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罗立群:观音本生叙述·妙善故事·千手观音

0
分享至

观音信仰是十分重要的宗教文化现象。在中土流传过程中,观音信仰在很大程度上融汇了民间宗教的内容,体现出民间宗教的文化特色。民间宗教的最大特点就是宗教信仰的民间化、世俗化,而其民间化、世俗化的形成又得力于俗文学推波助澜。

宗教俗文学“表现的内容往往是通俗化的、形象化的,经常有意无意之间对教义作了自由的发挥以至‘歪曲’。这实际上正表现了作品创造者和流传者当时、当地的佛教理解,从而也就造成了佛教本身的演化。”[1]

可以说,观音信仰在中土传播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民间的俗文学(主要是小说、戏曲和宝卷等),其本身的俗文化特质与俗文学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及宝卷中的观音本生题材进行梳理、对比和分析,并与佛经中的观音本生叙述相互比较,力求真实描述观音信仰的发展和观音形象的演变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观音信仰和观音文学。

一、佛经中的观音本生叙述

观音本生题材是指观音成道之前的家庭身世、苦难经历、修道过程以及成道因缘等故事内容。最早涉及观音本生题材的是佛经。

刘宋时期,沙门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云:往昔世界有国王名威德王,忏信佛法,入于三昧,“左右有二莲花从地踊出,杂色庄严,其香芬馥,如天旃檀。有二童子化生其中,跏趺而坐,一名宝意,二名宝上。”

威德王后来修成正果,成为佛陀,二童子分别成为观世音菩萨和得大势菩萨。阿弥陀佛正法灭后,观世音菩萨成等正觉,号普德功德山王如来[2]。

按此经描述,观世音菩萨是由莲花化生的童子修成正果的。刘宋昙无谶所译《悲华经》对观世音的出身有不同的记载。

《悲华经》云:往昔恒河沙阿僧祗劫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不绚,第二王子名尼摩,第三王子名王象,第八王子名泥图。转轮圣王皈依佛陀,发下誓愿,要解除众生的一切苦难。后修成正果,成为阿弥陀佛。不绚成为观世音菩萨,尼摩成为大势至菩萨,王象成为文殊菩萨,泥图成为普贤菩萨[3]。按此经说法,观音菩萨前世是转轮圣王的第一王子。

天息灾译《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以佛陀的亲身经历,讲述观音前世是一匹能飞行的圣马,佛陀前世是一位王子,王子与一群商人经商到狮子国,遇到众多罗刹女。罗刹女假意讨好王子和商人,实则要吃掉他们。危急时刻,圣马救助王子离开险境:

即时速疾而往于圣马王所,到已见彼马王,吃草已振摆身毛。是时师子国地皆震动。马王三复言云:“今者何人欲往彼岸?”时诸商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欲往彼岸。”时圣马王奋迅其身而作是言:“汝等宜应前进,勿应返顾师子国也。”彼圣马王如是说已。

是时我乃先乘马王,然后五百商人俱升马上。时彼师子国中诸罗刹女忽闻诸商人去,口出苦切之声,即驶奔驰趁逐,悲啼号哭,叫呼随后。时诸商人闻是声已,回首顾眄不觉闪坠,其身入于水中,于是诸罗刹女取彼身肉而啖食之。

是时唯我一人往于南赡部洲。彼圣马王届海岸所,我当下已,而乃旋绕彼圣马王三匝毕已,即离彼处,寻路而行往于本地,归自所居,到其家已……佛告除盖障菩萨:“圣马王者即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于是危难死怖畏中救济于我。”[4]

缺失译者姓名的《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这样描述观音成道前的身世:

许多年以前,南阎天竺有一个国家,名叫摩涅婆咤。其中住着夫妇二人,丈夫名曰长那,妻子名曰摩那斯罗,夫妻恩爱,家境富有。因为膝下无子,难免心中悲伤,于是祈祷天神,希望能生养子女。

不久,他们果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取名早离,次子取名速离。早离七岁、速离五岁时,摩那斯罗病势沉重,去世前嘱咐二子:生老病死,人间常态,若要寻求解脱,唯有发菩提愿心。摩涅婆咤去世后,长那又娶了一个名叫毗罗的女子。

