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袁绍和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进行了连年的战争。
易京之战,发生在197—199年,地点在易京城,是袁绍军与公孙瓒军、黑山军的一场决战。
易京之战的背景
界桥之战
此战背景要追溯到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当时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了公孙瓒。
据《后汉书》记载,公孙瓒在界桥战败后曾发出感慨:
“始吾以为天下指麾可定也,……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
这场战役导致公孙瓒由战略进攻态势转为战略防守。
击败刘虞
另一方面,公孙瓒对自己手下士兵约束不力,经常放纵他们劫掠幽州百姓和地方豪强富户。这些行为与幽州牧刘虞治理幽州的方针背道而驰,
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公孙瓒火并刘虞,独霸幽州。
公元193年,刘虞率领十万人攻打公孙瓒,然而在战斗中却因妇人之仁没有采取强攻策略,结果反被公孙瓒突袭俘虏。
据史书记载,刘虞曾经告诉他的士兵:“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
然而,由于刘虞手下的从事公孙纪和公孙瓒同姓,却被公孙瓒厚待,于是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刘虞的计划。
结果刘虞反被公孙瓒突袭俘虏。但这也导致了刘虞的旧部与袁绍联合,开始夹击公孙瓒。
易京堡垒
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败给了袁绍的军队,为了能坚守城池,他修筑了易京堡垒群。
据历史记载,他在易京城内挖了数十道壕沟,并在壕内堆起五、六丈高的土丘,在上面建筑营垒。最中央的土台高达十丈,这个地方被他用作自己的居所。
易京内的建筑物十分雄伟,其内部储存了大量的粮食。
公孙瓒甚至在易京贮粮谷三百万斛,设置铁门,不许七岁以上的男性入内,只有他自己和妻妾侍女住在里面,所有的公事文书都以绳索吊到城上传递。
此外,公孙瓒还采取了一些独特的策略来提高易京的防御能力。例如,他命令城中的妇女练习放大嗓门,使声音能传到数百步远,以方便向其他城楼传达命令。
易京之战的经过
易京对峙
袁绍和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进行了连年的战争。袁绍曾试图通过修书给公孙瓒来达到联和的目的,但是公孙瓒并未回应,反而增强了守备。
于是,袁绍于197年出兵易京,与公孙瓒展开对峙。
公孙瓒依仗易京城楼的要塞,浑不把袁绍看在眼里,他对手下的长史关靖说:没有哪个一方诸侯有能力围攻他的易京城超过一年,即使是袁绍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三国志·公孙瓒传》注引《汉晋春秋》:“当今四方虎争,无有能坐吾城下相守经年者明矣。袁本初其若我何!”
战略错误
在两军对峙中,公孙瓒的一员别将被敌人围困。当被问及是否救援时,公孙瓒的回答是:“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力战。”
他的意思是,如果此时去救这一员将领,那么今后的战斗中,其他士兵可能会依赖救援而不肯全力战斗。因此,他决定不进行救援。
这个决策可能源于他的某种战略考虑或理念。
可是,这个战略性的错误使得当袁绍来攻的时候,由于先前的决策,别将被围困的将士可能因感到绝望而选择投降或者溃逃。
事实也是如此。
在袁绍攻打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的军队在南界的别营面临了困境。
他们自认为若是坚守则不能稳固防守,并且知道一定不会有援军前来救援。因此,这些士兵或是选择投降,或是溃散而逃。
求救黑山
公孙瓒见形势不妙,就派遣他的儿子续向黑山诸帅请求援助。同时他自己计划亲自率领突击骑兵出其不意地从西山出发,借助黑山的部队侵掠冀州,以此方式切断袁绍的后路。
然而,面对公孙瓒的计划,他的长史关靖提出了反对意见。
关靖认为,眼下大部分将士都怀有瓦解之心,他们之所以还能坚守阵地,只是因为顾念家乡和亲人,并没有决一死战的决心。
因此,他认为作为主帅的公孙瓒此时如果离开易京,可能会导致军心动摇,甚至可能会引发崩溃。
公孙瓒的计划应该来说是很好的一步棋,可惜当时的情况确实如关靖所说的,军心涣散。所以公孙瓒没有亲自带兵去切断袁绍的后路。
失策中伏
虽然公孙瓒自己没有亲自出动,但黑山军首领张燕和公孙续还是率领着十万军队,兵分三路前去救援被袁绍围攻的公孙瓒。
在援军即将到达易京的时候,公孙瓒秘密地派出使者给他的儿子公孙续送信,让他带领五千铁骑到北隰之中,点燃火把作为信号,然后他自己从城内出兵与援军里应外合打击袁绍的军队。
然而,这个计划却在书信被袁绍军截获后破产了。袁绍军得知了这个计划,于是将计就计,如约举起火把。
看到火光,公孙瓒误以为是援军到了,于是他匆忙率军出城与袁绍军交战,结果却被袁绍设下的伏兵击败,公孙瓒只能再次退回易京自守。
引火自焚
面对易京这座坚固的堡垒,袁绍对公孙瓒采取了一种狡猾的战术。他命令士兵挖掘地道,通过地道穿过公孙瓒军队所守卫的楼下,然后在里面放置木柱进行支撑。
当木柱被点燃后,地板随之塌陷,使得公孙瓒的城楼倒塌。这一计策成功地破坏了公孙瓒的防御体系,并且让袁绍的军队逐渐逼近到易京城中心。
面对即将到来的失败,公孙瓒做出了极度痛苦的决定。他首先缢死了自己的所有姊妹和妻子,然后引火自焚,不愿意成为袁绍的俘虏。公孙瓒的部将田楷也在战斗中英勇战死。
公孙瓒为何舍弃白马义从的超机动性,而选择困守易京
很奇怪的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为何没有发挥作用,或者说公孙瓒为何舍弃白马义从的超机动性,而选择困守易京?
首先,白马义从特种兵在界桥之战中已经被袁绍的将领麹义击败过,公孙瓒被界桥之战打掉了锐气,后来的几场战役,公孙瓒也是与与袁绍互有胜负。
从天下可指麾而定,到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公孙瓒已经对白马义从失去了信心。
其次,公孙瓒迷信谶语,在当道要塞易京建立坚固堡垒,想以此躲避纷乱的世道,进行蛰伏,等待机会。
“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
这就让公孙瓒进一步失去了白马义从的高超机动性,转为相信坚固的“马其顿防线”。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显然公孙瓒没有听过。
再次,面对强弩,白马义从的优势可能会受到限制。历史记载,白马义从在面对强弩时毫无反抗之力。而易京之战中,袁绍的军队可能装备有大量强弩。
最后,公孙瓒可能也在考虑到自己军队的实际情况和士兵的士气。正如关靖所劝阻的,公孙瓒的军队士气不高。
长期的攻城战可能会导致士兵士气低落,如果再失去白马义从这样的精锐部队,那么对于接下来的战争将十分不利。
因此,公孙瓒没有很好地利用白马义从的高超机动性,而是转而固守易京。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原创:了一画历史
墨石白滩层浪迆,川涌东边,一道红阳起。万里山河青史壁。千年梦有英雄几。
关注了一,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倒映着红阳的那一朵朵浪花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