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鑫、长存两大中国存储芯片巨头受美国打压后,发展如何?
对于记忆体晶片生产商来说,2023年将是15年来最差的一年。
因为市场疲软,供给不足,所有人都积压着大量的存货,只有不断地降低售价寻找市场,降低订货量,而大型厂商之间的竞争也非常剧烈,因此,他们的售价不断下调,最多的甚至下降了五成。
2023年购买 DRAM和 NAND闪存的客户,可以得到最令人震惊的经验。
而三星、 SK海力士和美光,则是一副元气大伤的样子,按照这个数字,到了2022年,他们的内存成本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亿元。
许多人对国产存货表示感激,觉得尽管有晶片景气的原因,但也不能怪国产存货厂家,没有国产存货的晶片制造商,价格为何会如此困难?
事实上,2023年建造的巨大洞穴要归功于一系列原因。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造成国内内存严重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前段时间就来谈谈这件事。
原本国内一共有三家公司,一家是扬子江公司,一家是以 DRAM技术见长的公司,一家是福建晋华,主营 DRAM。
但金华却因为美光而陷入停滞,发展缓慢,目前仅有长江汽车及长江新汽车制造厂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长江储存以" Crystal Stack"的方式,从64到128,再到232,与美光、三星等国际大公司并驾齐驱,更在232层的制程上,超过三星等企业,率先实现232层3D闪存的批量生产。
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美国阻止了,因为他们试图阻止我们128层 NAND快闪记忆体的发展,以及128个以上的硬体与科技。
长江存储现在的232层内存,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被查封的,大部分都是128层,据新闻报道,长江存储已经研发出了和232层差不多的120层内存,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至少有了新的进展。
从市场与能力上看,长江永续现在拥有世界上大约5%的份额,6%的能力,但是它还在不断成长,并且预计将来将会占据世界上15%-20%的能力。
谈起长鑫,长鑫公司现在制造的DDR5芯片,是公认的高端 DDR芯片。
但是,在技术上,三星、 SK海力士和三星还是落后于三星,而长鑫之前的21纳米和19纳米的制程则是14纳米。
而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将18 nm及更低级别的中国 DRAM芯片限制在18 nm以内,而18 nm及更低级别的器件和技术则被限制在外。
不过前段时间有消息透露,长鑫公司已经在批量生产18.5 nm制程内存,每月产能达到10万块。
而长鑫也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计划在2024年末完工,每月可生产14,000个芯片,占世界内存芯片总量的10%左右。
虽然我们的 DRAM及 NAND快闪记忆体遭遇重大打击,但厂商仍积极进取,提升其科技及生产力,并逐渐提升其竞争力。
所以,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以及中国厂商在价格上的巨大优势,2023年,国产内存晶片生产商将会大幅度降低价格。
他们只需要让国产的内存芯片制造商,继续研发新的技术,扩大自己的产量,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到时候,他们的价格就会降下来,到时候,他们的客户,就能得到最大的好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