时值饥荒,财谷渐尽,长那决定前往檀罗山采摘妙果。他预计这趟行程七天,临行前嘱托毗罗要好生照顾两个孩子。走了十四天,长那仍然没有回家,毗罗开始担心,如果丈夫回不来,自己怎么有能力养育两个孩子呢?即使丈夫采集妙果回来,也只会与儿子分食,不会有自己的份。于是她雇了一艘船,带着两个孩子假意说去海上孤岛觅食。船行驶到孤岛,她让两个孩子下船寻找食物,自己却偷偷地驾船返家。

两个孩子发现被遗弃时,悲伤哭泣。哥哥早离想起生母临终告诫,就发下誓愿:

“我须发无上道心。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先度他人。然后成佛。若为无父母者。现父母像。若为无师长者。现师长身。若为贫贱者。现富贵身。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四众八部。一切随类。无不现之。愿我常在此岛。于十方国。能施安乐。变作山河大地。草木五谷。甘果等。令受用者。早出生死。愿我随母生处。不离父生处。”

这样发了一百愿,寿终。长那采集果实归来,不见两个儿子,就询问毗罗。毗罗谎称他们出外觅食不归。他向朋友打听,朋友告之真相。长那悲痛自责,遂雇船前往孤岛寻子,只见到一堆白骨和散落的衣衫。他收拾骸骨衣物,含泪发誓:要度脱诸恶众生,速成佛道,变化成各种事物为众生作依止。

他如是发了五百誓愿,并决心常住婆娑世界,对众生说法教化。经文中观音菩萨对人物身份作了说明:

“尔时梵士长那者,今释迦牟尼如来是也;母摩那斯罗者,西方阿弥陀如来是也;兄早离者,我身是也;弟速离者,大势至菩萨是也;朋友者,总持自在菩萨是也。昔檀那罗山者,今灵山是也;昔绝岛者,今补陀落山是也。”[5]

除此之外,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佛经中还有其他一些记载。如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世音菩萨自称是“千光王静住如来”的弟子,师从此佛修习“大悲咒”。

又如《十一面神咒心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世为大仙人,拜百莲花眼无障碍顶炽盛功德王如来为师,诵持十一面神咒,修成正果。再如《不空羂索咒心经》则称观音菩萨在往昔九十一劫“胜观”世界,是“世主王如来”的弟子,蒙授不空羂索咒心,教化无量百千子,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最有趣的是《楞严经》,此经叙述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数恒河沙劫,师从观世音如来,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习得耳根圆通法门,缘心自在,成就菩提。观世音如来因感叹弟子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弟子“观世音”名号,使其观听十方圆明,于是观音名号遍十方界。《楞严经》是大乘佛教极其重要的经典,按此经说法,观世音菩萨本是观世音如来的弟子,“观世音”名号也是观世音如来授记给弟子的。

佛经中有关观世音本生故事的叙述,零散而又相互矛盾,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说教性极强,除了《大乘庄严宝王经》和《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有一定的情节之外,其他典籍几乎没有情节描述,人物形象更是十分模糊,所述无非随佛修行、成就菩提以及得到如来授记等内容,且着力渲染得道后的法力,没有多少文学色彩和世俗生活气息。

二、小说、宝卷中的妙善故事

与佛经叙述的零散杂乱不同,中土有关观音修行成道的描述十分具体,且内容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于小说、宝卷文本以及戏曲舞台表演。

北宋元符二年(1099),蒋之奇根据传说润色加工撰成《香山大悲菩萨传》,叙述千手千眼观音修道缘起,竖碑刻文,树立于汝州香山寺内。碑文叙述过去国庄王三女儿妙善,虔诚修道,为救父疾,献出自己的手眼,最终化身千手千眼观音,而香山即大悲观音成道之地。南宋朱弁《曲洧旧闻》曾记载此事。

至元代,赵魏公夫人管道升据此撰成《观世音菩萨传略》。明代朱鼎臣依据上述传说故事,撰写了章回小说《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将观音修地道点从香山改成南海,情节上又多有发挥,增加了点化善才、龙女故事,以及平妖护国救民等神魔内容。

清代曼陀罗室主人编写了《观音菩萨传奇》,亦写观音出身修道、普度众生之事,小说舍弃了断手抉眼救父疾的内容,时间提前到周朝末年,地点则是西方兴林国,观音最终成地道仍是南海普陀山。清末民初又有江村著述的《观音得道》。

此外,卷首题记“宋崇宁二年天竺寺普明禅师编撰”的《香山宝卷》以说唱的形式搬演大悲观音本缘故事,在明清两代广为流行。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曾对《香山宝卷》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作品“描写一个女子坚心向道,历经苦难,百折不回,具有殉教的最崇高的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6]。

