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19年毛主席打算出国留学,黎锦熙:你就留在国内研究本国为好

0
分享至

“留学一事,算是湖南教育界的一个新生命。”

1918年湖南一师毕业之后,毛主席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对今后的去向有些迷茫。恰好当时法国政府在北平招募工人,曾经留学法国的吴玉章、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华法教育会”,组织中国青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对于出国留学,毛主席深以为是。新民学会成立伊始,毛主席就提出要向外发展,在赴法勤工俭学的事情传到湖南之后,毛主席很是欣喜,并设想到日本等国去留学。



不久,毛主席前往北平,联系赴欧勤工俭学的事宜。在北平期间,毛主席经常到黎锦熙家中做客,1919年的春节也是在黎锦熙家度过的。当黎锦熙问毛主席今后的打算时,毛主席回答说:

“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去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izji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如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毛主席的“研究本国问题”的观点,与黎锦熙的思想一致,因此黎锦熙十分支持毛主席留在国内。在黎锦熙的支持下,毛主席决定暂时不出国去,就留在国内搞研究。



黎锦熙究竟是何人?为何会对毛主席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乃至影响了毛主席的一生?

1913年,毛主席考入湖南四师预科,在这里,毛主席认识了同样刚刚来到四师任教的黎锦熙。早在中学就读的时候,毛主席就听过黎锦熙的大名,对黎锦熙创办的一些报纸更是追捧。



因此在与黎锦熙见面之后,毛主席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黎锦熙这样一位名震长沙的先生,居然如此年轻、随和,不由得更加钦佩。

其实,黎锦熙不过只比毛主席大三岁。在当时班上的学生中,毛主席的个子比其他学生都要高一些,所展现出来的沉静儒雅,也并非他这个年龄所有的。毛主席上课从不浮躁,课间休息也从不与人打闹,对一切事物总是静思、观察。



毛主席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很快引起了黎锦熙的注意,再加上两人又是湘潭同乡,因此很快建立起了超越师生的朋友情谊。

1914年湖南四师并入一师之后,黎锦熙仍然担任历史教师,与杨昌济、徐特立等人组织编译社,编辑中小学各科教材,并创办报刊抨击教育弊政,极力鼓吹新学。



当时有三个青年学生经常帮黎锦熙抄文稿,一个学生从不问文稿内容,什么都照抄;一个只要发现文稿中的问题,总要提出来,并代为润色;还有一个看到与自己意见相悖的文稿,干脆就不代抄。

多年之后黎锦熙回忆,第一位学生后来默默无闻,没什么成就,第二位学生后来成了著名作家,那就是田汉,第三位学生后来成了伟大的人物,那就是毛主席。



在黎锦熙等老师的组织下,哲学研究小组成立,主要研讨新思潮。毛主席、蔡和森等都加入了这个学习小组,经常聆听黎锦熙、杨昌济等先生讲授哲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毛主席和黎锦熙的友情与日俱增。

毛主席一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受到黎锦熙的影响。当时毛主席以黎锦熙为榜样,从不乱花一分钱,几乎将所有的钱都用来购买书刊杂志。在师范读书期间,毛主席从未坐过人力车,也从没有进过戏院,更没有下过饭馆。



有的时候周末放假,学生外出赶不上开饭时间,按规定可以补助误餐,一般学生不愿意吃剩菜剩饭,经常几个人一起约着另炒饭菜,而毛主席总是用开水泡些冷饭冷菜,悄悄吃完就去读书,或是找老师求教了。

黎锦熙虽然博学多闻,但从不以学者自居,对于学生更是热忱关怀,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毛主席就曾多方面得到黎锦熙的帮助,从而在学问和做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黎锦熙发明的读书方法,更是影响了毛主席的一生,也成为毛主席后来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得心应手的工具。黎锦熙一生治学秉持“勤”和“恒”两个字,毛主席也深受影响,从那个时候就秉持“勤”和“恒”的原则。

1915年,年仅26岁的黎锦熙受聘到北京任职,自此毛主席失去了当面向先生请教的机会。在之后的五年之中,毛主席给黎锦熙写过留封信,所求教的问题相当广泛,也对毛主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19年毛主席回到长沙后,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毛主席在这场革命洪流中,主编了进步刊物《湘江评论》,并将每一期都要寄给黎锦熙。后来毛主席率领驱张代表团来到北京,黎锦熙即刻赶去看望。

