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打响,那一天成了中国人永远不会忘却的日子。
这一天,也是福州人不该忘却的日子,因为多名生长于福州的中国海军名杰,发起并参与实施了打击日本海军的“斩首行动”:
做出“斩首行动”决策的,是时任国民党海军部部长陈绍宽上将;
侦察并指挥炮艇实施攻击的,是海军通讯官黄景湘、黄景根兄弟;
倡导用水雷攻击并负责研发专用水雷的,是海军水雷专家曾国晟;
携带水雷炸伤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号的,是海军布雷兵王宜升、陈兰藩……
这些志士的名字我们应当铭记。
陈绍宽:炸掉出云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时任国民党海军部部长、福州人陈绍宽中断外事活动,匆匆赶回南京,准备指挥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
当时,敌我海军力量悬殊。中国海军舰船共57艘,总吨位5.6万吨,连小艇在内也不过6万吨,不及日本的二十五分之一,且多半是逾龄旧舰。
日本为侵华专设的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吨位9180吨,长谷川清驻节出云舰上,淞沪会战前夕,日本集中了30余艘舰艇抵达上海地区。
当时,从舰艇吨位、装甲优劣、火力强弱、射程远近、速度快慢等各个硬件条件比较,中国海军实力远逊于日本,失去了制海权,更何况日本海军还有强大的空军支持。
但面对强大的日本海军,中国海军毫不退缩,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
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后,日本海军陆战队分别向闸北、虹口、江湾等地进攻。中国海军由练习舰队司令王寿廷指挥驻沪海军部队参战。
中日开战以后,作为在华日本海军的旗舰,“出云”舰既是日军的海陆通信中心,又是第三舰队指挥中心。
这艘近万吨的巨舰靠泊于日本领事馆门外码头,不断用其203毫米主炮和152毫米副炮轰击中国军队阵地,为其陆军提供火力支援。
因此,陈绍宽决定发起“斩首行动”,炸掉“出云”舰,这既能使日本侵华海军一时陷入群龙无首之境,又能给抗战中的国人以信心。
黄景湘兄弟:通过电波提供停泊位置
黄景湘、黄景根兄弟,生于福州秀冶里著名海军世家,伯父曾任海军参谋长,家中满门海军。兄弟俩自幼爱无线电,少年时即能组装收音机。
1925年黄景湘从海岸巡防处无线电报警传习所毕业后,曾任“永健”舰通讯官、海军部第十五电台台长。
弟弟黄景根于1928年从南京海军无线电学校毕业,也是无线电好手。
接到以鱼雷快艇突袭出云舰的命令后,因为中国军队不能进租界,为了搞到“出云”舰准确的停泊位置,黄景湘、黄景根兄弟俩奉命化装成小开,在上海国际饭店24层楼租了一间客房。
他俩在客房里装了一个望远镜和一台小发报机,随时向执行突袭任务的海军电雷学校快艇大队副大队长安其邦,报告“出云”舰的准确位置。
海军电雷学校快艇大队,有英式快艇12艘、德式快艇2艘,合计吨位不足2000吨。安其邦带领“史102”号和“史171”号两艘英式鱼雷快艇担任突袭任务。
8月14日晚,安其邦率两艘快艇隐蔽出航,行进间不断根据黄家兄弟提供的位置,校正行进航线。
途中“史171”号艇发生故障,安其邦和艇长胡敬瑞驾驶“史102号”艇继续向上海方向挺进,于15日晚按原定计划到达上海龙华码头。
快艇靠岸,安其邦和胡敬瑞与黄景洲兄弟取得联系,获取了“出云”舰停泊的准确位置,以及包括当地航道在内的具体航行数据。
黄景湘兄弟还与安其邦、胡敬瑞商议行进路线及发炮点、炮击线,以保证能准确打击出云舰,又不会误伤黄浦江上的“友邦”船只。
修复后的“史171”号艇此时也赶到上海,但为不引起日军注意,决定还是以“史102号”单艇出击。
16日晚,“史102”号艇冲到距“出云”舰300米左右的江面,以顶角50度向其瞄准,连续发射2枚鱼雷后,迅速转舵回航。
但由于“出云”舰周围防护严密,鱼雷未能直接命中目标,但雷体爆炸还是让“出云”舰受到一定创伤。