宋代朱弁在《曲洧旧闻》中对此曾有一番评述:

蒋颖叔守汝日, 用香山僧怀昼之请, 取唐律师弟子义常所书天神言大悲之事,润色为传。载过去国庄王, 不知是何国, 王有三女, 最幼者名妙善, 施手眼救父疾。”其论甚伟。然与《楞严》及《大悲》、《观音》等经, 颇相函矢。《华严》云: 善度诚居士鞞瑟视罗颂大悲为勇猛丈夫。而天神言妙善化身千手千眼以示父母, 旋即如故。而今香山乃是大悲成道之地, 则是生王宫以女子身显化。考古德翻经所传者, 绝不相合。浮屠氏喜夸大自神, 盖不足怪, 而颖叔为粉饰之, 欲以传信后世, 岂未之思耶[7]!

清代学者俞越在《茶香室丛钞》中也认为:“今世俗说以观世音为妙庄王第三女本此,然但曰庄王,不言妙庄王,妙善乃其女之名,不知何以有‘妙庄’之说也。”[8]并指出妙善故事“要是传说,非其实也”[9]。

从北宋元符二年(1099)蒋之奇作《香山大悲菩萨传》始,到晚清曼陀罗室主人编写《观音菩萨传奇》,妙善故事在中华大地流传了约800年,故事的内容几经改编,不断增删,越来越适应中土信众的文化心理需求。为了方便了解妙善故事内容的演变,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用表格的方式作如下展示:

香山大悲菩萨传

香山宝卷[10]

南海观音菩萨

出身修行传

观音菩萨传奇

出生地

山之东北,过去有国,王名庄王

须弥山西,有兴林国,年号妙庄

西域兴林国,年号妙庄。

须弥山西北,有兴林国,年号妙庄。

抗旨拒婚

妙善坚心向道,抗旨拒婚。

妙善坚心向道,抗旨拒婚。

妙善坚心向道,抗旨拒婚。

妙善坚心向道,抗旨拒婚。

历经磨难

妙善被禁后园,断其膳饮,做苦役,不准亲人探视。

妙善被禁在后园,忍饥受寒。后出家白雀寺,终日劳作。

妙善被禁在后园,忍饥受寒。后出家白雀寺,诸般苦役,又囚入冷宫受苦。

妙善被禁御花园,操作杂役,后入光明寺修行,在须弥山寻找雪莲,风餐露宿,艰险备尝。

地狱诵经

无此情节

妙善地狱说法,阴府刑具化为莲花,一干罪鬼悉数超度。

妙善地狱诵经,天花乱坠,地狱放大光明,血湖变莲池,鬼囚得超生。

无此情节

修地道点

汝州香山

惠州澄心县香山紫竹林。

南海香山普陀岩

在兴林国光明寺修行,成道后飞往南海普陀落伽山紫竹林。

手眼疗疾

庄王不敬三宝,患恶疾,需无嗔人手眼做药,妙善献出手眼,治愈恶疾。

妙庄王不敬三宝,身患恶疾,妙善献出手眼,治愈顽疾。

妙庄王不敬三宝,杀孽重,患恶疾,妙善献出手眼,治愈顽疾。

无此情节。38回孝妇刘氏因婆婆生病,割股疗疾,观音对此行为提出批评。

金童玉女

无此情节

无此情节

观音度化善财童子与龙女。

观音度化宫女永莲为龙女,顽童沈英为善财童子。

狮象兴妖

无此情节

无此情节

青狮白象觊觎妙清、妙音美貌,劫持两女,并掠走宫女、国王、皇后。

无此情节

朝中叛乱

无此情节

无此情节

何朝阳借兵三万,窃国僭位。善财、龙女领天兵平叛。

无此情节

中土

度化

无此情节

无此情节

无此情节

净瓶观音甘霖救旱,鱼篮观音开悟愚钝,蛤蜊观音警戒杀生,千手观音点化钱缪,马头观音点化番僧,武士观音保护少林,白衣观音梦中赐子,水月观音昭示众生,青颈观音剃度一峰,杨柳观音治病疗疾。

表格中列举的作品,创作时间从北宋至晚清约800年,叙述的是同一个题材——观音菩萨出身修行证道的传说故事。

上述作品包含了两种文体,一是小说,一是宝卷。两者虽然都属于叙事文学,然小说主要是散文体的叙事形式,宝卷则是民间流行的说唱形式,偏重于韵文叙事。

两种不同的文体讲述同一个故事,相互影响、借鉴。北宋蒋之奇《香山大悲菩萨传》记载了民间流传的妙善修道故事,《香山宝卷》在此基础上增饰生发,地点标明须弥山西,国名兴林,年号妙庄,并增加了妙善地狱诵经的情节。