不久,毛主席又去了上海,自此和黎锦熙天各一方,音讯更是渺茫。但黎锦熙始终关注着毛主席的情况,为毛主席的安全担忧,并将那六封信作为毛主席的墨宝,珍藏保存起来。



每当思念毛主席心切时,黎锦熙就拿出那几封信读一读,立刻感觉与毛主席近了。

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黎锦熙的老同事,在得知黎锦熙在汉中任教时,便托他代向黎锦熙问好,还说了很多思念的话,并寄去了一本《论持久战》。



1948年底,解放军围攻北平之际,国民党曾妄图裹挟黎锦熙南逃,都被黎锦熙拒绝。最后一次通知,教育部当局派北师大教务长亲自登门,让黎锦熙做好准备,结果黎锦熙当着教务长的面,撕毁了通知单:

“让他们去吧,我要在这里等一位唐宗宋祖都稍逊风骚的伟人!”

黎锦熙的夫人立刻会意,她知道黎锦熙要等的人就是毛主席。



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央机关迁进了北京城。毛主席刚住下不久,就听说黎锦熙在北京,立即驱车前去看望。而黎锦熙事先得到通知,早早在家门口迎候。

毛主席一下车,直奔黎锦熙而去,刚喊出一声“黎老师”,眼眶顿时湿润了,黎锦熙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自从1919年一别,这两位仅差三岁的师生,已经整整30年没有见面,怎能不叫人激动万分。



当天中午,毛主席掏钱摆了两桌酒席,款待黎锦熙和几位知名教授,席间毛主席紧挨黎锦熙而坐,一直聊到天黑才分别。后来毛主席搬进中南海,几次接黎锦熙前来叙谈,还曾与黎锦熙在中南海泛舟赏荷。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忙于国事,无法抽身看望黎锦熙,就派身边的工作人员代为看望,还经常捎去一些自己的心爱之物。



1951年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会议,黎锦熙作为“九三学社”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大会。在为期半个月的会议期间,黎锦熙几乎每天都能见到毛主席,有一次晚上看戏时,黎锦熙被安排在毛主席后一排就坐,毛主席趁着演出间隙,不时回头向黎锦熙等几位民主人士点头致意。

看到毛主席神采奕奕,黎锦熙感到无比高兴。



原本毛主席想请黎锦熙担任政府部门一些实质性职务,但黎锦熙都以身体情况婉言谢绝。后来,毛主席了解到黎锦熙潜心于教育和著述,便指定黎锦熙与其他六名学者组成文字改革协会。此后,黎锦熙竭尽所能,为汉字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毛主席60岁生日之际,黎锦熙将当年毛主席写给自己的六封信,作为礼物送给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这份异常珍贵的礼物后特别高兴,对黎锦熙连声道谢。



1972年,毛主席得知黎锦熙的居住条件较差时,特意过问他的住房问题,安排他住进一个四合独院。自此黎锦熙有了一个幽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里一直生活到逝世。

对于毛主席的关怀,黎锦熙无以为报,只能加倍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事业。他不仅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还大力宣传毛主席,对青年人进行传统教育,除了发表文章推动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更是在78岁高龄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询问毛主席青年时代革命活动的来访者。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对黎锦熙的影响巨大,一连几日茶饭不思,不久便病倒了。一年多之后,黎锦熙在书房不慎摔倒离世,享年89岁。

参考文献:

[1]王树仁.毛泽东的春节往事[J].红岩春秋,2023(01)
:28-33.DOI:10.16684/j.cnki.hycq.2023.01.003.

[1]任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怀念黎锦熙先生[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3,23(05):54-62.

[1]王泽应,周宇.青年毛泽东“致黎锦熙”六封书信中的伦理思想[J].伦理学研究,2023(05)
:8-15.DOI:10.15995/j.cnki.llxyj.2023.05.011.

[1]段正初.黎锦熙与毛泽东的师生情谊[J].民主与科学,2021(03):60-64.

《毛泽东和他的二十四位老师》尹高朝编著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1.0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阿讯说天下
阿讯说天下
欢迎关注哦
1225文章数 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确认不参加6月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俄方回应:支持

头条要闻

中方确认不参加6月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俄方回应:支持

体育要闻

欧文:当老二怎么了?硬就行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科技要闻

华为上新!余承东: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教育
时尚
本地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教育要闻

2024年高考人数公布 比去年增长51万人

今年夏天,穿得越放松越时髦!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