学生委托孙莹根据照片制作了一套缠花的原神饰品,引发同学们无数好评与喜爱。


孙莹为记者展示非遗缠花技艺 刘青/摄

缠花不仅在国内逐渐被越来越多人喜爱,甚至在国外也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孙莹记得她曾为国内的朋友制作了两三套一大一小组合而成的桂花套装胸针,结果朋友带去日本后被好友们一抢而空,最后都没有成套的保留下来。“当时朋友给我的反馈令人特别惊喜,日本人对缠花的喜爱程度甚至超越国人,可能也因为当时是10月份,正好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桂花胸针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许。朋友也告诉我日本的一些民俗文化,比如中国人喜欢双数,有好事成双之意,日本人则喜欢单数,像三或者五。”这件事也让孙莹意识到,通过缠花这个载体,我们可以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并且与他们相互交流、学习,文化其实“除了输出,还可以输入”。

走上非遗保护与传承这条路,道阻且艰。孙莹直言,要是没有家人在背后全力支持,自己不可能坚持到现在。“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先生,是他鼓励我去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族的衣钵,他不仅在家庭中分担得更多一些,而且有时还会帮助我规划事业。特别令人欣慰的是我儿子说:妈,你放心,我一定会把这个东西做下去。虽然他现在还在上学,缠花也做得一般般,但这份事业一定在他未来人生的规划之中。”

新时代非遗的传承,不仅仅要融入现代生活,还要让它走向社会,产生效益。到目前为止,已有两三位学生跟随孙莹学习并制作缠花。随着不断接到新的订单,孙莹的缠花事业也渐渐有了起色,她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这门手艺要靠不断的创作实践来提高技艺,但也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水平能力分步骤分阶段交给他们去完成,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时间花心思去设计更多的精品,去做文创。“未来如果能组建自己的团队,我也会毫无保留地做好‘传帮带’,我来设计款式,带领他们去制作。”孙莹坚信,只有这样做,缠花事业的未来才可以良性循环,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关于这些年做过缠花作品的数量,据孙莹回忆,少说也有好几千了,而且近两年,因为各种活动和订单比较多,自己一年365天几乎300天睡眠时间只有不到5小时。多年的打拼让她眼睛开始慢慢老花,“照这个进度,我还能做多少年?我的作品是有限的,我希望今后做的每一件都是精品。因为奶奶当年几乎没有什么缠花作品传世,我必须给我的后代留下一些传世作品。未来如能遇到合适的团队一起来做这件事,我希望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创品牌,并且将缠花事业做大做强,将这门技艺和其背后的文化深度挖掘,并推向海外,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之美。”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青

古籍修复师吴菲菲: 妙手匠心为故纸“驻颜”


受访者供图

2020年8月,陕西省图书馆馆藏的国家一级古籍——清雍正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历时五年被成功修复。在项目结项会上,看着自己参与修复的巨著,在历经300余年时间洗礼后,展现昔日的风采,吴菲菲突然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在陕西省图书馆四楼的省古籍保护中心,吴菲菲和她的同事日复一日埋首在古籍书页里,用镊子、剪刀、喷壶、毛笔、棕刷,一点点修补着文化的记忆。从业15年来,她参与修复了王若虚著作《滹南遗老王先生文集》、清雍正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陕西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凭借细腻的手工技艺和对古籍文献的热爱,让这些濒临消失的珍贵遗产获得重生。

“修书也是修心,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吴菲菲与古籍文献结缘于2009年,彼时陕图古籍修复组扩建,陕图内部张贴启事,招募感兴趣的职工到古籍保护中心工作。吴菲菲没有犹豫便报了名。“女孩子与图书打交道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工作,如今能做保护修复古籍的工作,徜徉在历史文化中,更是一件幸事。”

陕西线装古籍存藏量十分丰富,全省存藏的古籍大约有6万种157万册,以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3家单位藏量最大,其中省图馆藏3万余种32.8万余册。大量珍贵的古籍,在岁月变迁中变得极度脆弱,亟待抢救。当时,全国各大图书馆都在开展古籍修复工作。陕西省图书馆在全馆遴选了包含吴菲菲在内的5个人拨到古籍修复中心。

2009年,吴菲菲和另外4位同事,零基础进入古籍保护修复中心报到。经过了一个月的内部培训,吴菲菲跟着梁晋保、綦胜利、薛继民等三位老师学习了造纸、书籍等基础知识,对古籍有了基本的概念。“当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设在国家图书馆,那里设有古籍修复培训班。我们5个人全部参加了国家古籍修复培训基础班,当时机会非常难得,北京和山西有两期班是相继开的,我们参加了70天的培训。”

培训班上,来自全国的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修复者同吃同住,国家图书馆邀请国内技术最好的老师,诸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杜伟生、张平、冀亚平老师给学员授课。结束学习后,吴菲菲和她的新同事们补足了古籍修复的理论知识,开始先试着修复清晚期的书。