“出云”舰与其他日舰回过神来,立即以各种舰炮向“史102”艇攻击,“史102”艇多处中弹搁浅,日舰派出快艇前来搜索。
安其邦和官兵泅水隐蔽在码头下面,躲过了日本快艇的搜索,后被海军接应人员安全救走。
对于这一次中国海军快艇攻击出云舰,日本海军档案中有记录:
中国海军确曾在8月16日以鱼雷快艇袭击出云舰,由于日舰的防卫炮火炙烈,加上岸边灯光眩目难以瞄准,仅击毁“出云”舰所在的英美烟草公司码头和岸壁一部。
日本玉川照相馆馆长玉川正君,曾作为随军记者采访淞沪抗战。在他自制的一部老照片集上面,就有被“史102”号鱼雷艇炸坏的水泥路面和变形的日本总领事馆大门。
当时,“出云”舰被中国军队击中的消息,因被日方严密封锁,我们无法了解到具体击伤程度,但17日中国多地报纸还是刊发了“出云”舰被击中的消息。
一些报纸还欣喜地登出“敌旗舰出云号被鱼雷击中,传已于昨晚沉没”的消息,给予浴血抗战的中国人以莫大鼓舞,大家奔走相告。
很快,中国海军最高当局获悉,“出云”舰未被击沉,只有轻微损伤。于是,决定再次出击。
曾国晟:倡导用水雷炸日舰
8月20日,日军对中国海军实施疯狂报复,中国海军驻沪各机关、部队先后被日本飞机炸毁,正在江南造船厂检修的“永健”舰也被炸毁沉没。
不过,中国海军没有屈服,8月20日当天,后来拥有“抗日制雷英雄”之称的海军水雷专家曾国晟,提议用水雷袭击“出云”舰。
曾国晟出生于福州市长乐区,1931年从烟台海军学校第十三届航海班毕业后,先后历任三副大副、舰长、副官等职。1936年,调任江南造船所监造官。
曾国晟提议采用水雷袭击驻泊舰艇并非全新战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海军潜水员就曾乘坐“蟋蟀”式潜水具潜入奥匈帝国军港,炸沉战列舰“森特伊斯特万”号。
8月24日,在海军电雷学校讲授水雷课程的意大利籍教官的参与指导下,海军水兵用意大利制水雷发起了对“出云”舰的再次攻击。
当时,曾国晟等建议用中国自制水雷,但意大利教官担心中国制水雷质量不高,坚持要用意大利制水雷。
当天晚上,海军水兵趁着夜色,泅水至“出云”舰驻泊处海面,到达指定水面时,果断引爆了水雷。只可惜意大利水雷威力不足,没有对“出云”舰造成太大的威胁。
王宜升、陈兰藩:携水雷炸敌舰
这年9月28日,中国海军得到密报:日本海、陆军和外交首脑在“出云”舰上举行军事会议,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和一批军政高官住在舰上,因此决定再次袭击“出云”舰。
在选择水雷时,中国海军汲取了上一次教训,决定采纳曾国晟建议,使用中国自制的“海丙”式电发水雷,每具水雷300磅。
水雷确定后,需要选择水性好、布雷技术高且胆大心细的水兵担负炸舰任务,王宜升第一个主动请缨,随后好友陈兰藩也自告奋勇参战。
王宜升,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人;陈兰藩,福州市闽侯县尚干镇人,他俩都是福建马尾海军练营的毕业生。
当时,尚干镇基本上家家都有人当水兵,陈兰藩住的那个大院连他在内出了五个布雷水兵,三个在布雷中牺牲,一个在试制水雷时殉职,只有他一人生还。
王宜升、陈兰藩明知此去可能无回,特别是前两次袭击“出云”舰后,日军已在周边布置了重重防护网和火力覆盖网。
但他们二人抱定必死之心,与另外4位战友一起,于9月28日夜晚出发炸舰,六人分成三组,每组两人各携带一具自制的300磅水雷,每人腰间挂尖刀一柄、铁钳一把。
六人下水后,一边游一边推着水雷向前,碰到敌人探照灯,两人将水雷摁进水中,泅水潜行。
由于夜间行动,在水中寻找目标困难,最后,只有王宜升与陈兰藩这一组到达阵位。
已经加强警戒的“出云”舰,在其泊位外侧设置了重重保护网:四周围了一圈铁驳船,且驳船与驳船之间的空隙布设了防雷网。要炸沉“出云”舰,只有让水雷贴近才行。
结果,王、陈二人在试图沿栈桥突破防雷网时被敌人发现,无奈之下被迫撤离。在撤离时,两人以与敌舰同归于尽之心,引爆了水雷,之后才快速逃离。
这一次,水雷炸坏了“出云”舰尾部和周围的4艘火轮、1艘驳船。
在中国海军的接连攻击下,虽然“出云”舰一直未被击沉,但也无法再承受这样的连续攻击,因此一度被迫撤离上海,返回日本进行修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