明代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以《香山宝卷》为蓝本,不但承袭了国名、年号,也保留了地狱诵经的情节,且又增加了观音度化善财和龙女、狮象兴妖、朝中平叛等内容。

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对前人作品大幅取舍,保留了妙善坚心向道、抗旨拒婚、历经磨难的故事,摈弃了手眼疗疾、地狱诵经、狮象兴妖、朝中平叛等情节描写,增添了观音菩萨慈悲度化的灵迹,将妙善修道故事与观音济人救世传奇融为一体,内容有所变化,情节也更加丰富。

三、戏曲中的妙善证道

观音本生题材也是明清戏曲热衷表现的内容。除了明代传奇《观世音香山修行记》(简称《香山记》)、清代传奇《海潮音》外,还有许多剧种编排演出这一题材,如京剧《大香山》、粤剧《观音得道》、闽剧《观音出世》、傀儡戏《观音得道》、汉剧《大香山》、曲剧《香山传》、越剧《观音得道》、川剧《火烧白雀寺》等,而秦腔、高腔、目连戏、柳子戏等剧种也有相关题材的剧目。本文主要分析明清两部传奇《香山记》和《海潮音》。

《香山记》,现存明万历年间富春堂刊本,《古本戏曲丛刊》据此影印,编入二集,全名为《新刻出像音注观世音香山修行记》,分为三十出,每出内容以四字概括,并配有插图。《曲海总目提要》谓剧本前有明万历二十六年罗懋登作的序,据此判断剧本的作者是罗懋登,但现存剧本没有这篇序,也不题撰人,因此该剧本的作者也就成为一个谜。

不少学者仍相信《曲海总目提要》的记载,孙楷第认为:“《曲海提要》所据既为懋登序本,所言当可信也。”[11]周秋良对《曲海总目提要》的内容叙述和现存明刊本的情节加以比照,指出六处不同,由此认为《香山记》有两个版本,罗懋登编撰并作序的本子现已佚失[12]。

从剧本的情节内容来看,《香山记》应该是依据《香山宝卷》改编而成,将民间传说的妙善故事套入唱腔、科白、舞蹈等舞台表演形式。剧情大致为:庄王祝寿——彩楼招亲——拒婚幽禁——鬼神助力——妙善出家——历尽磨难——火烧庵寺——法场行刑——黑虎驮尸——遍游地狱——五十三参——庄王生病——舍身救父——现身说法——正果团圆。

《香山记》虽改编自《香山宝卷》,却也做了一些改动,如“祝寿”、“婚宴”、“彩楼招亲”等情节内容都是《香山宝卷》中没有的,这些内容热闹、喜庆,适合大众演出场景,切合市民欣赏口味,虽然对推动剧情发展意义不大,且又游离于观音修道的宗教主题,却是戏曲演出时吸引民众的重要关目,能产生相应的舞台演出效果。

第六出“花园受难”,庄王为了阻止妙善出家修行,将她幽禁在后花园,并设下难题:若桃花、菊花一起开放,便同意她出家。此时佛祖显灵,命花园土地鬼神前来相助,将“菊花移在桃花处,桃花移在菊花处,桃、菊一起开”[13]。

这类改动很明显是融入了民间创作手法。剧本第二十五出名为“五十三参”,这也是小说、宝卷没有的内容。“五十三参”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叙述善财童子坚心礼佛、跋山涉水、求知证道,聆听了五十三位菩萨的教诲,终成大道,其中参拜的第二十八位善知识就是观音菩萨。

善财童子“起正直心专求佛法”与妙善“发大悲意普摄众生”的动机、信念都是相同的,剧本借佛典表述妙善的修道意志和最终结果。妙善礼佛之后,身份转换成为法力无边的观音菩萨,接下来,她在舞台上诵读《普门品》,宣讲佛法。剧本中的这一段宣经文字很长,凸显了整个戏剧的宗教主题。

《香山记》偏重于表演,曲词过于口语化,民间宗教色彩浓厚,文学性欠佳。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祁彪佳曾讥评此剧:“词意俱最下一乘,不堪我辈着眼。”[14]祁氏指出这部戏文辞粗劣,缺乏意境,美感不足,可谓一语中的。

