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大降温
让很多人再次开启“赖床”模式
为什么会起床困难呢?
昼短夜长
大部分生物都顺应着自然光照,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在夏季到冬季的转换过程中,昼夜时间随之变化,自打秋天开始,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极大地影响了人们体内褪黑素的释放。
冬季抑郁症
科学上有一种相关的疾病,叫季节性情绪失调,俗称“冬季抑郁症”,常发生在秋冬日照时间很短的高纬度地区,呈现状态就是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嗜睡、社交活动减少。
饮食
秋冬季大家喜好糖葫芦、炒栗子、烤红薯等热量高的食物,会祸害胰岛素,抑制食欲素让你变困。
那如何快速起床?
1.光线唤醒法:很多人冬天起不来是因为睡觉的环境太暗了,黑暗环境会促进大脑褪黑素分泌,让你产生困意,而光亮环境能抑制褪黑素分泌。所以睡觉前将窗帘拉开点缝隙,让早晨的阳光照进房间。
2.水雾刺激法:可以准备一个补水喷雾,对着脸喷。人的皮肤上分布着很多毛细血管,同时也散布着很多神经末梢非常敏感。当皮肤遇到冷水或热水的刺激,大脑就会立刻警觉,瞬间精神百倍。
3.魔音贯耳法:根据实际经验和科学研究证明,相比于刺耳的警报性铃声,具有旋律的铃声能让你更快地清醒过来。如果是你爱听、经常听且能跟唱的音乐唤醒效果会更好。其中,每分钟100拍到120拍的中速音乐是最理想的“唤醒音乐”。
4.消除温差法:感觉神经会将寒冷信号传给大脑,从而抑制昼夜节律神经元的激活,让你的大脑活跃不起来。所以直观的解决办法就是消除被窝内外的温差。可以让衣服变暖或让被窝变冷的方式,让你感到被窝内外温度差不多。
《生命时报》建议,“再躺五分钟”?
每年最冷的1月份,都是心梗、中风等心脑急症的高发期。受机体生物钟的影响,早上6~10点,是血压的“火山时刻”,约有40%心肌梗死、29%心脏性猝死在此时发生。
《人民日报》旗下的《生命时报》介绍,这是因为一夜睡眠会使血液循环变慢,血液更黏稠,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冬天气温低,血管更容易处于应激状态,一骨碌爬起床,身体未必能及时适应过来,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避免起床太猛。
编辑:李昀彦
图片:图虫创意
综合自科普中国、生命时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