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和白居易为何关系平淡?
文:枯木
【导读】唐代群星荟萃,人才辈出,其中有两位佼佼者,一个倡导“古文运动”,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之誉。一个则提倡新乐府运动,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二人同处于中唐时期,都为文中之龙,同朝为官,本应惺惺相惜,然而二人虽有交往,却形同陌路,原因何在?
一、 韩愈白居易二人生平交集
以上二人,一位就是韩愈(768年-824年),一位是白居易(772年-846年),都是唐代各有建树的文学领袖、二人的交集不少,然而前期基本上没有往来记录,直到韩愈去世前几年才略有交往。我们就来翻开尘封历史,追溯二人踪迹,找出其中缘由。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祖籍河北昌黎,大历三年(768年)出身官宦世家,父亲韩仲卿,曾任武昌令,有美名,终秘书郎。韩愈三岁而孤,由从兄(堂兄)韩会抚养成人,自幼勤奋刻苦。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小韩愈四岁,大历七年(772年)同样出身在官宦世家,父亲白季庚曾任彭城令,官至襄州别驾。白居易自幼聪颖绝人,才华出众。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由于无人推荐,三年吏部铨选不得,期间曾三次上书宰相,没有回应,直到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白居易虽然晚中举,却相对比较顺利,贞元十四年(798年),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相比韩愈要幸运得多。元和元年(806年)和元稹同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县慰、集贤校理,而此时韩愈则为国子博士,教学授徒。
韩愈后迁都官员外郎,随即被贬为国子博士,因为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和九年(814年),任考功郎中、 知制诰,元和十年(816年)任中书舍人(正五品上,属中书省,可紫服佩金鱼袋),随即被谗贬为功曹,因裴度赏识,元和十一年聘任行军司马,参与平淮西,以功授刑部侍郎(正四品下)。
白居易则稳中有升,元和二年(807年)拜翰林学士,三年拜左拾遗,五年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丁忧,九年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816年)因为替元稹辩解,被弹劾母看花坠井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变为江州司马,这是白居易受到的最大挫折。在此之前,二人同朝为官大致近二十年没有交往记录。
韩愈性格耿直,面对当时朝廷内外争相拜佛,劳民伤财感到不满,于是元和十四年(819年)上疏《论佛骨表》,唐宪宗非常愤怒,几乎要杀掉韩愈,在宰相裴度、崔群等人的劝解下,被贬潮州刺史。后韩愈上书辩解,感动了唐宪宗,然而宰相皇甫镈(唐代是群相制)在罢免裴度和崔群后,嫉妒韩愈,怕被重用,于是改为袁州刺史。十五年(820年)才得以回朝,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在此期间,白居易从江州司马,转为忠州刺史,直到元和十四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元和十五年转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从五品下),始著绯(紫服佩金鱼袋)。又和韩愈同在朝廷任事,然而从此开始了仅有的几年交往。
长庆二年(822年),韩愈转为礼部侍郎,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结果和御史大夫李绅二人不合,又贬为兵部侍郎,尚未执行,又改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而白居易长庆元年(821年)转中书舍人,从此开始波涛不惊的仕宦生涯,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侍郎、河南尹等,以刑部尚书致仕,生活闲适恬淡,最后在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去,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和韩愈相同。
二、二人诗词交往记载
韩愈和白居易二人交往也就两三年,二人诗词来往不多,白居易诗词中和韩愈有关的诗词有6首:《和韩侍郎苦雨》、《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小饮》、《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和韩舍人题杨舍人林亭》、《和韩侍郎张博士游曲江见寄》、《思旧》。
韩愈诗词和白居易有关的有2首:《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寄第三阁老兼呈白冯二阁老》和《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而《昌黎集》中,则只保存了《同张籍游曲江寄白舍人》一首跟白居易有关的诗。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唐】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从这首诗来看,应该是张籍同他们二人相约,结果白居易爽约,于是韩愈以诗诘责:曲江如此美景,你白二十二到底有什么事忙却不肯来?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唐】白居易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白居易则回答道,我并没有什么忙,只是不愿意大队人马前去招摇过市,况且下雨,因而在家自己赏景。可以说白居易这次是没有给韩愈面子。那么为何白居易不去赴约呢?主要是白居易觉着韩愈有点看不起自己,我们来看这首诗: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
【唐】白居易
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
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
静吟乖月夜,闲醉旷花时。
还有愁同处,春风满鬓丝。
看来白居易有心结,那就是认为韩愈年龄比自己大,官职比自己高,因而有点瞧不起自己,并且白居易也心明如镜,虽然这首诗是“戏题”,可是却能看出白居易的心声,还是对韩愈有点不满意。并且在赠张籍的诗词《酬张十八访宿见赠》有:问其所与游,独言韩舍人。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颇有点酸柿子的感觉。
那么,为何二人是如此不待爱见呢?难道真是文人相轻?其实不然,韩愈性格爽朗,不管达官仕贵还是贫苦学子,都是一视同仁,其门人弟子张籍、孟郊、贾岛、李翱、皇甫湜等,大多都是穷困潦倒时被韩愈发掘,提携推荐,从而名声远播。而白居易则性格平淡冲和,与人无争,诗词里面很少指贬他人,二人都是大家,因而不可能是因才相妒。那么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原因有四点,那就是政治派系、信仰问题、崇拜因素和性格导致,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未完待续)
2020/7/10榆木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