清初传奇《海潮音》也是搬演妙善修道故事的戏曲,作者张大复,又名彝宣,字心其,号寒山子,苏州人氏,明末清初戏剧家,有多种传奇作品存世。海潮音,喻指佛菩萨应时适机向大众说法的音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常须念。”[15]

唐代窥基《法华经玄赞》卷十对此句解释为:“犹如海潮,必定应时,能灭诸苦。”唐代道暹《法华经文句辅正记》卷十注释:“海潮音者,若有念者,菩萨即应而不过时,如潮不过限也。”海潮涨退准时,信而有征,故比喻法音应时适机。

《海潮音》今存“程氏玉霜簃藏旧抄本”,文学古籍刊行社据此影印,编入《古本戏曲丛刊》第三集。今存抄本分上下卷,上卷从第一出至十五出,其中第一、第二两出皆残缺不全;下卷从第十六出至二十八出,其间缺二十四、二十七两出,只有十一出。两卷合计共存残卷二十六出。

《海潮音》叙妙庄王拜妖道修罗刹(实乃一条作孽火龙)为师, 听信其“真阴流通, 纯阳自足’ 的长生之术的蛊惑, 挑选三至五岁的童男三百六十名,“取其脑髓, 加以丹砂”,名为“莲花饮”,每日服用;又要十三至十六岁幼女三百六十名,“每夜幸其一”,名为“海棠丹”。众臣苦谏,被加重刑;妙善面谏, 被打入冷宫。西方善思罗汉前来接引妙善, 途中收火云洞圣婴, 又以神力使妙庄王不得残杀婴儿。修罗刹施离间计, 欲借妙庄王之手除掉妙善, 皇后等苦苦请求, 妙庄王遂将妙善发往白鹊寺终身为尼。妙善矢志苦修,修罗刹又施阴谋,让妙庄王招其文、武二弟子为驸马。妙庄王命接回妙善,妙善拒绝回宫。武驸马(实为一蟒蛇精)率兵烧寺杀尼;被圣婴杀死。修罗刹命杀尽和尚,遣散尼姑,并以有辱王名之罪绞死妙善。圣婴追杀修罗刹,妙善魂游地府,历见惨状,矢志普度众生。皇后因女儿之死悲痛万分,致使双目失明,妙善舍己双目使母亲恢复光明;妙庄王患毒疮百医无治,妙善又舍出双手治愈父病,“血囊皮肉还父母”。妙庄王夫妇带女儿妙音到香山寺拜谢, 方知寺中观世音是妙善修成,于是大悟,“拜求弟子之礼”。

将《海潮音》与《香山记》相互比较,可以看出,虽然都是敷演妙善修道故事,但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异,其最大的区别是《海潮音》剧本突出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修罗刹为了达到攫取国家权力、霸占王后公主的邪恶目的,化身云游道士蛊惑妙庄王,屡进谗言,唆使其倒行逆施、祸害百姓、屠戮忠良;妙庄王昏庸愚昧,一味迎合;妙善等人为了国家和百姓苦苦劝谏,反而遭到迫害。

全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婚姻与出家的冲突,而是忠奸善恶之间的斗争,如第五出妙善劝谏妙庄王:

儿闻神仙修炼要仁慈济物,清静无为,未闻已邪以枉杀而能长生者,况人之命而欲延我长生,可为仁乎?听邪人之外教,伤君臣之大和,可为义乎?居天子之尊,反下黄冠之拜,可为礼乎?政治一废,外邦起谋,国乱身危,可为智乎?邪人加之以师礼,直臣责之以重刑,邪正不分,赏罚倒置,可为信乎?五伦皆失,三纲不正,妄言神仙,岂不误邪[16]?

妙善的这一番劝谏完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依据,充满了入世的道德情怀,从而使得妙善修道故事本身具有的浓重宗教色彩大为减退。

《海潮音》剧本的情节冲突反映出社会上佛道之间的宗教斗争。妙庄王欲求长生之术,拜修罗刹为师,修罗刹抓住其急于求成的心理弱点,故弄玄虚,以旁门邪术引诱妙庄王。妙庄王受其蛊惑,不辨是非,开始搜求婴儿、幼女制炼“莲花饮”、“海棠丹”。

妙庄王迷信丹药方术,行为荒唐,却有着历史真实的投影。明代皇帝大都醉心道教,尤其推崇以斋醮祈禳为能事的正一道。明代皇帝中,崇道最甚的是明世宗。他重用道徒方士,委以高官厚禄,道士邵元节、陶仲文更是受到格外恩宠。

