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开门红”,今又迎来了“春日攻坚”,名字都起得十分响亮,还都是高目标引领,可就是不断压缩营销费用,只喊口号不给钱。
今年是我入职银行的第十一个年头,也经历了大大小小十一个“开门红”,什么样的状况都见识过,但今年确实有点不一样。
一年之计在于春,本来银行的“开门红”,都是为了激励员工好好干,银行业更是如此,只有提前把业务做进来,越早将客户揽过来,才能把日均存、贷款给拉起来,在下半年充分享受红利。
这也是银行每年都是兴师动众,举办“开门红誓师大会”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年前的业务被同业给抢了,那一年到头真的就得喝“西北风”了。
按理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银行也一直是先把开门红需要的费用和礼品备足,让员工放心去开拓市场,实现业绩和收入的双赢。
可看看今年的情况,都不能用惨烈来形容,简直没有一点“开门红”的样子,银行大厅空空如也,员工们叫苦不迭,都说要自己带钱来上班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银行预算严重不足。
银行要降本增效,预算已经严重不足,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不可能为了拓展业绩,提前把银行家底掏空,那么钱从哪里省出来,无非就是两大块:经营成本和营销费用。
经营成本包括了人力、运营、设备、租金等成本,营销费用则是花在营销上面的钱,包括客户福利、差旅报销、商务宴请等等。
很明显银行员工的工资已经大幅下降了,再降下去可能就没人上班了,那么银行只能在营销费用上想办法,任务目标不变,但是给予的资源倾斜就没了,自己想办法去拓客。
不过,客户可没有那么好打发,银行没钱是员工的事,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能损害,没办法员工只能自掏腰包维系客户关系了。
第二,业绩指标多如牛毛。
早年间的银行没这么多指标,压力也比较小,确实是令人羡慕的岗位,可随着数字化转型,银行的指标真是多如牛毛,可能有时候员工自己都数不过来。
按照年龄划分,现在银行的一线营销人员,呈现出两个极端,要么就是新入行没多久的大学生,要么就是工作了很多年,还没有提拔的老员工。
老员工早已看透了银行的各种套路,怎么激励效果都不大,特别是现在连营销费用都没有,他们更无所谓了,反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新员工本来经验和客户就少,为了给行长好印象,也为了尽量考核多拿分,私底下经常自己出钱买礼品。
第三,全年无休天天冲刺。
“开门红”口号刚刚诞生的时候,给员工宣导的口径一般是拼搏三个月,幸福一整年,可能这样的竞赛比较有效,到现在发展为天天冲刺,没有一天休息。
从当年十一月份到次年三月份是开门红,年中是半年红,年底又是百日攻坚,想出了各种策略,唯独没有想想员工的感受。
谁能高负荷运转一整年,然后还要一年接一年,连机器人都有罢工的时候,银行员工身心俱疲也是情理之中。
可该有的姿态还是得有,也不能每个节点都不完成任务,只能自己做一些,花钱买一些,尽量不成为最后一名。
打卡工资一万元,维护客户自费五千,这就是大多数银行一线员工的现状,银行的管理层并不是不知道实情,只能说他们也在默许。
“带钱上班”是一种行业病态,只会加速员工的离职速度,并埋下诸多风险隐患,届时银行还得花更多的资金来填补窟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