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落幕,我们步入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A股市场也即将在明天(2月19日)迎来开市的时刻。在还未开市的时刻,A股的热议已经攀上了热搜榜,显示出股民们对市场重新启动的热切期望。
这种期待的背后,主要是由于节前A股市场的连续上涨以及春节期间全球对中国资产的积极评价所推动。在节前的三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大幅上涨超过6%,交易量也有了显著增加。这不仅为兔年的结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龙年的开启铺垫了良好的开端。
在春节假期(2月9日至2月16日)期间,全球市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港股和美股的中概股中,这种上升势头得到了延续。市场专家普遍预计,这将为A股节后的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节日期间,中国资产的全面上涨,尤其是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5.70%的涨幅,成为了市场的亮点。热门的中概股如阿里巴巴、拼多多、网易、京东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小鹏汽车和华住的涨幅更是超过了13%。
在港股市场上,春节期间恒生指数也上涨了2.91%,其中绝大多数的二级行业均实现了收涨,显示出市场的广泛乐观情绪。
此外,春节期间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也表现出色,2月16日大涨1.35%,创下两个多月的新高。申万宏源证券指出,A股市场与美股市场之前的负相关性现象正在减弱,资金面的压力也在缓解,预示着A股市场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随着港股和美股中概股的反弹趋势,这也可能为A股市场的反弹和结构性轮动提供线索。
以史为鉴:A股近年春节后开门红概率飙升
股民们最关心的问题无疑是,春节后的A股市场能否延续节前的上升势头,甚至迎来一个美好的“开门红”?根据财联社对过去二十年(2004年至2023年)的数据整理,让我们来看看历史是如何给我们的问题提供答案的。
历史数据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并没有固定的“开门红”规律,但在最近三年中,上证指数的节后首日均实现了上涨,显示出市场的乐观态度。具体来说,在这二十年间,有11个年份的节后首日实现了上涨,而另外9个年份则是下跌,这给我们一个略高于一半的上涨概率,达到了55%。
如果我们将视角扩展到节后的前三个交易日,我们会发现近十年中有7年实现了上涨,而且其中5年的涨幅非常可观。特别是在2022年、2019年、2018年、2016年和2014年,上证指数的涨幅都超过了3%。唯一的例外是2020年,当时由于春节期间出现了“黑天鹅”事件,对市场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了较大的跌幅。
当观察节后五个交易日的表现时,上涨的概率更是达到了75%,这说明行情整体上是相当强势的。在这段期间内,有15个年份实现了上涨,特别是在2004年和2014年,这两个带有“4”的年份,节后5天的涨幅分别达到了5.29%和3.21%。
根据机构分析,节后A股市场呈现出三大效应:
- 反转效应: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周期性特征明显。若前一年市场下跌,那么新的一年初,市场对政策和市场的期望会更高,春节后的涨幅也会更为显著。例如,2023年沪指累计下跌3.7%,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下跌更为明显,这表明股市可能有上涨的空间。
- 估值效应:低估值水平支持节后股市春季行情的继续。目前,A股的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市盈率大约为16倍,处于2005年以来的较低分位数,这表示估值有上升修复的空间。
- 增长效应:春节后经济增长的加速,对应股市上涨的空间也会增大,尤其是中小盘股票对经济修复的预期变化更为敏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