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松树得了松材线虫病吗?”
“树叶颜色不是红褐色,
用竹竿敲下试试……树叶很易落,
应该只是缺水枯死的。”
随着仪征市自然资源综合指导中心
副主任刘久东的话落
仪征市白羊山护林员们
一直提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今年是仪征在全省23个“松材线虫病疫区”中率先“摘帽”的第2年,也是刘久东从一名青丝“林业新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白发“兴林老将”的第13年。
“松材线虫病害俗称松树‘癌症’,健康松树一旦染病,基本上当年就会死亡,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治,3-5年后整片松林都会死亡。”刘久东告诉记者,仪征是1999年发现该病害,被列为“松材线虫病疫区”的。为了保护南方5亿亩松树,2010年,仪征只能忍痛成片砍伐,形成隔离带,以此压缩疫区,仪征的松林因此锐减至2000多亩。
然而“隔离带”只是权宜之计,必须攻克松树“癌症”,才能真正避免本地松树绝种。2009年,在外地高校教书的刘久东响应家乡召唤,受聘成为仪征市林业生产技术指导员,并于2011年提前一年完成博士毕业论文,跟着林业站站长邓永庆一头钻进了白羊山,开始了与松材线虫病的艰苦战斗。
那时的刘久东,每天早早起床,抢时间赶头班公交,坐2个钟头的车去白羊山,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用老虎钳拔鞋底的藤蔓、灌木刺。他白天钻松林采集各种监测数据,晚上查资料收集各地治理虫害经验。10余年里,刘久东先后撰写发表论文20多篇,他与同事改造发明的“害虫诱集装置”“旋转散药装置”等相继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的主要媒介昆虫是松墨天牛,松墨天牛取食松树时,会把松材线虫传到健康松树,因此,捕杀松墨天牛,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刘久东向松墨天牛发起了“强攻”,同时,给松树打孔注药,内治线虫。他还创新发明“系绳记号”办法,给松树注射完药,再解掉绳子,逐片推进。经过不懈努力,刘久东与同事终于攻克了松材线虫病,守住了我市2170多亩剩余松林。
“很多人都问我一个植物学博士为何要放弃城里工作,整天到乡下钻山沟。一方面,我深知松树在生态及经济方面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情怀,扬州只有仪征有大面积松林,这些松林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一辈们在荒山上一棵棵栽种而成,如果全部没了,真的很可惜。”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抗“疫”时光,刘久东说,“感觉付出没有白费,能做成这样一件事,我很自豪。”
2022年3月,仪征摘掉了“松材线虫病疫区”的“帽子”,这对仪征和刘久东来说都是一个分水岭。自此,刘久东的工作重心从攻克松树“癌症”变成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狠抓生化防治、积极做好植被恢复、不断加强检疫巡查……刘久东有着一份详细至每个月的工作计划表。他笑称自己就像一个松林“大管家”,要定期给松树“体检”,为森林“理发”“补牙”等,守护仪征松林健康。
今年9月,国家林草局组织专家到仪征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行动评估核查,结果依旧是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刘久东高兴地说:“我市的松材线虫病虽然被攻克了,但周边的南京六合和镇江润州区、丹徒区等还是疫区,防疫压力还是很大的,至少要连续3年保持原有防控力度,守住现有成果。这次的普查结果就是最好的消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仪征林木覆盖率提升至29.6%,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刘久东个人也收获了国家级测报点优秀测报员、省“最美森林医生”、仪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仪征融媒体记者:聂福娇
来源: 融仪征,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