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3年,一位72岁的解放军老革命家扬言,要炮轰中国大陆百万平民生活的城市,幸好被邓拦住。军队冲入市区击毙流氓...”在军队私化极强的封建社会,一个将军都没想到屠城一个州府,这样一个荒唐的段子居然在知乎网这样的知识社区大面积传播。
知乎网搜索“杨得志 南阳”其中一回答
除了杨得志的女婿在南阳遇害,他的儿子和侄子也在南阳遇害过:
杨得志儿子在南阳被害:(以下截图来自微信公众号)
杨得志侄子在南阳被害:
杨得志的女婿,不但在南阳被害过,还在社旗县、郑州市、洛阳市被害过:
2、 杨秋华,1950年 10月出生 在 西安,出生 时杨得志刚入朝,今年7月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在京开幕, 杨秋华还参加过。杨秋华1983年已经33岁,这个年纪才度蜜月,显然不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大环境。
另一版本中提到杨秋华的丈夫叫黄新,其实黄新是杨得志长女杨华荣的爱人,他是空军中将,目前健在,两人都是1944年出生,算起来已古稀之年了。
3、为什么会出现杨得志炮轰南阳的段子
很可能是因为他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南阳桥,另外他只有一个儿子,没有侄儿,但有五个女儿,所以造谣他女婿的比较多。
造谣者的目的无疑是河南地域黑,因为所有版本都发生在河南,有郑州版可能是南阳不太出名。
这个段子之所以有多个版本,很可能是后续的传谣者不断升级更新所导致 :比如最早的版本可能是他的侄儿,后来传谣者发现他没侄儿,就升级为儿子,可是有人发现他儿子杨建华也健在,又升级成杨秋华和丈夫黄新,后来发现黄新不是杨秋华丈夫,而且黄新也健在,就升级为杨秋华和丈夫,毕竟杨秋华在大裁军中转业,丈夫也不出名。
4、各种大 版本更新的原因:
①、比如有军事常识的传谣者把杨得志坐飞机在南阳上空盘旋,决定要炮轰南阳去掉了,这显然是不懂军队体制,跨地域调动部队,且屠杀本国城市上百万平民,别说现代,就是古代都匪夷所思。
②、有懂军史的把版本里的杨得志当时在汇报越南战事去掉了,毕竟杨得志1980年已经离开越南战场了。
③、有觉得违背 人伦的,把原版本里公 A 局 长打死自己儿子改成打死自己女婿了,还有的干脆把这段去了,因为这简直是无视法律,就是古代也不会这样。
④、还有传谣者发现时任南阳市公 A 局局长 高 升了,这显然 不符合仕途 犯错的情况,又改成南阳市公 A 局副局长,但是不管怎么传,局长一直都没有名字 。
⑤、 还有历史常识的把情节里的逛商场删除掉,改成逛景区了,毕竟当时南阳这种三四线城市还没有商场,当时还是国营百货公司呢...
但问题在于,传谣者也有很多,有人在改编的同时还有人在传旧版本,所以各种版本都同时存在。
5、早些年微博上有很多体制内及军队将领都开有微博,杨秋华的亲笔信也在微博上发布过。 但相对于谣言的故事情节富有传奇性,辟谣的内容往往是那样的无力,没有令人传播的欲望。
老一辈人相信清者自清,但他们忘了还有一句话叫三人成虎。
对于已有自己立场的人来说,你去跟他辟谣,无非有两种结果:
1、“莫须有”反问:那么多人都传了,肯定是真的吧,你怎么知道不是真的?“莫须有”是杠精们的顶级法宝:总不会都是错(对)的吧?总不会完全没有吧?
但你让“莫须有”者拿出确切证据,他是肯定拿不出的,他只会回答你,那么多人都这么说的 。
2、“反思家”反问:为什么大家都说发生在河南?难不成大家都冤枉你们?(为什么大家都欺负你,不欺负别人?)
在“反思家”的认知里,这个世界上所有案件的受害者都是犯错者,你挨打挨骂被杀被抢都是你的错,要不为什么地球上那么多人,别人就没受害?
2000年后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但被网络造谣的人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别说杨得志了,更高级的老一辈都被造过谣,英烈保护法虽然出了,但执行起来还是有很多模糊的地带。
但造谣者为了流量,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发泄个人私恨,终有被反噬的时刻,“收手吧阿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