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一档综艺,靠抓马情节爆火,以撕X大战闻名。
不仅考验艺人的情绪忍耐力,还考验他们的演技。
并打破了“千万不要和熟人一起旅行”的网络名句。
因为它证明了和熟人一起不行,和不熟的人一起更不行!
这档让各个大牌流量轮流挨骂的综艺就是《花儿与少年》。
最近它又出了第五季——《花儿与少年 丝路季》(以下简称《花少5》)。
不同于全员年轻人的《花少3》和露营了一整个雨季的《花少4》。
《花少5》又恢复了嘉宾团跨龄配置及出国旅行的模式。
所以不少爱吃瓜的观众早就搬好了小板凳等着看戏了。
结果第一期播完了之后,这个节目有了一个和它以往风格不太搭边的热搜词条:#花少5全员情绪好稳定#。
属实没想到,《花少》还能搭这么体面的词儿。
看完一期之后发现和8年前相比,《花少》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季嘉宾团还是5女2男的配置。
有外表女强人,内心小女人,爱看霸总小说的秦海璐;
因嗓子有问题,只能用气声说话的电音朵拉秦岚;
看似高冷,实际搞笑但情商在线的辛芷蕾;
带病上阵,美貌与智商在线的迪丽热巴;
以及每季必有的一位芒台本家艺人,这次是赵昭仪。
另外还有胡先煦和王安宇担任本季拎包兄弟。
从已更新的内容来看,本季嘉宾目前还都是体面人儿。
相处氛围主打一个peace。
在出发去第一站之前,导演组安排他们先去上课。
每个人到上课地点的距离从22公里到2公里不等。
但7个人只能共用100块的路费。
根据距离从远到近依次申报出行所需路费。
最后有人选地铁,有人坐公交,有人骑车,有人步行。
出发点是尽量选择便宜的出行方式,为后面的人留足路费。
这个环节乍一看是节目组想给嘉宾挖坑,结果弄巧成拙,反倒显露了本季嘉宾的“特殊”。
其实嘉宾们只要仔细一审题就知道节目组的用意。
100块钱7个人,摆明了肯定最远的人会选择公共交通。
看前面的剩余经费,后面的人一定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鉴于《花少》的辉煌历史,第一个打车的人就会成为本季重点关注对象。
恰好本季花少旅行团的嘉宾都比较接地气,和节目组预想的结果完全吻合。
节目组大概想利用这个环节,给观众留下嘉宾团温暖有爱的初印象。
毕竟本季是丝路季,怎么也不能像《花少2》一样抓马。
可光peace没矛盾,就等于没话题。
《花少4》全程走温馨治愈风,结果播的无声无息。
所以在本季花少团出发之后,节目组一直想搞点小事,让节目多点看头。
于是花少团经历了一个国外旅行经典开场:走错酒店。
(*不是有家的感觉,这就是别人家)
丝路之旅第一站的导游是王安宇和胡先煦。
王安宇提前安排好了住宿,一下飞机就带姐姐们直奔目的地。
结果兜了一大圈,发现酒店地址搞错了。
他们到处拍照转悠的地方,竟然是人家家里。
不过姐姐们毫不介意,甚至觉得这是场奇遇。
而等他们到了原本的酒店,王安宇一推门,就露出了沙发上的赞助商抱枕。
也就是说节目组知道他们去错了酒店,但故意没说。
大概是想站在一个记录者的角度,看他们如何靠自己解决问题。
不过也不排除《花少》想重现当年《花少2》走错楼导致井柏然搬了两趟行李的冥场面。
节目组不仅搞事,还没事找事。
预告剪成修罗场也就算了,毕竟观众都知道芒果预告爱搞诈骗。
正片部分也开始强行整活儿。
辛芷蕾和秦岚开个玩笑,也能被剪成要干架的节奏。
为了迎合本季一带一路的主题,节目一开始就奠定了花少团互助有爱一家亲的基调。
后期又老想加点料,强行制造冥场面。
但嘉宾们情绪过于稳定,压根儿就没给他们搞事的机会。
《花少》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本季嘉宾已经提前做好了笔记。
就算有啥不同观点,也会好好说话尽量避免产生摩擦。
导致节目组一直想搞事,又实在搞不起来。
让本来想看搞事的观众抓心挠肝。
让本来想看岁月静好的观众时不时就被节目组打断。
要我说,搞不起来就别搞了,岁月静好也有人爱看。
不过第一期节目中一些关键信息的缺失,引发了场外观众的争议。
胡先煦和王安宇共同担任第一站导游。
但第一期节目中,第一个城市的行程看上去一直是王安宇自行包揽。
有部分观众开始因为分工不均,谴责胡先煦不干活。
不过先导片中两个人拿到的导游指南分成了两半。
