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常被人们称为“白求恩式好医生”。80多年来,白求恩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新时代,如何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近日,石家庄军休医生张建平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她的回答:11月初,67岁的张建平在厦门旅游时,突遇他人抽搐晕倒并停止呼吸,危急时刻,张建平与人接力为其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现场助患者恢复呼吸最终转危为安。
患者家属委托人给张建平(左一)送来锦旗
有人晕倒 广播急寻医生救人
11月27日,记者采访张建平时,她回忆了事发经过。
据张建平介绍,事情发生在11月7日16时许。“当时,我们从厦门鼓浪屿岛乘船往回返,刚开船不久,我就听到船上广播,询问船上有没有医生或护士。”张建平说,当时连续广播了几遍,她感觉应该是有人突发疾病,而且情况比较严重。
“我是医生,出去旅游时身上有携带急救药品的习惯,所以我没犹豫,想着赶快把药给送过去,也许能用得上。”张建平说。她赶到现场时,只见一群人围在船上一处,人群中间的座位上,一名上年纪的男子躺在那里,浑身抽搐。张建平注意到,这位晕倒的男子嘴部有些歪,而且腿部勾起。此时,她注意到有人已经提供了急救药品,可晕倒男子在服用急救药后并未好转。患者起初还有呼吸,可时间不长人就没了动静,甚至停止了呼吸。
有人大喊:“赶快做心肺复苏!”一名女同志立即上前为其进行心肺复苏,随后张建平表示自己也是医生,并加入了抢救。“我看他症状,判断患者可能是脑血栓,除继续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外,同时还给他紧急进行人工呼吸。”张建平说,在持续的急救中,晕倒男子逐渐恢复了呼吸和心跳。“当时比较紧张,不记得急救了多长时间,直到我感觉到他吐了口气,我心中的担忧才放下。”张建平回忆说。
很快,船来到停靠点,120急救人员也已经赶到现场。在大家帮助下,倒地男子被抬上了救护车。“原本我想陪着去医院,但我看到那个男的有家属,救护车上人又多,我也就没陪着一起去。”张建平说。
张建平(左)接受鲜花
患者家属托人送锦旗致谢
回到家后,张建平并未把旅游时救人的事放在心上。直到一起去旅游的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到军休四所,大家才知道张建平在外见义勇为的事迹。11月22日上午,两名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专程来到石家庄市军休四所,为军休干部张建平女士赠送锦旗。他们是受患者家属委托而来,感谢张建平在厦门旅游时热心救人。现场,军休四所工作人员以及张建平所在党支部的党员们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
记者了解到,当时被救的患者和家属一直留在厦门当地的医院接受救治,被救的男士姓郝,今年68岁,其爱人倪女士和孩子一直陪在医院照顾。来人将一面写有“见义勇为弘扬正气 抢险救危真情为民”的锦旗和一束鲜花交到张建平手中,代表患者和家人向张建平表示感谢。
“送锦旗时,患者家属本来想通过视频与我连线,在现场道谢的,可那时碰巧赶上患者接受治疗,陪同的家人无法视频连线,他们家属说,等出院后会亲自上门道一声谢。”张建平说,也是这一刻,她才知道,当时她救的老者也是去旅游的游客,而且他们也来自石家庄。
据了解,目前,患者郝先生病情稳定,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张建平船上救人时的视频截图
她曾获“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称号
张建平今年已经67岁,至少3组的胸外按压对她来说已是有点吃力,但采访时张建平却说:“当时情况紧急,如果错过了抢救黄金时间,一条鲜活的生命或许就会终结。而作为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不能辜负‘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这个称号!”
据了解,张建平1956年生人,2013年退休,曾任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O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副主任技师。在医务战线工作了39年的她,2014年被安置到石家庄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四休养所休养,现任第十一支部纪检委员。
“别人遇到困难,知道了还能不帮一把!”张建平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入党还是1976年唐山地震时。当时她所在的部队在唐山,那一年她火线入党,因抗震救灾还荣获了个人三等功。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时,张建平也因工作突出,荣获过个人三等功,还荣获过“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称号。
采访中,张建平说,自己受党教育培养多年,这是她应该做的,换成其他同事遇上了,相信大家也一样会这么做。“当时大家都在想办法帮助那个患者,幸好黄金救援时间抓住了,就有了生的希望。听到他好转去到普通病房,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祝他早日康复!”张建平说。
张建平(红色上衣,右二)船上救人现场
同事说:一点儿都不感觉意外
采访中,记者联系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副主任技师朱爱萍。“我跟张主任一起共事20多年,这件事情发生在她身上,我一点儿都不感觉意外。她就是这么一个为人低调,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朱爱萍说。
朱爱萍介绍说,在原单位,同事们习惯称呼张建平为“救火队队长”,因为科里哪儿有急难险重的事,她就会出现在哪里,而且都能处理的非常得体。
“张主任对病人特别热心。而她的乐于助人则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朱爱萍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年冬天,正好下着大雪。“雪特别大,张主任每天上班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科里,那天她来了以后,看到一对夫妻在长椅上躺着,蜷缩在那儿,她就主动过去问什么情况。那对夫妻表示为了省治疗费用,他们没有住宿,每天在长椅上过夜。听了这话,张主任给他们端来热水,又帮他们联系住宿,还给了他们500元现金。这位患者后来经医院治疗成功怀孕,生完孩子一家人还抱着孩子过来感谢张主任。”
同时,张建平是轻伤不下火线的医务工作者。朱爱萍记得,一次科室搬家,科里男同志少,张主任是女同志里年龄最大的,但她什么脏活、累活、重活总是抢着干。“‘搬家’时我们搬一个特别重的柜子,结果不小心砸到张主任的脚,当时流了好多血,大家劝她休息,她非说把柜子搬完再去处理伤口。搬完柜子大家扶着她去急诊科,结果需要把整片脚指甲拔掉。可她简单包扎回来又跟着大伙儿一起搬东西。”
还有一年,单位有重要工作,可正赶上张主任父亲生病住院要做手术。作为科室负责人,她组织大家一起忙工作,连父亲那边都没顾上。“像这样的小事在张主任身上发生过许多许多,正是因为有了她这样无私奉献的白求恩传人,才使得我们新一代科室的工作人员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因为张主任对病人热情负责,我们年轻的临床医生和护士也都是这样做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传承吧。”朱爱萍说。
采访中,军休四所的所领导和张建平所在的支部休干得知此事同样不意外。危难时刻冲在一线,挽救他人生命,这就是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认识张建平的许多同志都表示,张建平的医者仁心,是对生命最好的致敬和守护;她见义勇为的行为体现了退休不褪色的军人风采。她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完美诠释了白求恩精神的真谛。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南开宇
来源: 燕赵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