听起来很简单,一上手都是困难。纸张脆化、受潮霉变、风吹日晒、虫蛀鼠咬……古籍破损的原因相似,但形态却多种多样。有的书页中缝裂开,有的虫洞连片,有的纸张脆化一碰即碎。修复一部古籍到底有多难?操作流程上细说起来就有20多道工序,给古籍定损、拍照、除尘、测酸碱度、测量纸张厚度、配纸、拆页、修补书页、喷平压实、裁切折页、捶平装订等步骤缺一不可。

“很多人对古籍认知存在误区,以为越早期的书可能损毁得越严重。其实不然,比如敦煌遗书最早能追溯到南北朝,但顶多只是被撕破、磨破、老鼠咬过,甚至连虫蛀的情况都很少发生;而明后期直至清朝的古籍,大部分采用竹纸,质量比早期的皮纸差;到了民国,开始使用现代技术生产的机械纸,和中性偏碱的古法造纸不同,呈酸性的机械纸的老化速度远比传统古籍善本纸张快得多。它是从纸张纤维内部开始发生脆化,一碰就碎。所以,现在修复界公认最难修复的书其实是民国时期的。”


吴菲菲对古籍进行修复

刚修古籍时,吴菲菲心里没底,不敢动手。“修书之前要在书页上喷水刷平,刷不平的时候,或者书页缺损比较大的情况下,心里就会发慌,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的技术没底。当时多亏三位老师,他们就在旁边随时为我们答疑,帮我们上手,就慢慢把这难关渡过去了。”

在吴菲菲看来,古籍修复是传统手艺,非常重视师承。特别是刚入行的时候,老师起很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但教技艺,更会把对职业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古籍修复不能操之过急,一旦损毁不可再生。我的师傅曾说过,古籍修复有‘三不’:大喜大悲的时候不要修,心情不好时不要修,累了的时候不要修。”吴菲菲这些年一直记得这些话,她性格温和安静,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女性细腻细心、对色彩搭配和线条美感方面精准把控的优长。为了更了解在修的古籍文献,提升历史文化修养,她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传统的纸张牵涉到纸张纤维,你需要掌握化学知识;造纸又牵涉到轻工业知识,包括中国古代的纸墨、文献版本学……做得久了,对从业者的中国传统美学知识有很多要求,包括古籍函套都体现着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要求,讲究留白、讲究含蓄、讲究适当。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知识要不断转化为实践。”

2015年,陕西省图书馆启动清雍正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的修复保护工作。《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图书史、类书史、印刷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被誉为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该书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开始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六年(1728),经蒋廷锡校订刷印成书。省图这次是对1027册4万余页(其中326册1万余页为“重点破损”部分)的书籍进行修复保护。

“这套书在藏入我们馆之前,有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经历,辗转多地保存,书籍状况并不太好。我们当时一直是想修,但不敢修。直到2015年,随着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的建立,《古今图书集成》迎来了一次整体性的科学化修复保护。”

《古今图书集成》的纸张比现代普通的纸薄色黄偏碱性,所以纸的保存时间要长。项目开始时,吴菲菲和同事选了15册比较有代表性的书进行了试修,因为这套书整体水渍严重,所以他们采用了热水清洗水渍的方式处理。“在做古籍修复之前,我也不敢相信同样是一张纸,比如明清时的纸,用热水摊开冲洗,然后压干,再冲洗再压干,我可以做几十遍,但是现在的A4纸做不了。”为了不对书籍本身造成伤害,吴菲菲摒弃了传统的修复方案,遵循修旧如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的基本原则。“保持原貌是对古籍最大的尊重。我们现在的所有修复过程都是可逆的,粘上去的纸、粘合剂全部可以撤回来。如果未来有更好的修复方法,或者觉得我修复的方法有不妥之处,可以把它恢复过来。”

历时五年的漫漫“修复路”,吴菲菲完成了这个从业以来最重要的修复项目,而这一巨著的修复,也让她的修复技艺上升了几个台阶。在随后与西安碑林博物馆合作的《滹南遗老王先生文集》修补环节中,吴菲菲整张补上去,再慢慢地用镊子把多余的地方一点点撕下来。110多页的书用了两个月才修完。

在采访中,吴菲菲多次提起来她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我们一家人爱看书,特别是父亲,他对我的影响很深。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家里好像到处都是书。工作后,我修古籍也是一边修复,一边品读,并不觉得工作枯燥,反而觉得是一件幸事。”

如今,吴菲菲已成为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组的组长,每天与书为伴,在慢节奏的工作中体会延续文明的快乐。这几年,修复中心不但思考着怎样让藏在“深闺”的古籍“活”下去,更思考着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阅读与体验呈现出“火”起来之势。

2023年10月13日,吴菲菲和同事们走进西安的校园课后兴趣班,为学生们讲授古籍版本、装帧等古籍基础理论,演示中华传统雕版印刷技艺。去年底,在国家图书馆和字节跳动公益主办的“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活动上,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报送的抖音视频《谁在大明朝造了一个自行车?》荣获“古籍新说大奖”。视频以馆藏明崇祯初刻本《新制诸器图说》为蓝本,以轻松幽默的文字结合AI关中方言配音,介绍了明代科学家王徵设计的机械“自行车”,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古籍修复,爱上我们这个工作,让我感到很自豪。古籍的保护修复周期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现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古籍亟待保护修复,然而从业者却非常匮乏,保护修复之路还很漫长。希望逐渐‘火起来’的古籍修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工作中,延续中华文明。”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林志玲日本被偶遇,变土变胖,一身行头超4万,对老公太卑躬屈膝