邵元节不仅被赐予封号,且官授礼部尚书,赠予田庄、仆人,死后又追封少师,从伯爵礼,谥曰“文康荣靖”。陶仲文被封为“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官拜礼部尚书,加少师、少傅、少保。史称:“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世,惟仲文而已。”[17]明世宗特别迷信仙方丹药,道徒方士以此获宠者达数十人之多。

《万历野获编》记载:“嘉靖间,诸佞幸进方最多,其秘者不可知。相传至今者,若邵、陶则用红铅,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如辰砂以进。若顾、盛则用秋石,取童男小遗去头尾,炼之如解盐以进。此二法盛行,士人亦多用之。然在世宗中年始饵此及他热剂,以发阳气,名曰长生,不过供秘戏耳。至穆宗以壮龄御宇,亦为内官所蛊,循用此等药物。”[18]

统治者的荒诞行径对社会和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给道教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海潮音》剧本讥讽邪道,崇佛斥道,加入儒家伦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

与民间表演剧本《香山记》的粗糙、散乱不同,《海潮音》是较为成熟的文人传奇。全剧结构严密,情节集中,线索发展分明,戏剧冲突明显。

全剧尖锐矛盾的产生来自善恶双方的鲜明对立,双方的人物形象都塑造得十分丰满。主角妙善、善思罗汉自不必说,反面人物修罗刹、配角王后、义仆李监等也非常有个性,而火云洞大王圣婴的性格由恶趋善发生转变,他本是西天罗刹女之子,神通广大,与佛门势不两立,被善思罗汉降服后,诚心改过,尽力伏魔,终成为佛门的护法使者。圣婴在剧中由丑角扮演,唱词不多,但其说白和动作夸张、诙谐,表演性强,能活跃舞台气氛,具有相当的审美情趣。

四、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即千手千眼观音,这种奇特的形象出自佛教密宗。在中国内地流传的有关千手观音的经典主要有四个本子:

(1)《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所译,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有述因缘,发愿,十五善生,不受十五恶死之功德,千手陀罗尼,咒诅法等。

(2)《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这是伽梵达摩译经本旳不同译本,全一卷,译者为唐代不空。

(3)《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经》,唐代菩提流志译,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此经内容首述姥陀罗尼与功德,次述总摄身、总持陀罗尼,次述千手观音画坛法与咒诅法,后述辩才、成等正觉、神变自在、请千眼观音王心印咒等。

(4)《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唐代智通译,两卷本,此经为菩提流志译本的异译。

关于千手观音信仰传入中国的时间,《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序》言道:

千手千眼菩萨者,即观世音之变现,伏魔怨之神迹也。自唐武德之岁,中天竺婆罗门僧瞿多提婆,于细氎上图画形质。及结坛手印经本至京进上,太武见而不珍,其僧悒而旋辔。至贞观年中,复有北天竺僧,赍千臂千眼陀罗尼梵本奉进。文武圣帝勅令大总持寺法师智通,共梵僧翻出呪经并手印等……又佛授记寺有婆罗门僧达摩战陀,乌伐那国人也,善明悉陀罗尼咒句。常每奉制翻译,于妙氎上画一千臂菩萨像并本经呪进,上神皇令宫女绣成,或使匠人画出,流布天下不坠灵姿[19]。

依据此经记载,千手观音信仰是在唐初传入中国,至贞观年间始“流布天下”。唐代笔记小说对千手观音信仰的流传有所记载,如《广异记》“李昕”条:

唐李昕者,善持千手千眼咒。有人患疟鬼,昕乃咒之。其鬼见形,谓人曰:“我本欲大困辱君,为惧李十四郎,不敢复往。”十四郎即昕也。昕家在东都,客游河南,其妹染疾,死数日苏,说云:“初,被数人领入坟墓间,复有数十人欲相凌辱。其中一人忽云:‘此李十四郎妹也,汝辈欲何之?今李十四郎已还,不久至舍。彼善人也,如闻吾等取其妹,必以神咒相困辱,不如早送还之。’”乃相与送女至舍。女活后,昕亦到舍也[20]。

小说中李昕凭借千手观音大悲咒的神力,驱鬼镇魔,为民治病,保佑家宅亲人的平安。

又《异物志》“李元平”条,叙述李元平在东阳寺与一女子相爱,女子自称是鬼,并向李坦陈两人的前世姻缘:“顷者大人曾任江州刺史,君前身为门吏长直。君虽贫贱,而容色可悦。我是一小女子,独处幽房,时不自思量,与君戏调,盖因缘之故,有此私情。才过十旬,君随物故。余虽不哭,殆不胜情。便潜以朱笔涂君左股,将以为志。常持千眼千手咒,每焚香发愿,各生富贵之家,相慕愿为夫妻”。