所以很有可能是王安宇主要负责前半程,胡先煦主要负责后半程。
目前更新的内容中,并没有提前说明这点。
不论两个导游是共同负责还是分开负责,节目没有明确的信息说明,确实很容易引战。
花少团旅程刚开了个头,或许相处更久之后才能暴露更多矛盾。
不过本季冥场面大概率比不过《花少2》。
花少旅行团除了氛围相对平和之外,和之前几季明显不同的是缩小了年龄跨度。
本季旅行团年龄最大的人是秦海璐。
与之前几季相比,这季年龄差并不大。
如此一来就让旅行团的每个成员话语权更加平等。
从人员配置上就避免了很多因代际问题而产生的矛盾。
但同时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节目作为旅行真人秀,给观众留下的关于人际关系的探讨方向,少了代际引发的权力关系这一环。
(《花少2》毛阿敏的口头禅)
而节目定位和风格的改变,让《花少5》减少的不仅是代际矛盾。
也减少了它原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交关系的呈现比重。
《花少》前几季主打的标签是“明星自助旅行”。
重点有两个:自助和旅行。
看点一方面是208W们在没有助理和经纪人的陪同下,如何处理旅行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咖位,不同性格的嘉宾,在自助旅行时产生的矛盾。
以及分享旅行途中的景色和见闻。
《花少2》直接抛弃了第三点,把前两个方面发挥到了极致。
由此也贡献了“杨洋走丢事件”、“爬山事件”、“房车帐篷事件”等N个冥场面。
网友人均心理学家分析花少团成员在各个事件中的态度、言行、微表情。
这项研究甚至发展成了一门学问——“花学”。
直到今天还有人不断复盘“花学”,力求常看常新。
综艺界能和《花少2》有同等“名气”的节目确实不多。
而“花学”引发的关于人际相处的学问也成了《花少》的重要标签。
《花少5》也是自助,也是旅行,但主打内容是“游学”。
“游学”顾名思义是边旅游边学习和旅行有本质上的不同。
出行路线也不是欧洲、南美,而是探访丝路。
根据第一期内容来看,“游学”主题的相关内容占比很大。
但它既不像《花少2》偏重表现个体与集体矛盾。
也不像《花少3》偏重体验美好的旅行。
《花少5》在“游学”之余也在研究人际关系同时体验旅行。
就目前来看,元素比较多,但看点平均分配后每个方面都不够突出。
一句话评价就是:
在立意上格局打开,在效果上大打折扣。
从整体来说,《花少5》这种雨露均沾的类型,比较符合近几年慢综艺的常规操作。
不过还是有很多观众觉得“无抓马不花少”。
观众对《花少2》念念不忘,也不是因为纯喜欢看明星互撕。
而是岁月静好吃吃玩玩的慢综艺只是理想乌托邦。
能带来心灵疗愈,但会降低观众的情绪代入感。
纵观近几年的国综,能和《花少2》一较高下的节目是《五十公里桃花坞》。
它是继《花少2》之后又一个靠抓马场面创造一门学问的节目。
网友将这门学问称之为“坞学”。
这两个节目嘉宾团的共同特点“全员是恶人,全员非恶人”。
站在每个人的角度都有话可说且有理可依。
观众很容易在事件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代入人物立场。
不仅能得到情绪认同,还能谴责和自己观点对立的言行。
尤其是节目里会有另一个当事人做观众嘴替现场开怼,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去吵架发挥不好。
此外,《桃花坞》相比于《花少2》来说涉及的社交行为更广泛。
除了都会涉及的个体和集体冲突,代际冲突,还有职场社交等。
几乎每个人都能在节目里看见一个“世另我”。
在坞学出现之后,综艺界甚至出现了“花学已死,坞学当立”的言论。
所以有些观众爱看的不是互撕,而是想通过这些事件代入情绪、发泄情绪。
总之,《花少5》不同于《花少》系列任何一季的风格。
如果大家对本季的嘉宾和主题感兴趣,倒是可以一看。
但要是想看抓马一点的内容,那建议还是再去盘一遍《花少2》。
大家有什么想要交流的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
今天就说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