林志玲日本被偶遇,变土变胖,一身行头超4万,对老公太卑躬屈膝

娱圈小抹茶
2023-11-16 13:53:35
实探安徽铜陵坍塌居民楼:建成二十余年历经三次改造,仍未阻止悲剧发生

实探安徽铜陵坍塌居民楼:建成二十余年历经三次改造,仍未阻止悲剧发生

极目新闻
2024-06-01 22:05:24
在夜店也能练球?网友拍到杜兰特在夜店练习投篮

在夜店也能练球?网友拍到杜兰特在夜店练习投篮

懂球帝
2024-06-03 10:29:06
喝茶对心脏到底是好是坏?医生苦劝:4种茶,一口都不要喝

喝茶对心脏到底是好是坏?医生苦劝:4种茶,一口都不要喝

宋若讲故事
2023-01-18 21:38:26
曝樊小慧花600万买房,和前夫开撕是剧本,网红虞美人早就暗示了

曝樊小慧花600万买房,和前夫开撕是剧本,网红虞美人早就暗示了

娱圈小愚
2024-06-03 11:26:15
贝林厄姆被反超!2024金球奖最新赔率,凯恩第四,梅西跌至第九

贝林厄姆被反超!2024金球奖最新赔率,凯恩第四,梅西跌至第九

祥谈体育
2024-06-03 10:52:24
狗没戴头盔也被罚!交警发声:电动自行车是民生工具不能粗暴罚没

狗没戴头盔也被罚!交警发声:电动自行车是民生工具不能粗暴罚没

大风文字
2024-06-03 11:23:45
外蒙古,已经沦为韩国老男人们的“海外青楼”?

外蒙古,已经沦为韩国老男人们的“海外青楼”?

乌鸦校尉
2024-05-31 10:32:03
惠若琪质疑恩师蔡斌!怕朱婷被意大利防死?日本队获利成亚洲第一

惠若琪质疑恩师蔡斌!怕朱婷被意大利防死?日本队获利成亚洲第一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4-06-02 21:35:57
吃“春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分享2个案例,告诉你真实感受

吃“春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分享2个案例,告诉你真实感受

奇妙的本草
2024-05-23 19:00:03
一对男女在田间私会,见四下无人“大动干戈”,画面被路人拍下

一对男女在田间私会,见四下无人“大动干戈”,画面被路人拍下

华庭讲美食
2024-05-29 14:18:07
泰国高僧通灵劳荣枝冤魂:与法子英前世是苦命鸳鸯,再轮回需1000年

泰国高僧通灵劳荣枝冤魂:与法子英前世是苦命鸳鸯,再轮回需1000年

古今档案
2024-05-18 11:31:51
下周开始,吉星临门,家有喜事乐陶陶的3大生肖

下周开始,吉星临门,家有喜事乐陶陶的3大生肖

小怪吃美食
2024-06-03 11:42:25
趁大S不在家,具俊晔同意韩国综艺到他台北家里录视频,网友炸了

趁大S不在家,具俊晔同意韩国综艺到他台北家里录视频,网友炸了

娱乐的小灶
2024-06-02 21:14:35
拒绝逆转!孙颖莎成功复仇,4-2淘汰陈梦晋级决赛!与王曼昱争冠

拒绝逆转!孙颖莎成功复仇,4-2淘汰陈梦晋级决赛!与王曼昱争冠

开心体育站
2024-06-02 21:43:09
为何香港六合彩在内地三十余年难以根治?

为何香港六合彩在内地三十余年难以根治?

雪莉故事汇
2024-06-03 07:49:10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给大龄剩女介绍对象了 因为她们还活在梦里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给大龄剩女介绍对象了 因为她们还活在梦里

户外阿崭
2024-04-04 20:42:59
信仰已经崩塌,大多数人只是活着

信仰已经崩塌,大多数人只是活着

鹿和犀
2024-05-28 20:39:06
他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连任三大省委书记,1969年被秘密处决

他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连任三大省委书记,1969年被秘密处决

历史1949
2024-05-28 00:38:22
惊!39岁男子持刀刺死31岁女子,警情通告曝光!

惊!39岁男子持刀刺死31岁女子,警情通告曝光!

厍哥文史
2024-06-03 05:46:27
2024-06-03 16:04:49
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报
专注/深度/权威
20130文章数 47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白宫:拜登明白允许乌军使用美国武器打击俄领土的后果

头条要闻

白宫:拜登明白允许乌军使用美国武器打击俄领土的后果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游戏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教育要闻

我家小孩7岁能开汽车!家长发圈炫耀,该给玩心大的家长立法了!

暴雪宣布魔兽世界进入云时代!玩家表示非常爽,能用主机和手柄玩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