大悲咒确实显示了神力,二人“他年果为夫妻”。上述所引可以看出,佛教密宗传入以后,千手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流传较广。

关于千手千眼观音形象的由来,《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观音闻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大悲心咒,心生欢喜,“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

一切众生者,令其实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21]。依据此经,观音现千手千眼之身是利益众生宏愿所致。

而《香山大悲菩萨传》与《香山宝卷》则叙述妙善为了治疗父亲顽疾,甘愿献出自己的手眼作为药引,于是“天地震动,光明晃耀,祥云周覆,天乐发响,乃见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身相端严,光明晃耀,巍巍堂堂,如星中月”[22]。

在这里叙述的重心是妙善为救父疾“舍双眼今得千眼报,舍双手今得千手报”,最终成为千手千眼观音,其坚心向道、抗旨拒婚、艰辛备尝的修行经历都是这一叙述重心的铺展。可见,对于千手千眼观音奇特外形产生的本源,古印度佛经与中国本土的文学作品的表述是明显不同的。

对于千手千眼观音形象的表述,清末民初曼陀罗室主人创作的《观音菩萨传奇》则完全舍去了断手剜眼的内容,并在小说中通过观音菩萨对孝妇割股疗亲的行为提出批评:“世上哪有用人肉才治得好的病呀!毁伤了父母赐给你的身体救人,也是有悖常理的。”[23]

关于千手千眼观音形象的产生,小说是这样叙述的:唐朝末年,天下动乱,生灵涂炭。浙江临安人钱缪意欲起兵自卫,保护乡土,拯救黎民,又怕落得个犯上作乱的罪名,迟疑不决。观音托梦给他,在梦中现出千手千眼丈六金身,告诫他“为人要有千般手眼,才做得千秋事业”[24]。

于是钱缪放胆去做,果然保障了东南半壁江山。这部小说将各种观音化身及显灵传说衔接串联,逐一叙述,其对千手千眼观音信仰的描述,反映出中土民间观音信仰的发展变化和观音故事的流传情况。

注释:

[1] 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页。

[2]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20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59页。

[3] 参阅[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卷·本缘部上),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4年,第183-220页。

[4] [宋]天息灾译:《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2005年,第62-64页。按:“圣马”的来历,有研究者认为出自印度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中的“双马童神”。双马童神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天神,神通广大,救苦救难,在古印度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

[5]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林明珂、申国美编:《净土宗大典》,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印中心,2003年,第180-184页。

[6]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39页。

[7]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6页。

[8]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91页。

[9]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卷十七,光绪二十一年盛氏刻本,第10页。

[10] 《香山宝卷》产生于何时,学术界尚有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宋代,一是元末,一是明末。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版本刊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

[11] 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302页。

[12] 周秋良:《观音故事与观音信仰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04-107页。

[13] 《香山记》上卷,《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1955年,第11页。

[14]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6),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112页。

[15]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弘学编:《佛典丛书》,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第279页。

[16] 张大复:《海潮音》第五出,《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1957年。

[17] 《明史·陶仲文传》,《二十五史》(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第8637页。

[18]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547页。

[19] [唐]智通译:《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大藏经》“第二十卷密教部”,第83-90页。

[20] 《太平广记》卷112,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77页。

[21] 弘学疏注:《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疏注》,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第37页。

[22] [宋]蒋之奇:《大悲菩萨传》碑文,转引自于君方《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97页。

[23] [清]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第158页。

[24] [清]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第158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继科,被起诉!

张继科,被起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4 12:45:05
王毅获最高规格接见,3个细节展现美式傲慢,待客之道美还没学会

王毅获最高规格接见,3个细节展现美式傲慢,待客之道美还没学会

小凶许呀
2024-06-04 09:42:58
突发利好!A股爆拉,证监会、能源局重磅,印度股市历史级暴跌

突发利好!A股爆拉,证监会、能源局重磅,印度股市历史级暴跌

看财经show
2024-06-04 16:21:32
4位“00后”大满贯冠军轮番出场,法网迎来毫无悬念的比赛日?

4位“00后”大满贯冠军轮番出场,法网迎来毫无悬念的比赛日?

宝哥精彩赛事
2024-06-04 16:51:32
六位演员只认出来郭京飞,年轻的时候长的挺帅啊!

六位演员只认出来郭京飞,年轻的时候长的挺帅啊!

李老师坐谈教育
2024-06-04 11:34:13
人挪活!NBA已经连续7年有前奇才球员夺冠 今年也不例外

人挪活!NBA已经连续7年有前奇才球员夺冠 今年也不例外

直播吧
2024-06-04 08:40:17
证监会将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发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举措

证监会将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发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举措

新京报
2024-06-04 14:41:54
赵丽颖古早黑历史曝光,惊人往事让人不敢相信,疑似没文化还当三

赵丽颖古早黑历史曝光,惊人往事让人不敢相信,疑似没文化还当三

花哥扒娱乐
2024-04-18 22:17:33
1971年台湾退出联合国,毛主席悔叹:不改国名就能顺势将其收复

1971年台湾退出联合国,毛主席悔叹:不改国名就能顺势将其收复

红色风云
2024-06-04 09:21:01
你知道跟四五十岁的女性发生关系,是怎样的感受吗?我来告诉你!

你知道跟四五十岁的女性发生关系,是怎样的感受吗?我来告诉你!

好笑娱乐君每一天
2024-06-03 10:33:43
中国正式宣布成功!德媒:太让大家兴奋了

中国正式宣布成功!德媒:太让大家兴奋了

新时光点滴
2024-06-03 05:20:55
莱夫利:不理解对基德的批评 他知道我达不到他的要求但仍信任我

莱夫利:不理解对基德的批评 他知道我达不到他的要求但仍信任我

直播吧
2024-06-04 13:48:12
浙江石人峡两人被冲走后续:全部死亡,抽烟男动作并非致命一击

浙江石人峡两人被冲走后续:全部死亡,抽烟男动作并非致命一击

平祥生活日志
2024-06-04 13:18:42
章子怡突然高调宣布喜讯!这个瓜,整个娱乐圈都羡慕不来的

章子怡突然高调宣布喜讯!这个瓜,整个娱乐圈都羡慕不来的

柴叔带你看电影
2024-06-03 16:54:42
蔡磊身体近况:不戴呼吸机,不戴颈托,可以自己扭头,感冒好了

蔡磊身体近况:不戴呼吸机,不戴颈托,可以自己扭头,感冒好了

科学发掘
2024-06-03 21:39:49
2名公职人员接受监察调查

2名公职人员接受监察调查

锡望
2024-06-03 13:07:35
魏纪中谈女排和蔡斌:女排堕落到今天,从领导到教练和球员利益链

魏纪中谈女排和蔡斌:女排堕落到今天,从领导到教练和球员利益链

小豆豆赛事
2024-06-03 15:39:09
大乌龙!邓超“出轨照片”被疯传,看清“女主”后绷不住了

大乌龙!邓超“出轨照片”被疯传,看清“女主”后绷不住了

评综谈影
2024-06-04 12:26:43
今晚!央视临时调整CCTV5直播U19国足,毛伟杰等大连英博小将入选

今晚!央视临时调整CCTV5直播U19国足,毛伟杰等大连英博小将入选

晚池
2024-06-04 02:34:08
爸爸姓“滚”,给双胞胎起名想破脑袋,爷爷随口一说,民警都称赞

爸爸姓“滚”,给双胞胎起名想破脑袋,爷爷随口一说,民警都称赞

户外钓鱼哥阿勇
2024-04-19 07:10:26
2024-06-04 17:42:44
古代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研究
学术品位,原创精神,文化责任
2293文章数 42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两驴友被溪流冲走溺亡 律师:拉绳的蓝衣男子可能担责

头条要闻

两驴友被溪流冲走溺亡 律师:拉绳的蓝衣男子可能担责

体育要闻

一位糖尿病患者,和他的24年皇马梦

娱乐要闻

杨幂留言为热巴庆生,姐妹情深惹人羡

财经要闻

又一座城市,房价“鹤岗化”了!

科技要闻

斯坦福团队抄袭国产大模型后道歉 承诺撤下

汽车要闻

2.0T+云辇-P+天神之眼 方程豹豹8还配软包内装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房产
时尚
军事航空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房产要闻

最新发布!海口居然还有这么多存量楼盘!

四十岁女人放弃扮嫩吧,尝试这样的贵气感搭配,美得高级大气

军事要闻

俄外交官:俄罗斯要在两三年内“搞定”乌克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